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页
回到公司,林子轩最先联系的人是韩三平,他要和华影集团沟通好,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影集团,怎么都绕不过去。
两人在饭馆里见了面,私下里聊了聊。
如果在办公室那是谈公事,饭馆里更能拉近双方的感情。
处在韩三平的位置,掌握着多种消息渠道,他清楚这件事并不简单,林子轩获得了上面的支持。
总局的人给他打过电话,表明了态度。
这几年国内电影行业的处境颇为艰难,改革势在必行,华影集团和好梦公司就像是总局的两只手。
华影集团对内,负责整个产业的改造升级。
好梦公司对外,负责和国际接轨,学习国外电影行业的经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民营影视公司在这方面更为便利。
这么多家民营影视公司之所以选择好梦,是因为好梦公司走在了前列。
在韩三平看来,其中有不少机缘巧合的地方。
当初的那些影视公司,好梦不是最强大的,他进入京城的那一年,好梦公司才刚刚起步,但现在只剩下了好梦。
时也,命也!
韩三平在心里感慨,林子轩抓住了每一次的机遇,才有了这番成就。
就像这次,林子轩显然是在借势,有了上面的支持,他不缺资金,但他还是让出了一亿五千万的缺口。
在外人看来似乎好梦公司缺钱,需要融资。
作为体制内的一员,韩三平不这么看,只要上面打个招呼,别说四亿,就是八亿也能从银行贷出来,主要看支持力度的大小。
他猜测林子轩这么做有几个原因。
一个是证明好梦公司的能力。
如果所有资金都通过贷款,不太好看,一家影视公司不能没有一点融资的能力吧,还可能引起媒体的质疑。
其次是通过这件事展现好梦公司的实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最后,这是好梦公司腾飞的契机。
成功了就能跳出国内影视圈,成为国际化的大公司,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过,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个项目成功的基础上,一旦失败,好梦公司将成为众矢之的,很难恢复元气。
从这点来说,这是一场大冒险。
一月二十日上午,京城饭店的一间会议室内,聚集着二十多人,都是在国内影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包括韩三平、王钟军、赵宝刚和陈常乐等人。
京城演艺圈有十家公司,其他八家来自全国各大城市。
于东通过会议室内的大屏幕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具体规划,牵涉到未来十年,超过五十亿的投资规模。
“我看风险太大,英国那帮人不是好莱坞,我觉得不靠谱。”有人摇头道。
“在座的都是圈子里的前辈,投资就有风险,要是稳赚不赔,我们自己砸锅卖铁也能凑出钱来,就用不着融资了。”于东回应道。
好梦公司的态度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并不是求着他们掏钱。
“目前我们公司出资两千五百万,华影集团的韩董出资两千五百万,剩下的一个亿资金各位看自身的情况,量力而为。”于东提醒道,“不想参与的可以离开,随后有丰盛的午宴招待。”
有几家公司的负责人走出会议室,有人还在观望。
“我出一千万,我看好这个项目。”陈常乐首先表态。
陈常乐和林子轩一起组建院线,双方的利益挂钩,一千万就是个态度。
“我也出一千万,我们做电视剧的可没你们做电影的有钱。”赵保钢玩笑道。
“赵导真会说笑,现在谁不知道电视剧才赚钱,电影不赔钱就老天保佑了。”有人感叹道,“既然这样,我也出一千万,跟着林总有钱赚。”
“我出两千万,咱们的电影闯出去不容易,必须支持。”王钟军如此说道。
这几家都是和好梦交好的公司,事先沟通过。
留下来的十家影视公司,除了好梦公司和华影集团,有四家是京城的公司,另外四家是外省的公司,凑出了一亿五千万人民币。
由此形成了一个以京圈为主的联盟。
韩三平望着一直没有说话的林子轩,脑海里冒出一个词语,大势已成。
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
会议结束,林子轩在京城饭店招待了这些影视公司的负责人。
他们暂时达成了口头协议,落到文件上还需要时间,不过只要不出现大波折,事情基本上就这么定下来了。
林子轩之所以赶在年前召开这个会议,正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
即便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传播也受到各种限制,国内的人很难真正了解在英国发生了什么。
包括在英国有关系的人,只能通过英国媒体的报道进行判断。
此时,英国媒体报道的大多是利好消息。
和国内的媒体一样,刚开始都是各种震惊。
什么国产电影有希望了,赶超好莱坞等等,这是一种狂欢的心态,质疑的声音要到大家冷静之后才会出现。
这个时间大概在半个月左右,也就是春节过后。
到那时,各种专家开始分析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存在的风险,从英国得到了一手的资料,随后出现悲观的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