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3页

      此次抓捕,便是机遇。
    他们已设好了局,不管萧将军认不认罪,押送的路上,安排他潜逃,最后被文通识破追捕,终于捉拿归案,而后萧将军自知无望,畏罪自裁。
    付家将士殷勤的拉开了帐帘,说:“文舍人,请。”
    文通一派书生气的拱手,而神色里却又遮掩不住得意。
    他慢条斯理的走进帐营,看见萧将军点着一灯豆光,拿着军棋在沙盘上指点,连眼都没瞧他一下。
    文通心下不悦,抖开圣旨,愤愤道:“洛江水患天灾,萧将军拥兵自重,坐观倭乱,不仅置黎民百姓生死于不顾,甚至里通外敌,卖国求荣!”
    他骤然提声,“我问你,可有此事!”
    第115章 应长望【洛江】
    彼时萧寄北似乎瞧见李云赋身影,寻着走过来,敲好碰见铁骑围营,他骤感不妙,连忙偷藏在营后,打探消息。
    没想到,听到这番污蔑!
    放你娘的狗屁!
    萧寄北怒火中烧,踹营帐便要冲出来,将这些打仗时屁事也不敢吱一声,赢了便来秋后算账的伪君子们痛打一顿。
    却被孔都统压在了草堆里。
    萧寄北奋力挣扎,却听见,萧将军说,“确有此事。”
    萧寄北不可置信的睁大了眼。
    “来人拿下!押送回京!”
    萧寄北看着父亲云淡风轻的走向那幅镣铐,像是早有预感一般……
    为何?
    他质问都统,“怎么回事?父亲怎么可能通敌卖国?”
    营外付镇中松了口气,承认了便更好办了,他挥手沉声道;“封锁校场。”
    一是为了以防萧家军暴乱,二是他明白,萧将军功过相抵,不可能祸及家人,他要伺机将萧家彻底打压下去,不能让他们借着萧家军死灰复燃。
    都统一听便皱眉,他连忙带着萧寄北向外跑,要赶紧逃出去。萧寄北也知情况险恶,两人配合得宜,不一时便溜了出去。
    都统左右环视,将牙牌递给萧寄北,“小公子快走!将军从未带公子离开过兵营,京中人不识公子,带着这个牙牌,以后便没人认得你。”
    而萧寄北却没看,他死抓着都统的手说,“通敌是何意!”
    “水患放来时,倭寇行兵急躁,不似往日作风,将军猜测定是其首领出事,便派人去交涉试探,假意结盟,伺机歼灭。”
    身后传来话语声。
    都统眼神一厉,将萧寄北推下高耸的护栏,而后向来路跑去,引开来人。
    萧寄北蹬着墙沿,两个空翻平稳落地,与之掉落的还有一枚牙牌。
    他借着月色拾起一看。
    上写着——晋南米商应氏长望。
    应长望。
    长忘……
    萧寄北落了两行泪。
    原来父亲早已做好了打算吗?
    他向来聪慧,是最懂将军的人,他知将军不喜他从军,也不喜他为官,只愿他远离纷争的活着……
    萧寄北摸了两把脸,被诋毁他可以恨,被陷害他可以谋,但若是父亲心甘情愿……
    他该怎么办?
    他攥紧手中的牙牌,竟觉得茫然天地,不知何去何从……
    城中的官兵越来越多了,萧寄北左闪右避,听到粗布麻衣的两位行人议论。
    “萧将军叛国被抓了……”
    “苍天有眼!这种草菅人命的狗官!”
    “嘘,你看到这么多兵没?”
    “听说是在搜寻不见了的小儿子……”
    “要我说就该满门抄斩,你可知李家娘子死的有多惨,连带着四岁的女儿都一块遇害了……”
    萧寄北咬的后牙酸疼,这一路他已经听了太多了,从歌功颂德的常胜将军,到草菅人命的狗官,不过短短数月,他们全然忘了几十年来,是谁守护的边境安稳……
    萧寄北忽然觉得无趣。
    为民无趣,为官无意。
    他看了眼手中的牙牌,起了隐世长居的心思。
    但他还有一个不舍。
    “城门落锁了,要走的赶快呀,再不走就出不去了!”
    几个商贩连忙推着车往东城赶去,而萧寄北却向西而驰。
    他如今连爵位也没了,成了罪臣之子,李云赋更不会要他了吧……
    但他还是想听对方亲口说一句。
    可他在李云赋卧房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李云赋回来。
    他等累了,便躺上了李云赋的床,拉起被子,将自己埋了进去。
    他现在是应长望,他没有家了。
    萧寄北面无表情的缩在被子里,天气很热,泛起来的潮湿和燥热,让他觉得安心。
    而后他听见了仓促的脚步声,和气喘吁吁的喘息声,像是从外面奔波许久回来一样。
    那人还大口大口喝了一壶茶,匀了点气,便又要推门出去……
    萧寄北正欲扯下被角。
    “李御史好久不见。”
    萧寄北停了手。
    “封白衣,这些日子你去了何处?”
    封白衣拍了拍绿色的官袍,笑了下,“告御状。”
    萧寄北攥紧了被角。
    “萧将军之事是你所为?!”
    封白衣拍手遣人提了两箱书画来,“御史别客气,自然是你我二人共同所为。”
    “你什么意思!”
    “畏惧倭寇,消极避战。拥兵自重,坐观倭乱。若不是御史这份折子写的好,我又岂能替洛江百姓伸冤,多谢御史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