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
横竖燕喜堂、体顺堂,后寝殿原本就是女人扎堆的地方,而后宫……胤禔也不打算弄个后宫,他是不嫌麻烦么。就这一位皇后,摆在养心殿,顺理成章。
又换了衣服—皇上的日常之一,胤禔带着人浩浩荡荡从乾清宫来到了养心殿,不是腿着,是乘舆。道琴带着孩子们在门口行礼的时候,膝盖没等跪下就被胤禔扶起来了。
“好了,一家子有两个月没见面了,快进去。”他说着,顺手抱起了小儿子申午,一家子进入了养心殿东暖阁里。
这里头的摆设都变了,过去的书架都被挪到了西暖阁,东暖阁很有居家的气氛。内务府给新君和皇后办差,不敢不尽心,更何况这位爷没当皇帝的时候,在内务府的名声就是“不好糊弄”。
“说起来,申午到了该入学的时候了,也该有个大名。”胤禔笑着捏了捏小儿子的耳朵,“曹摅有诗云:弘曜日月,不荣若何。我儿就叫,弘曜。”
第238章 新君上任三把火(下)
孩子们对于自己阿玛成为了皇帝这件事, 还在适应期。譬如方才要端正行礼,在书房里,师傅叮嘱他们起码要三拜。要知道他们家在王府的时候,除了祭祀, 就算年节, 阿玛都不让他们行大礼。
不管是所处的地方、环境, 还是最近这一个多月住在宫里的经历, 都让孩子们有些拘谨。打破这种气氛的是申午, 就看这小子大大方方的起来谢恩:“儿子弘曜谢汗阿玛赐名!”说完又砰砰地跑到胤禔跟前, 和过去一样抱住父亲的腿, 然后被含笑的胤禔抱在怀里。
“够沉的啊!”胤禔抱着这小子, 含笑看着孩子们, 转头又问媳妇:“在宫里怎么样,奴才们伺候的还好?皇考后宫那帮人,没来给你添乱罢?”
“都没有。”道琴脸色有些微红, 有些不自在似的说道:“孩子们那边倒是有内务府送过来的嬷嬷、太监一口一个祖训,我已经告诉他们怎么应对了。”
“祖训?”胤禔最听不得内务府瞎咋呼, 闻言冷笑道:“朕怎么不知道有甚么祖训,居然还是给一帮奴才的!改天就叫内务府总管过来问问, 真是好大的气派。”
听阿玛这么一说, 苏日格和弘晗姐弟俩对视一眼, 也就放心了。这段时间内务府给他们身边加派人手,来的嬷嬷、太监倒像是大爷了, 张嘴就是“如今在宫里, 不比王府, 气派行事自然不同。奴才们奉祖训管着这个,您得……”说的头头是道, 好像不照他们说的办,大清国的体统就要没了。
苏日格那边是被她当场反问“合着宫里体统规矩,都是靠着嬷嬷们维持的?那可真是辛苦你们了。看来内务府也不必弄什么慎刑司,你们腰杆子硬,倒是比朝廷大员还懂礼!”
噎得嬷嬷半晌没说出话,然后就在她大格格的威势下怂了。这帮人原以为王府里的孩子入宫,一时半刻怎么也得捧着他们这帮深宫老奴,趁这个时候起码要在小主子跟前取得一定发言权,然而没想到新皇帝家的孩子,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他们以为遇上大格格是倒霉,毕竟是皇上的长女,先帝的头一个孙辈。可那位看上去温良可亲的大阿哥更不好办,弘晗没有像姐姐一样直接反诘,他带着弟弟们在阿哥所,听太监和嬷嬷叨叨完之后,直接把人打发去了下人房,和苏拉太监凑在一处。
“既然来了阿哥所,自然要听主子分派,要不然你去内务府说伺候不了阿哥们?”
出师未捷,内务府这帮老油子也就学乖了,新君的几位龙子凤孙,可不是他们想的那样:从宫外来宫里,必定谨小慎微。人家是大马金刀的把这当成自己地盘了……
旁观这帮人作死的太监都在暗中嘲笑,本来嘛,新君继位,人家就是紫禁城的主子,你个奴才非要鼻子插葱装大象,被打死都活该!可能是小主子们脸皮薄,那种东西就该送到慎刑司,打死了事。
这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主子不急奴才急了,自古同行是冤家,诚不欺人。
孩子们没事儿,媳妇也没事儿,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饭,胤禔挨个问过他们的学业,又告诉苏日格:“等暂奉安殿之后,朕会把你几个堂妹也召进宫来,到时候配上师傅,和过去在王府一样,也要读书骑射。”
“之后给你们也找点事干。宫里的孩子也要学着理事,到时候你们都得学着点,起码要明白看账本。”
胤禔如今是万人之上、老天之下,打算把他的实用主义风格发扬到极致,就从孩子们抓起,也没人能管得了他了。宫中教育的方针要变,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先帝之前惦记的那本西洋方面的书籍,就从上书房开始普及。
等上书房普及了,官学和翰林院开始推广,新科进士在庶吉士阶段可以让他们打开一下思路。
其实在一个传统农业帝国推广走入海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外界并没有足够的刺激让这个帝国的读书人有意愿走出去。下南洋从来都是东南地方最后的求生手段,可几百年之后,前仆后继往西洋跑根本是俩极端。
李约瑟花了大半辈子探讨“李约瑟难题”,胤禔不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和这种大师相提并论,他只能做他能做的事情,至于具体能有什么样的效果,那得看时机。
“汗阿玛,儿臣告退!”
用过晚膳,一帮孩子退了出去,各回住处。殿内就只有胤禔和道琴夫妻俩,道琴今天一直有些欲言又止,好像有话想说。这会等到孩子退出去,她的期期艾艾引起了胤禔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