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03页

      可算把太后的这个念头给熄灭了,直郡王觉得自己口干舌燥,心中还累得慌。他回头瞧瞧宁寿宫,这还没完呢,他还得去延禧宫然后才能回府。然后还得带着骁骑营去山东预备着迎驾,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相隔千里,站在康熙跟前的噶礼也在心中长叹,怎么陈鹏年滚蛋了,这种日子还没完?皇上您还想问什么啊!
    康熙在同噶礼聊了两江的工作安排之后,兜圈子一盏茶的功夫,终于开口道:“你就任两江,太子可是极力举荐,太子很赏识你啊。”
    “回皇上话,奴才是……只是三十五年那会同太子殿下打过一个照面。”噶礼小心措辞:“那会太子听说奴才运粮有功,夸奴才对战事有利,为皇上分忧,许是因为这个太子才记得奴才。”
    “另外就是,奴才家中,皇上您知道的,同承恩公府上有亲。”
    正红旗董鄂氏的确与赫舍里氏有姻亲,这事康熙确实知道,他点点头,道:“你即为两江总督,便要勤于王事。噶礼,不生事也是勤于王事,你要切记。”
    噶礼一凛,皇上这是在明示他不要再搞风搞雨,他马上道:“奴才谨记皇上教诲,奴才一定和同僚和衷共济,尽到本分。”
    “嗯,下去吧。”
    噶礼退下,室内静默片刻,康熙忽然问道:“京中有消息来吗?托合齐那边?”
    魏珠回道:“禀主子话,步军统领那边并无密折送来。”
    “哦。”康熙靠坐在太师椅上,怎么会没消息,曹寅明明跟朕说京中有人去了噶礼府上。曹寅不会撒谎,那么……康熙仰着头揉揉脖子,托合齐……看来宫中之前的消息也是真的,托合齐已经靠向太子了。
    若是旁人靠向太子试图捞到什么好处,康熙说不定不会生气。可托合齐的一切都是康熙给的,是康熙把他从安王府包衣提拔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结果他居然吃里扒外!
    朕将京都卫戍重任交给他,朕信任他听他的消息,这就是他给朕的回报?若是他早早投向了太子,那承德之时,刑部案子……怪不得。康熙现在才想明白,为什么步军统领那边的消息,比富尔祜伦传来的消息要么晚一些,要么避重就轻为太子开脱。
    起先他以为这不是大事,呵呵,倒是朕想的太少了。
    凌普是真没闲着啊,老八跑到朕这,偶尔提到凌普交游广阔,朕还以为他是为了内务府之权而明争暗斗,原来凌普是真没少做事。朕以为他给太子逾制逾礼、奢靡享受就是了不得了,合着他在外头真没歇着。
    这都是朕给他们的,结果毫无感恩之心,这会朕还没死呢,倒是挑好了下一个主子,巴不得等着新主子登基了!
    好啊,好奴才,好孝子!
    室内无人敢啃声,魏珠和梁九功恨不能把脖子缩进胸腔里,皇上的眼神好像要杀人似的。康熙一时间气的眼前发黑,他马上强迫自己冷静,可不能把自己给气死。
    “来人,草诏!”康熙叫来随驾翰林,“替朕草诏,快马回京叫直郡王马上起行,来鲁苏边界护驾回京!”
    第200章 废储:闲话
    胤禔在五月中旬就来到了鲁苏边界, 率领骁骑营迎接圣驾,在无战事的时候,其实动用骁骑营是非常情况,纵然直郡王尽力低调, 也引来了许多关注。
    譬如河督衙门, 戴梓叫人过来三次询问直郡王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胤禔只好婉拒, 并给予私信一封。倒也不为了别的, 只是给与自己渊源甚深的戴梓提个醒, 未来将要有大风波, 他们这样的地方大员, 尽量少掺和, 就算要掺和也要秉持公心。
    戴梓翻来覆去看这封信,秉持公心,戴梓怎么也想不明白, 直郡王为什么要给他这个提醒。这并非戴总督见识少,毕竟此刻谁也想不到, 康熙皇帝未来居然会玩一出“储位归属之共议”。
    胤禔在原地等了三天,总算等来了御驾, 大队人马中皇上和皇上身边的人脸色都不大好。太子冷冷淡淡, 老三、老四一脸郁卒, 老五似乎有无限的话想说却说不出口。而老八,好像就老八心态平稳, 还是一派从容自若。
    不说别的, 老八的心理素质, 胤禔是赞许的。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道理,人家八贝勒是悟了。
    康熙也没有多说什么, 简略的问了一下京中、宫中情形之后,他就下令继续向北回京。而直郡王带来的骁骑营主要任务就是,取代毓庆宫侍卫,康熙一个都不用他们了,剩下的路途中,都由骁骑营来宿卫东宫,直入京师。
    而回京之后没多久,康熙就下令按照原定计划,他将与五月末带领诸子女以及宗室大臣侍奉太后一同前往承德避暑。
    “我真不想去……”胤禔枕在道琴的腿上,来回摇头:“我是真的、真的不想去!”
    “我知道你不想去。”福晋掩口而笑,用手摩挲丈夫的胡茬:“要不你和汗阿玛说说,干脆留在京里算了,和汗阿玛说,陪着媳妇孩子啊。”
    媳妇调笑他,胤禔抓着道琴的手放在嘴边轻轻咬了一下:“你这是气我……”此刻正是关键时刻,谁知道一时不察会发生什么事,胤禔纵然有心也不敢真的不去。
    硬着头皮上吧,这涉及到他直王府全家下半辈子的活法,怎么能因为自己发懒就逃开呢。
    直郡王是硬着头皮上了,可有人躲了,三贝勒上折子,老三说自己修书到了关键阶段,不敢懈怠,担心跟着避暑误了修书的事儿,岂不是辜负了汗阿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