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9页

      离造船工坊一段距离之后,林禹州问李俊:“王庆和梁山,你倾向于打哪里?”
    李俊想都没想,答道:“都行。”
    林禹州挑眉,因着在原著中是李俊活捉了王庆的,他才有这一问,对方的回答倒是出乎他的预料。“那便准备起来吧,开春后水军兵分两路,一路支援郓州,一路支援淮西。”
    李俊应道:“遵命。”
    林禹州挥了挥手,让他退下去。
    季盛彦瞥了一眼李俊的背影,问林禹州:“很在意他?”
    “我在意的是大宋水军。”林禹州偷偷掐了季盛彦一下,让他收敛点儿:“我可不想看见有官员参你魅惑君上。”
    季盛彦挑眉,魅惑君上,他觉得这词挺好的。
    一眼就看出季盛彦的心思了,林禹州叹了口气:“别想七想八了,陪我去趟锦衣卫所吧,听说宗泽最近受理了一个从郓城而来的案子,跟梁山扯了点儿关系。”
    宗泽是北宋名将,林禹州从众多官员名录中将这位日后会被金人喊“宗爷爷”的抗金名将找了出来,并且让他做了开封府锦衣卫所指挥使。
    锦衣卫所紧临着开封府衙和大宋中央钱庄,因着职能特殊,锦衣卫所门前的狮子看起来就比两边机构的威武,百姓也最害怕来这里。
    宗泽最近很头疼,朝廷推行政法分离,东京是首个试点地,他接手锦衣卫所时还以为会很轻松,但事实给了他一巴掌,司法机构,就没有歇息的时候。
    林禹州和季盛彦走进卫所时,宗泽正好在偏厅整理郓城卷宗。
    看见皇上,宗泽立即起身相迎。
    “别行礼了。”林禹州跟季盛彦一前一后走进偏厅,找了个位置坐下后,他问宗泽:“郓城的案子是怎么回事?”
    宗泽答道:“报案人叫白玉乔,状告的是郓城县巡捕步兵都头雷横,说他用枷板打死了他女儿白秀英。”
    宗泽一说完,林禹州和季盛彦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们对视了一眼,林禹州问道:“这种事情自然要交给郓城县令负责,怎得将状告到了开封?”
    宗泽朝季盛彦那里看了一眼,说道:“此事还牵扯到禁军威虎营统帅鲁达。”
    季盛彦眉头微微一动,他看向宗泽,等着他接着往下说。
    “据那白玉乔说,他与女儿白秀英卖艺为生,跟着商队到郓城县之后,便在郓城一间酒楼里落了脚。起初是白秀英卖艺,雷横观看却不给赏钱,老头骂了两句,被雷横打了一顿,鲁达那时正跟雷横一起喝酒,见状替雷横付了赏钱。”
    “那这跟他女儿的死有什么关系?”林禹州没搞明白前后逻辑。
    “雷横打了白玉乔,白秀英将他给告了,县令判他枷刑示众,雷母去送饭时,跟白秀英起了冲突,白秀英打了她两巴掌,雷横一气之下,挣脱枷板且用枷板当众打死了白秀英。”
    林禹州将宗泽说的情况跟原著对比了一下,除了多了个鲁智深,并没有其他改变,但鲁智深就是帮雷横付了个打赏钱而已,怎么会跟白秀英的死扯上关系呢?
    “雷横带着他母亲逃了,听说是上了梁山,那白老头报仇无门,又觉得雷横杀他女儿是有倚仗的,便到县衙将那日与雷横一起吃酒的鲁达给告了,说他们都是梁山贼寇。郓城府衙不敢受理这个案子,他就跑来东京告状了。”
    宗泽说完,林禹州便也明白了,郓州还未推行新策,郓城县令手中的权利还是很大的,但白玉乔告到禁军统领头上,他便不敢管了。
    季盛彦听完看向林禹州:“让杨春去郓州接替鲁智深,暂且让他回东京。”
    林禹州皱了皱眉,他觉得此事跟鲁智深干系不大,遂转头问宗泽:“调查了吗?”
    “臣已经着人下去调查了,那白玉乔说话遮遮掩掩,估计也没有全说实话。”
    “本来打算将梁山盗匪一网打尽之后再在郓州推行新政的,如今看来大可不必。”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将在郓城,郓城形势复杂,放任一天便多一天祸患,不如快刀斩乱麻,林禹州心中下了决定,“单杨春不行,韩朝阳同去。”
    “韩朝阳?”这个名字让宗泽愣了一下,“可是新科榜样有安阳神童之称的韩朝阳?”
    林禹州笑道:“是他,他是韩阁老的侄孙,本应入翰林的,可惜他一心所愿是弃笔从戎,朕便成全了他。”
    宗泽愣神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大宋重文轻武,武官一直受到各方掣肘,不得重用,韩朝阳一个榜眼,放着好好的文官不当去武人堆里掺和,着实让人费解。更何况韩家门第高,人脉甚广,他若是做入了翰林,那便是走上了通天大道,入阁称宰只是时日问题。
    “韩朝阳去郓城,武松赴淮西,要再给武松配一个军师。”
    林禹州看向季盛彦,军师?禁军里还有这样的人才吗?
    宗泽建议道:“可以从枢密院抽调。”
    林禹州和季盛彦同时摇头,不能让没上过战场甚至没看过兵书的文官去瞎指挥,得派一个能压制住武松暴脾气的人跟着。
    “让李俊去吧,他指挥能力不错,让他跟着武松必要时能提点一二。”
    这话一出,季盛彦幽幽地看了林禹州一眼。
    林禹州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接着吩咐宗泽:“这件案子宗卿费些心思,不能让它损害禁军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