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80页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等到大行皇帝下葬安陵之后,诸先帝、皇后庙号尊谥一并修改。
    三月中旬,元起皇帝送大行皇帝梓宫送入景陵地宫,被囚禁的废太子一家也出来了,人人侧目之余,到也觉得新君为人甚好。在这样的主子手下伺候,起码日子不会很难过。
    众目睽睽,胤礽到没有哭的很失态,相反他一直在克制,照常行礼。这大概是有生之年,自己最后一次能公开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了罢,胤礽心中明白,恐怕也是最后公开悼念皇父的机会。
    他们父子这辈子所有的恩恩怨怨,曾经的温情脉脉和后来的父子反目,都随着跪拜叩头随风而去。胤礽再去想,怎么走到这一步,已然是毫无意义。
    现在只求孩子们平安就好,胤礽想想自己也够可笑的,从少年时代的满怀希望,到青年时代踌躇满志,再到中年时代的放手一搏……最后只能同田舍汉一般盼儿孙了。
    送先皇下葬,景陵地宫关闭,整个丧礼就算彻底结束了。而今只有近支宗室二十七个月内,远支宗室及在京王公大臣一年之内,不许嫁娶。其他人在百日之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胤禔得带头哭,使劲哭,还拉着儿子弘晗一起哭,哭的晕头转向才算是尽孝。然后大臣才来上来劝“跪请皇上千万不要哀毁过甚,有伤龙体。天子为国家计,请节哀。”云云。
    如果当今半滴眼泪没有,那大家就尴尬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景陵,又浩浩荡荡回到宫中,胤礽一家自不必说,除了孩子们之外,大人照例关在郑家庄里。而从胤祉开始的弟弟们,就被胤禔叫到了乾清宫里。
    “当年西征,皇考病重,当时就令内大臣明珠写下了遗诏。”
    新君的风格还得让大家适应一下,当今都不寒暄的,开场就说正事:“朕之前翻阅旧档,发现皇考提到了大行之后,诸妃的安置问题。”
    底下已经被丧事折磨的人不人、贵不贵的弟弟们,闻言眼睛唰的亮起来,满脸都是“皇上您要是说这个,我们可就打起精神了!”
    “朕与妈妈、皇额娘商量过,所以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懿旨,等到丧期过去之后,年满五十的宫妃,可以被亲子、养子接出宫赡养,也算是全了天理人情。”
    “皇上!”老三马上开始表演,眼圈发红,嘴角发颤:“臣弟等,感念皇考、皇上恩德!”后面的人呢哗啦啦跟着跪下了。
    人家把你亲妈放出来,不感恩戴德,那就是不孝子。这个人情是不买也得买,强买强卖的。
    “罢了,你们勤恳为朝廷办差就好,特别是老三,不要忘了皇考在世的时候,还在盼着图书集成编撰。”胤禔道:“其余诸弟,也要努力办差巴结,也好为你们妃母增光。”
    “谨遵皇上教训!”
    至此,大体上朝廷开始恢复正常工作,胤禔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早朝御门听政。所谓,三年无改父道,新君胤禔不得不过上了五更起床的日子。
    御门听政,是皇帝在乾清门下摆桌案椅子,然后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科道言官俱在,大家有什么问题就奏本,包括之前没有圣裁的事情,都要当场提出来。皇帝召集所有人当场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胤禔白日里还要在养心殿乾清宫或者养心殿召集大臣见面,以便君臣讨论暂且不需要、或者无法在御门听政解决的问题。
    还要去南书房和学士们见面,这就是见幕僚了,可以说一些未成形的想法,以便君臣讨论。
    这个时候皇后有孕的消息也传开了,丧事之后爆出此等喜事,倒也有几分万象更新之意。直到时间慢慢跨入四月下旬,曹寅押送王士元一家进京。
    第240章 元起元年的第一件大事(中)
    前朝皇子被抓着了, 搁如今的京城里可是大大的新闻。且不说这个人是真是假,只看江宁织造、通政司曹寅亲自押送,就知道这个人肯定是关键人物。否则人在山东被抓,曹寅跑去干什么!
    在王家全家被押送入京之前, 胤禔召开了御前会议, 与会者包括议政王、大臣、先帝年长诸子, 南书房学士等等, 主要议题就是, 对于这个“疑似崇祯皇子”, 要怎么处置。
    听一听大众的意见嘛。
    虽然主要是旗人和北人的意见, 江南、东南出身的大臣, 哪怕是李光地这种, 在这个问题上都有些讳莫如深。胤禔看着两边堪称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心说这个会还真是开对了,让自己发现了不少新问题。
    之前翰林院和武英殿都来人禀告修书进度, 包括不限于前头三位皇帝的实录、先帝的起居注整合编辑、预备为先帝修实录等等。胤禔就发现,满文档案和几位皇帝的实录, 有些细微的差别。
    譬如文皇帝皇太极,起居注和实录里都记载了他打猎途中, 突然决定亡故的祭祀宸妃海兰珠。虽然也能想出其中的情谊, 但用词造句都平铺直叙, 完全没有文皇帝的感情记载。
    但是看原本的档案记载,就会发现文皇帝当时是何等的悲痛欲绝, 念念不忘。
    总来的说就是, 修史这件事, 史官在根据原始档案编撰的时候,多少会本着职业敏感度而对皇帝的一些“不合体统”的行为进行淡化。
    所以, 当胤禔翻看熙朝实录,发现康熙有些言论和自己印象中相比非常平板,没有那么激动的情绪,也就不奇怪了。从这件事到现在的御前会议,胤禔就发现,历史记载的构建的确是个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