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
陈道明反复看了几遍剧本,认真琢磨过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和《活着》不相上下的本子。
《活着》描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时间跨度极大,贯穿众多历史事件。
《小城之春》只截取了人生的一个片段,在某一个春天发生的故事,极为短暂。
如果说《活着》是一出严肃的历史剧,那《小城之春》就是一篇淡雅的小品文。
两者很难说谁更好一些,艺术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从演员的角度讲,《活着》更像是葛优的独角戏,《小城之春》里有三个主要角色,这三个角色的感情互动是剧本最为精彩的地方。
尤其是女主角,如果演的好,很可能创造出一个经典形象。
陈道明第一个想到的是巩俐,无论是名气还是演技,巩俐都是最好的人选。
巩俐经历过感情波折,演起少妇周玉纹这个角色有生活经验,唯一不妥当的是巩俐是北方人,有着北方女人的大气,缺少一份南方女人的温婉。
不过对于演员来说,这都不是问题。
正如第五代导演对巩俐有偏爱一样,同时代的男演员也希望能和巩俐搭戏,一个好的对手更容易激发演员的表演情绪。
陈道明打电话给林子轩,向他推荐了巩俐。
“巩俐?她的片酬太高我请不起啊。”林子轩解释道,“明哥,咱们这个戏的成本低,预算不过三百万,我不可能拿一百万出来请巩俐,就算她愿意降片酬,五十万咱们也请不起。”
作为国际影星,巩俐在香港拍片的片酬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内地的话是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比葛优的片酬翻了一倍。
所以,她只能接那种投资超过两千万的大制作,一般的剧组没钱请,也不敢请。
如果巩俐愿意把片酬降到三十万,作为制片人,林子轩倒是可以考虑,毕竟欧洲那帮电影人就认准了巩俐,只要有巩俐出演,片子不愁卖不出去。
只是这种可能性不大,两人没那份交情,林子轩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那周玉纹是谁?”陈道明询问道。
“小俞啊,我把剧本给她了,她昨天同意了。”林子轩回应道,“小俞是南方人,更容易把握这个角色,我对她有信心。”
“她年纪太轻,演技还行,感情上不太好掌握。”陈道明担心道,“那先这样吧,这个戴礼言的角色我接了,等找齐演员了告我一声。”
“差不多了,五个角色,王志文演章志忱,徐静蕾演戴秀,仆人老黄还没确定,张哥前两天说他有兴趣,还没答复我呢。”林子轩介绍道。
“我算是明白了,你这是把《卧虎藏龙》里的角色搬到《小城之春》里来了。”陈道明恍然道,“国立演老黄有点可惜了,发挥的空间不大,那行,这样挺有意思,抽个时间一起聊聊。”
《小城之春》里戴秀和仆人老黄属于配角,戏份不多。
戴秀正在上学,是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和哥哥戴礼言的性格截然相反,对外边的世界充满憧憬,并爱上了从大城市回来的青年医生章志忱。
戴礼言原本想把妹妹嫁给章志忱,并托周玉纹和章志忱说这件事,被周玉纹拒绝了。
后来,戴礼言知道了周玉纹和章志忱的往事,也就作罢了。
戴秀这个角色性格简单,唯一的内心戏是对章志忱的爱慕之情,不难把握。
林子轩让徐静蕾出演这个角色,主要是让她学习一下,一个演员只有和一帮高水平的演员搭戏,才能快速的成长。
再说,在这部影片中露个脸,对她以后的演艺生涯会有帮助。
张国立看了《小城之春》,本来想演戴礼言的角色,在知道陈道明拿了剧本后,只好选择仆人老黄,不过还在考虑之中。
正如陈道明所说,林子轩正是想用《卧虎藏龙》的演员来演绎《小城之春》的故事。
第三百二十九章 传统
九月份,开学季。
这是林晓玲在电影学院的最后一年,时间过得飞快,她当初的理想是做一个明星,后来觉得导演能管着明星,就决定做一名导演。
很幼稚的想法,不过正是这种幼稚让她考入了电影学院。
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晓玲同学颇为感慨。
尤其是看着从身边走过的大一新生们,一个个朝气蓬勃,她都觉得自己老了。
想想也是,她的小侄女都一岁了,她升级成了姑姑,不再年轻了,现实还真是残酷。
林晓玲来到二号宿舍楼,见到了不少生面孔,自从拍摄《我们俩》之后,她就很少在学校住宿,基本上都是住在家里。
她推开徐静蕾的宿舍,看到徐静蕾正在悠闲的看书,没有其他同学。
到了大四,表演系的学生会四处到剧组试镜,找戏拍,很少留在宿舍。
在国内的艺术院校,电影学院的名头响亮,学生想在剧组里混个角色不难,难得是能不能抓住机会成名成腕,混出名堂。
电影学院每年毕业的学生那么多,最终成名的很少,成功率不高。
“静蕾,走了,快要开始了。”林晓玲催促道。
“不是两点半么?这还没到两点呢。”徐静蕾看看手腕上的表,不慌不忙道。
林晓玲是个急性子,徐静蕾却不急不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