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页
他这次主要是和陈常乐聊聊今后的发展。
林子轩知道陈常乐想把主题公园项目放到花城,每个人都有私心,这很正常,不过花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他邀请陈常乐六月底到美国参观迪士尼乐园,选址的问题到时候再谈。
“陈哥,你觉得粤省的娱乐产业以后会怎么样?”林子轩探问道。
“这个题目太大,我可说不好,总不会一直糟糕下去吧。”陈常乐苦笑道。
“总局打算加强香港和内地在影视产业上的合作,今后合拍片肯定会增多,我觉得粤省能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这是一个好机会。”林子轩直说道。
粤省和香港在地缘和文化上有共同点,可以作为桥梁和纽带。
九十年代初期,粤省是全国流行文化的前沿阵地,是流行歌手的聚居地,制作的电视剧造成全国轰动。
流行和时尚成为粤省娱乐产业的主要特点。
然而,现在大家的眼光高了,眼界宽了,流行文化看的是东京、巴黎和纽约,就连沪城和京城也成了时尚中心。
粤省需要重新定位,进行角色转变。
引领潮流已经不可能了,却可以加入到大潮中,起到辅助的作用。
香港电影人对内地不熟悉,如果有人从中牵线搭桥,提供资金和人脉方面的帮助,同样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香港电影人北上对粤省来说是一次不错的机遇,就看能不能抓住了。
林子轩有意把好梦公司和香港电影人的合作事宜交由陈常乐打理,香港的文隽是一个人选,他还需要一个知根知底的内地人做帮手。
陈常乐熟悉香港娱乐圈,交流和把关都没问题。
如果他有足够的野心,完全可以成为香港大导演和大明星的代理,即便没有那么大野心,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林子轩把陈常乐拉进来一方面是两人有这份交情。
另一方面陈常乐的背景适合做这件事,香港和内地的合作肯定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有了陈常乐的居中协调,给双方留有余地。
到时候好梦公司只要挑选合适的影视项目,省时省力。
当然,他能看到的机会别人也可能看到,最终的结果如何,还是要看陈常乐的决心和能力,抓住了就是一片新天地。
“我试试看吧,香港人一个个眼高于顶,可不好打交道。”陈常乐考虑道。
这是实情,正因为如此,林子轩才不想在这方面耗费太多精力。
在花城待了两天,林子轩返回京城,京城的演艺圈很热闹。
“刘姐的精神状态不太好,一会儿说自己被陷害了,一会儿又担心会不会被枪毙,还说要报仇什么的。”慕姗姗叹息道,“一大群记者和要债的人堵在门口,玫瑰园的管理方让她想办法,不能影响其他的住户,最好是尽快搬走。”
刘晓庆处在调查阶段,虽然公司被查封,资产被冻结,不过还能住在房子里。
玫瑰园别墅区是京城三大别墅区之一,住户们非富即贵。
事情发生后,慕姗姗让公司的人去看过刘晓庆,记者太多,她不好亲自过去。
记者们还好说,他们要的是新闻。
债主们可不好打发,这些债主多是投资商和广告商,刘晓庆出了事,合同无法履行,算是毁约,他们自然要求赔偿。
仗义一点的人只要原价赔偿即可,那些落井下石的甚至索要三到五倍的赔偿。
光是这些款项就高达上千万,刘晓庆的公司还投拍了电视剧,没有资金支持剧组只能解散,林林总总,估计要好几千万。
刘晓庆自己都不清楚,她平时不看账本,公司的管理都是家里的亲戚。
只能说一个不靠谱的老板找了一群不靠谱的手下开了一间不靠谱的公司。
这么不靠谱的公司之所以能撑下来完全依靠刘晓庆的名气,投资商愿意掏钱,他们觉得刘晓庆能为他们赚钱。
明星开公司的模式并不少见,但一个好演员不一定是一个好老板。
在明星的光环下掩盖了很多的问题,一旦败露往往触目惊心。
林子轩没有替刘晓庆平事儿的想法,几千万的烂账怎么算,还是让法院来管的好,朋友义气不是这么讲的。
“咱们帮刘姐联系个好律师,这个案子估计一时半会消停不了,看看再说吧。”林子轩决定道。
第七百八十二章 时间的味道
五月一日晚上十点,华国电视台的科教频道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叫做《舌尖上的华国》,每集五十分钟,总共七集。
此时没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纪录片一般划归到科教频道。
《舌尖上的华国》由姗姗文化投资五百万人民币,历时一年制作完成,一集的制作费用在六十万左右,全程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
这在国内的纪录片领域还不多见。
这部纪录片出来后有圈内人不解,这么拍能收回成本么?
大家普遍认为国内不存在纪录片的消费市场,也没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
在西方国家,纪录片一般是由相应的基金会出资拍摄,而在国内则是由华国电视台这样的官方机构以半行政的力量主导。
或者说,制作纪录片是为了宣传需要,而不是为了赚钱。
姗姗文化属于民营公司,不是公益性质的企业,投资这么大肯定会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