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页
媒体上出现了对于影片的诸多评价,总体倾向于正面。
这毕竟是文化部重点支持的影片,导向性非常强,各家媒体心里有数,很少有人在这时候唱反调。
包括《华国日报》在内的官方媒体纷纷发文。
从文化交流和输出到新世纪里全球化的合作模式,认为这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值得鼓励和借鉴。
娱乐媒体把侧重点放在电影本身和由电影带来的各种影响上。
有媒体声称《小雪的大冒险》拉开了国产商业大片的序幕,这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模式,从银行贷款拍电影成为一种可能。
今后国产商业大片将层出不穷,带动整个电影市场的繁荣。
也有媒体评价这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艺术性不强,主要依靠特效技术在撑场面,缺乏深度。
当然,作为一部儿童影片,值得一看。
有电影理论家从电影工业化的角度分析,提出《小雪的大冒险》实现了国产电影的初步工业化。
在工业化的环境下,电影是一种商品,从银行贷款投资,在英国的摄影棚拍摄,使用美国的特效团队,全球发行,市场化运作。
真正把电影当成商品,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
之所以说初步,是因为还不成熟,工业化的根基没有建起来,依靠的是外力。
还有媒体报道了在英国的首映式,那场首映式比国内的气氛活跃,邀请了英国当红的偶像团体表演,各路明星齐聚一堂。
实际上,《小雪的大冒险》中汇集了一批英国的一流演员。
国内的观众较为熟悉好莱坞的大明星,对英国演员了解的不多,他们主要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有着深厚的表演功底。
其中不乏各大电影节的影帝和影后。
所以,说这部片子缺乏艺术性并不准确,也有非常精彩的表演,只不过大家注意的是几位作为主角的小演员,忽略了那些黄金配角。
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多年后再来看或许就会是另一番感受。
媒体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最重要的还是观众的口碑。
前期的宣传能吸引一部分观众进入影院,可如果口碑不佳,票房跳水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千万不能把观众当傻瓜。
有的电影人不理解,我这部片子这么好为什么观众不来看。
电影好不好看不是制片人或者导演说了算,自卖自夸没有用,观众才是掏钱买票的人,媒体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
好梦公司非常忙碌,在各大城市的院线都安排了人手。
好梦院线如今遍及全国十几座大城市,它的作用不仅是放电影那么简单,院线和观众直接接触,拥有电影市场的第一手材料。
影视公司掌握了院线,就掌握了一个了解观众的渠道,比闭门造车的效果好。
林子轩需要看到观众的满意度,才能确定《小雪的大冒险》有没有成功。
至于电影的票房,他暂时不担心,由于采用了电影票的预售方案,前三天的票房基本上能估算出来。
预售电影票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观众购买,不用等到当天排队。
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前几天的电影票房,打破各种票房纪录。
同时,营造出一种院线上座率百分之百全满的火爆场面。
加上各家院线的排片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观众除了这部电影,没什么更好的选择,同期上映的影片都成了炮灰。
综合以上因素,《小雪的大冒险》全国首日票房有望突破千万。
接下来是元旦假期,票房还会有一个小幅增长,好梦公司预计的保底票房是六千万,就是把元旦给算了进去。
元旦之后的票房走势要看观众的口碑。
票房说起来没什么秘密,就是统计学,在好莱坞,院线通过前三天的票房成绩和观众的口碑就能判断一部电影的成败。
不可否认,存在一些小概率事件,本来不被看好的影片最终大卖。
但那只是极少数,参考价值不大。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据和意见汇总到好梦公司,包括港台地区观众的反馈信息,在公司统计人员的整理下形成一份市场报告。
林子轩翻看着报告,观众的满意度超过百分之八十五。
他想看的是那些观众不满意的意见,归结起来有几点,要么是没看过原著,不熟悉剧情,感觉太过幼稚。
要么是觉得没有拍出他心目中的样子,有点失望。
还有人认为东方的场景太少,小演员的表演流于表面,特效一般,不如好莱坞大片看得过瘾。
意见颇为中肯,在预料之中。
《小雪的大冒险》在制作上倾向于青少年群体,剧情不能太复杂,不然孩子们看不懂,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幼稚。
一部合家欢的影片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
从目前的满意度看,口碑尚可,值得继续加大宣传投入。
而且,最关键的是要把反盗版的措施执行到位。
在这种反盗版的高压态势下,林子轩相信拷贝流出的可能性不大,最大可能是在电影院偷录,制作枪版影碟。
这个防不胜防,电影院很难对观众进行检查,只能提醒不准携带录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