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只有几家电视台有意向,香港的凤凰卫视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家电视台提出了一些要求,他们提议慕姗姗在以后的节目中最好能谈及更多香港观众感兴趣的话题。
在话题的选择上可以更富有前瞻性和争议性,更为大胆。
这是因为香港媒体的播放尺度较大,越是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观众越有兴趣,收视率越高。
然而,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并不是专门给香港观众定制的,内地有八亿的电视观众,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当然要以内地的市场为主。
在慕姗姗拒绝了凤凰卫视的要求后,这家电视台就没有了消息。
南方的花城电视台和沪城电视台同样有兴趣,愿意试播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如果节目达不到预期的收视率,就会停播。
在试播阶段,只能付给慕姗姗一半的价钱。
浙省卫视和京城电视台在咨询一番后放弃了引进节目。
前者觉得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可能不适合南方的观众,过于北方化,后者就在京城,如果节目的话题太过敏感,他们不方便播出。
还有一家电视台让林子轩觉得意外,那就是湘南经济电视台。
这家电视台的台长和林子轩认识,叫做欧阳林,以前主管的是电视剧制作,今年刚成为经济台的台长,大家算是老朋友了。
他倒是愿意购买慕姗姗的节目,不过他手里没有钱,要等到节目播出后,收到广告商的广告费用后再付款给慕姗姗。
欧阳林这人较为精明。
他看起来没有提出任何附加的条件,以朋友的身份购买电视节目,显得很仗义,实际上他不花一分钱为湘南经济电视台带来了一档高质量的节目。
由此可以看出,各家电视台的反应不一。
无论是愿意试播的,还是先播出后付款的,都说明《姗姗访谈录》已经获得了成功。
这和慕姗姗在主持人行业的名气分不开,大家相信她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可以说开启了华国综艺节目制播分离的先河,本身就很具有话题性,在电视行业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第二百八十九章 纪录
十一月中旬,《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影院下线,票房突破五千万,创造了一个纪录。
报纸上出现大量乐观的文章,认为国产电影已经走出了低谷,和好莱坞大片虽然还有差距,但迎头赶上并不是难事,国产电影的春天来了。
看起来似乎真的是那么回事。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1995年,票房上千万的国产电影不超过五部,这几部电影的火爆不能掩盖大多数国产电影赔本的事实。
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国产电影行业整体并没有好转,反而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作为票房纪录的创造者,姜文在京城饭店请客,邀请圈里的好友前来庆祝,来捧场的人不少,林子轩和慕姗姗就在其中。
这时候的姜文意气风发,心情很好,甭管熟悉不熟悉的人都能聊上几句。
“咱们的片子举行庆功宴也能来这儿就好了,多有面子啊。”冯小刚感慨道。
京城饭店是京城首屈一指的豪华饭店,在这儿摆庆功宴可不便宜。
“行,《不见不散》的票房过了三千万咱们就来京城饭店,低于三千万还是回家吃去吧。”林子轩说笑道。
按照《不见不散》的投资来算,票房没有两千五百万就算是赔本,只有超过三千万才能赚钱,有时候高投资并不见得有高回报。
“三千万我还是有信心的,光是尤子一个人就有这个票房号召力。”冯小刚自信道。
“别扯上我啊,到时候观众不买账,又赖到我头上。”葛优推脱道。
“那不能,尤哥你这都没头发了,想赖你头上都不行了,你这招实在是高明,把路先堵死了。”林子轩玩笑道。
“别提这茬了,我现在想清楚了,反正以后演戏还要剃掉,干脆就别留了,这回心里彻底清静了。”葛优无奈道,“要是演需要头发的戏就带假发,我正琢磨着找地方定做呢。”
他们就是在一起扯闲篇儿,对《不见不散》的票房很有信心,三千万只是保守估计,四千万才是他们的心理预期。
至少京城的票房应该少不了,这儿可是他们的主场。
“姜文估计是喝多了,走路都晃悠了,等会咱们给他最后一击,把他喝趴下,出出丑,谁让他今年这么风光呢。”冯小刚坏笑道。
两人从拍摄《京城人在纽约》就开始明争暗斗,冯小刚总是处于下风,能有机会扳回一局,他绝不会放过。
“那行,冯哥你先上,我掩护。”林子轩大义凛然道。
“得了吧,就不指望你了,小慕在那边看着呢,你敢喝多么?”冯小刚取笑道。
慕姗姗和其他女人坐在一起,这么安排主要是方便男人喝酒聊天,男人一喝酒难免会说一些荤段子,尤其是喝醉之后。
在这个圈子里生活,交际应酬是常有的事儿。
林子轩没有酒瘾,平时喝点无所谓,一般不会喝多,适量最好,你要是一点都不喝那就显得有点异类了,别人会觉得这人太作假。
当然,在这个圈子里也有例外,陈道明就不喝酒,也不喜欢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