第309页
进入1995年,华国南方出现了十几家制作VCD播放机的工厂,在这些厂家残酷的市场竞争下,VCD播放机的价格从三千元降到了八百元。
这种价格足以让普通的城镇居民有能力购买这种电子消费产品了。
在去年还不被人所知的VCD播放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盗版光碟。
这些光碟是从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进入内地,价格便宜,五六块钱就能看一部电影。
以前大家可能买的起录像机,却买不起录像带,一盒录像带要几十块钱,所以都是租录像带来看,这导致国外的电影没办法在华国国内普及。
当然,这种盗版光碟的质量很差,也就是俗称的枪版。
就是有人拿着摄像机在电影院里直接拍下来,迅速的翻录后进行销售,在这种枪版的碟片中还能听到观众的笑声,甚至还有人从前面一晃而过。
不过因为价格便宜,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想想看,到电影院看一场好莱坞大片是20块钱,买一张碟片不到10块钱,还能反复的观看,自然是后者更为划算。
这时候,国内的观众还不会追求更高的观影质量,价格成了衡量的标准。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部分观众跑进电影院感受美国大片带来的震撼,一部分人在家里围着VCD播放机看着枪版的电影。
他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同样看的津津有味。
第二百六十三章 顽疾
1995年,盗版光碟才刚刚盛行,在南方沿海地区较为普遍,北方还相对少见。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科技的发展首先催生的是盗版产业。
在香港和台湾,制作一张盗版光碟的成本价很便宜,不到一块钱,加上翻录和运输的费用,不会超过一块五,通过走私运到内地的话就能买到五六块钱以上。
盗版光碟的利润空间相当大,而且,走私的数量越多成本越便宜,利润也就越多。
一开始,港台的盗版商并不清楚内地百姓对电影的喜好,通过渔船走私进来的碟片数量惊人却类型驳杂,既有香港的功夫片和好莱坞的大片,也有数量众多的文艺片。
不过,还是以香港的娱乐片为主。
随后,他们发现内地百姓对于娱乐片的需求火爆,一张碟片可以卖到八块钱,而文艺片却乏人问津,卖不出价钱来。
尤其是美国大片,最受内地百姓的欢迎,一张碟片甚至能超过十块钱。
在国内没有引进好莱坞大片之前,这些片子已经在香港和台湾上映,所以走私进来的盗版碟片的字幕是繁体字,配音也是以粤语为主。
就这样,盗版商把目标瞄准了好莱坞。
他们一方面跟踪好莱坞大片的最新动态,一方面贴心的为国内观众提供美国电影的回顾。
也就是把美国以前拍摄的电影翻录成光碟,运到内地。
其中包括美国从三四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几乎所有的经典大片,这相当于给国内的百姓做了一次美国电影的普及工作。
对于国内的百姓来说,就算是美国三十年代的老电影在他们看来也是新的。
因为他们以往没有接触这类电影的渠道。
在华国国内,看电影基本上就是通过电影院和电视,很难看到大批量,各种类型的外国电影,特别是恐怖片和情色片。
这类片子在国内也有,不过一般老百姓看不到,叫做内参片。
也就是“内部参考”的意思,只有官员或者从事电影工作的内部人员才能观看,带有一定的学术色彩,艺校的学生有时候也能看到。
盗版光碟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界限。
普通的百姓通过一台电视机和一台VCD播放机,加上一张五块钱买来的碟片,就能看到国外的电影,由此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
以前国内的电影上很少有激情戏,而国外的影片上随处可见。
还有一种是情色片,在国内俗称毛,片,盗版商发现这类片子的市场不比好莱坞大片低,而且能够卖出高价来,于是大量的毛,片流入国内。
盗版光碟在丰富了老百姓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和思想问题。
盗版商不会去甄别影片的好坏,什么赚钱他们就翻录什么,这些电影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国内的百姓,青少年受到的影响最大。
为了攫取利益,盗版商费尽心机。
以往他们把制造盗版碟片的窝点放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发现走私的风险太大,容易被海关查到,就把制造窝点转移到了内地沿海一带。
从在影院里偷拍,到转录成光盘,再到分发给各地的零售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林子轩在京城街头看到的只是这个庞大销售网络的一角罢了。
盗版商看到《真实的谎言》在国内这么火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几天时间就把盗版光盘铺开,在全国各大城市销售。
这自然会影响《真实的谎言》在国内的票房,不过面对质量低劣的枪版碟片,有些人仍然选择到影院观看,好莱坞大片的魔力可见一斑。
林子轩担心的是年底《不见不散》上映的时候会不会成为盗版商的目标。
如果出现盗版该怎么应对。
这时候,盗版商还没有把矛头对准国产电影,这不是说他们很爱国,为了支持国产电影所以不盗版,主要是他们看不上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