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3页
平时主要呆在兴江市这边,有的时候会去省城参加省委常委会,在省委常委会上,叶平宇比较中立,不会去轻易发表什么意见,他刚刚上任省委常委,而且这么年轻,如果过于表现,恐怕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且更要命的是张百书不大喜欢他,不知是不是南少博的原因,反正张百书跟他的关系很是一般,远没有任布松对他那么密切。
不过,叶平宇现在也不在意任布松对他的态度了,他现在是省委常委,从理论上来讲,他与张百书不是上下级关系,书记与常委之间关系实际上是平行的,虽然他们在级别上有一定差距,在常委负责制的情况下,书记的权力其实是受到了抑制的。
而且实际上,叶平宇与郭荣启、崔秀柱、王法泉、王奇几人的关系比较好,在省委领导层有着不少的同盟,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他要是与张百书掰一掰手腕,张百书未必能轻易胜利,只是叶平宇现在不想与张百书发生什么矛盾是了,毕竟张百书是省委书记,而且年龄上比他大快近二十岁了。
南少博未能进入省委领导层,不久之后,便被调往国家发改委担任副主任去了,从部委来,又回到了部委去,这其实让他很是不爽,毕竟要起在仕途上有大发展,必须要在地方上进行磨练,如果没有磨过炼,肯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的,所以南少博虽然回到部委仍然是副部级干部,但是明显他的仕途景暗淡了。
南江市长由一名副省长出任,补了南少博的缺,南江市作为副省级城市,市长一职十分重要,也就是南少博直接从正厅位置调过去出任市长,其他人都是从副省长过去转任的。
叶平宇对此没有过多关注,而是在兴江专门做起自己的事情来,一直以来,他想着要进行户籍上的改革,但是始终没能成行,现在他觉得需要开创一个先例,把户籍改革这个事情给搞好了,方便于民。
和高一平商量了一下,叶平宇告诉他,要进行户籍改革,高一平想了一想,便是向他提出来,户籍改革是系统工程,而且还要付出一定的财政代价,到底是不是要搞?
叶平宇表示一定要搞,即使付出代价也要搞,让外地来兴江工作的人能够融入到兴江这个地方进行生活,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只有兴江本身有吸引力了,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来到兴江,兴江才能实现一个更大的发展。
听了叶平宇的话,高一平只好点头同意,叶平宇做事的魄力有时候太大,他都感到有压力,但是叶平宇这样的想法也是对的,只有好好地去执行才行。
在高一平同意之后,叶平宇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户籍改革的事,与会常委会出席会议,在听取了高一平所作的户籍改革调整方案,大家都纷纷点头同意,是要让外来务工者在兴江这个地方有归属感,不能把他们看作是过来打工赚钱养家的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兴江本地人便是要高人一等,享受到各种好的政策,而外地人就是没有这种权利,这样是不平等的。
现在要实行城镇化,吸引更多的人在城市里扎根,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得有人才行,如果没有城市化人口的出现,只是盖了高楼大厦是没有用的。
叶平宇知道外来务工者的难处,他们脱家带口来到这里,等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感觉是非常不好受的,只有让他们真正成为兴江市的市民,他们才会真正地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叶平宇强力推进这个政策,要求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好常委会的决议,让广大的外来务工者能够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当中,成为兴江市民的一分子。
在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王明夫妇一直在兴江市打工生活,孩子一直呆在农村老家,成了留守儿童,虽然说他们也想着让孩子到城市享受着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来到这里,要付出高昂的学费,因为他们没有这里的户口,并且也没有各种福利待遇,一家几口全部来到这里生活的代价很高。
而在叶平宇的户籍新政出台以后,他们夫妇居然可以入兴江市户籍,而当他们入了兴江户籍以后,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市民的政策,上学便可以不用花钱,也能入各种保险,和当地人完全一样。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叶平宇专门召开会议,授予第一批五百多人兴江市民的称号,王明夫妇作为代表参与授予,以造成声势,推进工作。
当王明夫妇握着叶平宇手的时候,感动地落下了泪水,在外拼搏需要的是一份来自他人的认可,如果这个地方不认可他,他永远也不会把这里当成家,而不把这里当成家,他怎么能够热爱这个地方?
看到这些人兴高采烈的样子,叶平宇深知,只有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事情,才能真正做一件非常正确的事,为此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不然群众肯定会不满意的。
叶平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作出了这样一个动作,作为一种试验和创新,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倒逼其他一些地方相继出台城市化政策,允许外地人入籍本地户口。
当叶平宇在担任江东省委常委三个月之后,中央换届,更新了领导层,作为党代表,他参加了这次会议,看到盛会召开,他的心情也是很激动,党和国家是越来越发展了,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看到这种盛况,无疑是非常激动的,看着新一任领导层的出现,他觉得国家会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