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9页

      柳夙羲的手搭上他的肩膀,让他倚在自己肩上,他道:“有我在,你怕什么。”
    琉渊闭了闭眼睛,应了一声,“嗯。”
    京城的皇宫之中,年过半百的皇帝坐在御书房,看着这几天积聚下来的奏折。一本一本地看,十分仔细地做着批注。
    病了大半个月,前些日较为严重,昨日开始好转了些,他便要忙着来御书房看奏折。御案旁摆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披着毛裘的皇帝间或咳嗽几声。一旁随侍的老太监面带忧色,十分想去劝他歇着,但又在心里犹豫着。
    御书房外守门的太监进来禀报,“启禀皇上,皇后娘娘求见。”
    皇帝从奏折抬眼看了一眼太监,随即轻咳了几声,才道:“宣她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_∩)O~
    明天继续更新,皇后是披着羊皮的狼
    我滴新浪微博:羲玥公子。有时会在微博放出一些文的小剧场,或者是更新定制开新文的消息。(其实这货是在拉粉丝,尽管鄙视)
    第42章 巫蛊之术
    年不过三十有二的皇后近来十分殷勤,每日都要来探望皇上好几次,有时候带着些补身子的东西,前些日皇帝病得严重,她亲自来喂药。有时候过来,嘘寒问暖后,便随口说着九皇子历霄怎么怎么的好,怎么怎么有孝心。而这九皇子历霄自然就是她的儿子。
    今日过来御书房,从行礼问安开始,她便愁着一张脸,过后皇帝问她有何事,她便道:“皇上时刻牵挂社稷江山,乃天下人之福,只是,皇上身体还病着就来处理政事,臣妾又委实心疼,念着此事所以在宫里头坐不安稳,便想着过来看看。”
    皇帝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病色的脸上浮起一丝笑,“皇后挂心了,朕今日已好多了。”
    本就十分会说话的年轻皇后眼眶带着泪光,娇声道:“皇上又骗着臣妾,臣妾日日服侍您,还不晓得您身子如何?就算好了些,皇上也该在寝宫好好歇着才是,怎能这么急着过来处理政事。”
    皇帝端起旁侧的热茶喝了一口,道:“朕批完这几本就去歇着。”
    听到皇帝这句话,一旁随侍的太监也展开了笑颜。
    “皇上,臣妾还有一事。”皇后道。
    皇帝抬眸看着她,“嗯?何事?”
    皇后示意了身后的宫女,端着托盘的宫女便呈上一件东西。皇后道:“历霄那孩子这些日每日吃斋拜佛,在宗庙里头求了驱病符,说是要给皇上。听闻要是戴在身上,便能除百病。”
    “哦?”皇帝听后脸上有一丝喜色,道:“在何处,拿给朕看看。”
    皇帝身旁的太监说着要过去取,皇后身边的宫女便将托盘递了过去,上面一方小锦盒。太监取走了锦盒,便呈给皇帝看。
    皇帝打开了盒子,里面便静静躺着一张黄色的符,并非纸符而是丝绸制成,下面配了两颗白玉珠和两条红流苏。
    皇后见皇上面带喜色,便继续道:“历霄那孩子担心皇上不喜欢,才托着臣妾送过来。方才臣妾还在取笑他,给父皇尽孝那需要担心这担心那的。”
    皇帝抚着那符,虽说他有九个儿子,这还是第一次有皇子为了尽孝专门去庙里头求符,此时此刻他颇为感动,便道:“这符功效这般大,朕怎会不喜欢。”
    皇后含笑道:“那臣妾就放心了,若是历霄晓得皇上喜欢,必定是十分高兴的。”
    再说了几句话,皇后便借着皇上忙政事要紧,便退了下去。皇后走后,皇帝脸上的笑也敛了敛,将手上的符放进了锦盒之中,盖上了盖子,再随意交给身边的太监,“收起来。”
    身边的太监应了一声,便将锦盒收了下去。身为一国之君,他怎会不知道此时此刻皇后这般用心是为何。
    十五岁的历霄在众皇子中算不上出色,在他之上的皇子还有还几个,怎么说,储君之位也是轮不到他的。更何况,皇帝早就打算立琉渊为太子。
    而皇后却不死心,若是这一次不把握好机会,那日后这储君定了下来,皇帝的身子眼看又挨不了多久,那她唯一的儿子必定是无翻身的机会。
    今年方三十有二的皇后十五岁便进宫服侍皇上,乃当朝大将军的千金。六年前,前皇后去世之后,她才坐上了皇后的位置。身为后宫之主同时又是母仪天下,她在人前表现出贤良淑德,落落大方,骨子里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六年前,前皇后病入膏肓之时,她也是献殷勤得厉害,奉承的话随手拈来。前皇后还不晓得她是阳奉阴违,以为她为人善良待人恭谦,才在皇上面前举荐她来掌管后宫。
    皇后心中也晓得皇帝有意要立琉渊为太子,私下里筹划着如何让皇帝打消这个念头。前些日晓得琉渊即将要回京之事,她便派了人去寻了江湖上懂得巫蛊之术的道士。
    琉渊从小到大本就是个病秧子,四年前才好转。若是他此时又病了下去,那皇上必定会另当考虑储君人选。
    扮作太监的道士在皇后的寝宫里头等着,见到皇后,便连忙拱手作揖,“草民参见皇后娘娘。”
    皇后上下打量着他,相貌平平,也没甚特别的地方。她狐疑道:“你可真有本事令人一个没病的的病倒?”
    道士唇边一抹狡黠的笑,“回娘娘,有没有本事,娘娘只管找人给草民试一试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