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91页

      “皇上,似乎有些随心所欲了。”
    额驸阿古达木随口说道:“过去封爵的时候,皇上都是很慎重的……不过这是嘉奖三阿哥的孝心,倒也正常。将来我们苏德也要和三舅舅一样孝顺呀。”
    他抱着不常见面的儿子,正在抓紧时间联络父子感情,苏德靠在他怀里也笑嘻嘻的。只有苏日格一个人面色有些沉郁,看上去并不为自己三弟被封爵而高兴。
    “弘昱出海一年多,才封了个贝勒。弘晗更是长子,如今是郡王……你说得对,阿玛本来在封爵上头很审慎,并不滥赏。”
    “公主大可宽心,天子之子封王才是正理,我朝家法虽然不同与此,可今日不同往日……再说汗阿玛英明睿断,总有他老人家的想法。”
    可能吧,苏日格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但她心里还是浮上一种不妙的预感,那种感觉隐隐约约,总觉得预想中的轨迹开始稍稍的发生了偏离。
    就像她在盛京见过的那个东西一样,机器齿轮要的是严丝合缝,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种预感在阿玛病愈之后达到了顶点,弘昸不止得到了贝勒爵位,还被赐以嘉号,日后三阿哥弘昸就是“仪贝勒”了。而且皇上还让他入御前行走,这个职务恨不能是每日都陪在皇上身边。
    若是寻常宗室贵介子弟得到这个差事,无非是前途有望,亲友高兴。但换成弘昸,自熙朝以后,就少有皇子任御前行走的了。
    苏日格愈发担心起来,她担心的并不是狭隘的皇父对弘昸越来越好,她怕的是皇父因为生病的时候弘晗监国,而不能像弘昸一样朝夕侍奉在御前,导致的父子疏远。
    想想当年的先帝和二叔,再看看如今的阿玛与弘晗,苏日格想的头疼,如果真是这样,可得怎么办呢。
    “你阿玛这次病好了,似乎有些随心所欲了似的,”
    饶是从来都觉得胤禔干什么都对的皇后,也难免对丈夫最近的举措略有不解,“冬冬封爵也就罢了,还特地给了差事。他才多大的人,总该先跟着哥哥或者叔叔们学学,这御前行走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苏日格在旁难得的没有说话,乌日娜却道:“冬冬一直侍奉汤药,我都佩服他那韧劲,有时候瞧着他也快撑不住了。这份孝心也是难得,汗阿玛要奖励他,倒也不出奇呀。”
    可是谁又没有孝心呢,弘晗勉力监国,还要两头跑。自己带着弘昱马不停蹄从盛京回京,几个弟妹光是眼泪就能流了一缸。
    苏日格这会才明白,她自己担心的就是这个,汗阿玛会让人觉得,是因为某些、或者说某个人不太孝顺,所以才这么抬高三阿哥。
    “……你阿玛必定也是要用弘昸了罢,眼前事多,你们尽快长起来,也能为他分忧。”道琴似乎也想到了什么,但是不欲多谈,反而说起了另一件事:“你们几个都出了孝,乌日娜的婚事也到了眼前。好丫头,告诉额娘,有没有看中什么人?”
    乌日娜只顾着脸红,苏日格却又担心起来,这么明显的转移话题,不太像额娘啊。再说,阿玛额娘相伴数十年,有什么是皇后所顾忌的话题呢。
    这个简直不能深想,细思恐极,让人后背发凉。
    作者有话要说:
    将近五十岁的男主,也要开始作妖了→_→
    但凡是皇帝,总会作这么一次。
    第300章 事情开始出现一些偏差(2)
    胤禔最近心情很好, 日子过得很是不错,尤其是孩子们都在眼前,这让他被老婆和老娘念叨的疲惫的心灵感受到了一点安慰,孩子们毕竟不敢念他。
    然而, 也不是各个都不敢的, 譬如他的心肝宝贝女儿。
    “……什么, 你和弘昱回来的时候, 险些从马上摔下来!”胤禔震惊的看着苏日格,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 万一有个好歹!”
    “女儿还不是为了早些回来。”苏日格表现的相当委屈, “我带着弘昱听说您病了, 当然要快马加鞭赶回来, 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这能怪女儿不小心么!”
    这话说的,胤禔没法接,不仅没法接, 还特别不好意思。胤禔多少有些大家长心态,他来照顾全家人, 结果这会变成自己需要人照顾,还险些让担心的女儿坠马。
    “不能怪你, 不能怪你。”胤禔苦着脸表示:“都是阿玛叫你们担心了。”
    “那女儿也让您担心, 岂不是不孝顺了。”
    大公主一贯是很会抓机会, 胤禔只好连连表示:“阿玛知道你们最孝顺了,别说你们, 就算弘昸他们几个小的, 如今也很懂事了嘛。”
    弘昸他们几个, 关键恐怕是弘昸,而非他们……
    苏日格心里叹气, 她最近疑神疑鬼,简直觉得自己该去庙里拜一拜。怀疑父亲、弟弟们,哪一桩她也不愿意做,但是她更不愿意看见将来出什么兄弟阋墙的惨事。
    还有额娘,她到底有没有意识到,又是怎么想的呢?
    固伦公主并没有很多时间来思考这个,实际上在开春之后不久,苏日格就与弘晗、弘昱一起再次返回盛京,她和弘昱自然不用多说,是各自有着自己的责任,回去负责各自的工作。
    而弘晗,则是奉旨前往长白山祭祀,顺路代天子巡视三将军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种祭祀上的大事可是表达了朝廷的法统和礼制,司马光在通鉴开篇就说道“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