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页
高玉培在上场门都看呆了,牛先生一出手就镇住了他。
阿冰更是惊讶地张开了嘴。
他们可算是见着高人了。
何向东也是微微一笑,把话筒放在嘴边,婉转的黄莺鸣叫声便响了起来。
“唔。”观众又是一声惊呼,掌声便响了起来。
高玉培也在上场门鼓着掌,他也没想到何向东的口技功夫竟然也如此了得,这人真是厉害了。
这场相声大会攒底的相声是介绍相声十二门功课的,何向东自然也把口技算上去了,只是因为后面还有口技表演,所以何向东在相声里面也就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
现在的表演是见真功夫的。
牛先生紧接着又学了画眉鸟鸣。
何向东立马跟上了喜鹊的鸣叫。
两人一来我往,短短七八分钟时间,两人竟然已经来了二十多种鸟鸣声了。
第0718章 听书轩
口技里面有一个难度非常大的节目就是百鸟争鸣,说是百鸟,但实际上也就只有二十多种的样子,远不到百种。
因为人的嗓子毕竟是有局限的,不可能无限模仿所有鸟类鸣叫。也有一些鸟类鸣叫是能模仿的,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发声模仿的方法。
就像乌鸦鸣叫,这就是新研究出来不久的,也给口技表演拓展了新的音域。
何向东和牛先生的模仿鸟类鸣叫让全场观众都惊呼不已,中国口技的观赏性从来都是如此高的。
鸟类模仿完毕之后,百鸟争鸣的高潮来了,何向东和牛先生两人鼓动嗓子,各种鸟类的鸣叫声从他们嘴里流淌而出,交汇一起,杂而不乱,很和谐,也很动听。
观众们都露出了享受的神情。
台下坐着的同行还有曲协领导也都叹服不已。
高玉培的惊讶之情更是无以言表,果然大陆多高手啊,这种表演真是神乎其技啊。
高玉培压制着很想鼓掌的双手,他生怕打搅了这完美的演出。
半晌过后,两人停下,百鸟争鸣便渐渐消散了去。
“好。”观众热情鼓掌叫好,叫好声都快能把房顶给掀了。
牛先生脸上笑意更甚,直言道:“过瘾呐,过瘾。”
何向东忙道:“那你得常来,常来过瘾才行。”
牛先生也开了个玩笑:“来过瘾啊,我可好久没过瘾了。”
何向东的脑子转的比常人快太多了,他当时就接着下茬道:“没事,您等会就别回家了,我给您安排一下,我让我们张先生洗干净等你哈。”
“噫……”全场观众都快嫌弃死了。
牛先生也在大笑,看的出来他是非常高兴的。
何向东又跟人家闲谈了几句,便把人家送走了,何向东还在台上,他道:“下面让咱们李艺振李老先生给咱们唱一段北京小曲,大家掌声欢迎一下。”
“好……”观众非常给面子,掌声和叫好声都非常热烈。
李艺振缓步走了出来,何向东让人从后面那了个椅子出来,他接过三弦,亲自给李艺振配弦。
北京小曲的形式非常简单,就是后面配一个弦师,前面演员手上拿着两块板用来击板控节奏,然后嘴里唱曲。
李艺振也是老艺人了,虽然脾气古怪了一点,但是艺术水平还是非常到位的,唱出来的曲子韵味十足。
唱的也是北京小曲里面的经典曲目,探清水河,何向东自己在向文社里也经常唱,但是每个人唱都有每个人自己的味道。
在很多观众看来,何向东唱的比李艺振要好,甚至于说何向东唱的传统曲艺比任何艺人都要好。
这并不是说何向东真的就天下无敌了,而是说何向东对传统曲艺进行了改动,他既继承了传统,又推陈出新了,也打进了观众的心里,符合了观众的审美要求,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吧。
李艺振唱完一曲,苏晓生唱了一段白派京韵大鼓《灞桥挑袍》,田佳妮也唱了骆派经典《剑阁闻铃》。
对田佳妮,观众们就给面子多了,叫好声震天响,毕竟有何向东的面子在这儿呢,再说他们也没想到田佳妮居然也能唱的这么好。
高笑相声团的人也大呼过瘾,他们总算是见识到了中国传统曲艺的深厚底蕴了,也见识到了传统艺人的风采。
台湾跟来的美女记者陈妍忠实且兴奋地记录下这一切,作为一个专业记者的她相信只要自己把这些采访带回去,一定会引起台湾的轰动的。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魅力。
在向文社说完相声之后,高笑相声团的文化访问之旅也到了尾声了,虽说相处时间不长,但他们还是跟何向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还邀请何向东有时间一定要去台湾,他们要尽一下地主之谊,另外也想何向东跟他们一起说相声。
何向东自然也应承下来了,说是有机会一定会去的。高笑相声团返回的那天,何向东还去机场送了他们。
正如陈妍预料的那样,在大陆的相声访问,尤其是在向文社的演出被报道出来之后,的确在台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也引起了多加纸媒的转载报道,还有多家电视台联系他们,想要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
台湾人民都很惊叹于大陆的传统曲艺魅力,尤其是何向东和牛先生一起表演的百鸟争鸣,更是被台湾媒体誉为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