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页
说到这,方正一看独狼,这家伙直勾勾的盯着方正身后,还在对他一个劲的打眼色。方正一愣,这家伙在干啥?
方正下意识的回头看去,只见身后不远处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此人头戴逍遥巾、三台冠、海青色道袍,脚穿一双对脸鞋。
再看那一张脸,方正顿时愣住了,竟然是一名面容带着几分仙气的女子!这竟然是一名女真人!
方正知道,道士的穿着打扮和僧人差不多,都是很有讲究的,无论是颜色还是种类,那都不是乱穿的,若是乱穿的,八成是假道士。
早期道教对于冠服的规定也是极其简单的,但是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看道士,看他们的穿着打扮,能猜出个一二三来。
这女真人头戴九梁巾,这九梁巾前顶平斜如尾面,排有九叠,九缝。道教奉九为极阳之数,一切修行最终目的。故九梁巾又象征道徒们对大道的向往。
可见这位女真人是一位向往道家大道之人,不是一般的顽劣小道士。
同时,这位女真人头戴三台冠则表明她不是一般的道人,而是受过极戒的道人。更不能小觑。
她穿的是海青色道袍,这道袍是道士平时做杂务时候用的,也是说,她现在还算清闲。
最后她穿着对脸鞋,白色的长袜,长袜将裤腿包裹在里面,这是为了防止进入殿堂的时候体垢落在大殿当。
当然这些也不是他自己了解的,而是和乐天真人聊天后,他对道家的事情也起了兴趣,没事儿的时候查的。
这些东西,都是在方正脑海电光火石之间一闪而过。方正知道,眼前这女真人虽然看起来柔弱、娇美,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修行之人,应当尊敬对待。
于是方正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贫僧一指寺方正,见过真人。”
女道士见此,微微一笑,也双手作揖还礼道:“原来是方正法师,贫道清净散人。刚刚听法师所言,法师莫非也对雕刻有所参悟?”
真道士是真的好,虽然道士和和尚都差不多,很多时候都是需要自给自足的。但是道士终究和尚更加的出世,远居深山,远离人群,因此道士几乎个个都有一身不错的医术,防身之术以及修房子、野外求生的本事。
但是和尚不一样,和尚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一个寺院有出世的高僧身居古刹不问世事,或者苦行僧人苦行天下。也有入世的僧人,这些僧人还没有完全断去凡俗烦恼丝,除了在寺院里不能喝酒吃肉外,出了山门与常人无异。例如俗家弟子等……
而这些人的存在,一来是供养寺院吃穿,二来也能让僧人更了解的世人,从而在红尘悟出大智慧。
有人供养,自然有些本事会落下了。这个时候,还能去学学其他的僧人也少了。所以清净散人也对方正有些好。
第947章 荒山见活人
方正看着清净散人,发现她不仅仅是好,还有点小开心,那是遇到同行的开心。 想想这四周荒芜的环境,再想想当年的自己,方正顿时对清净散人的心情感同身受,那是久住深山遇活人的开心!如乐天真人说的,人,终究是群居动物。出世修身,入世修心,二者兼得方能证道。这一点,乐天真人方正走得远,眼前的清净散人似乎不如乐天真人。
想到此,回道:“贫僧的确对雕刻有些了解。”
“法师谦虚了,贫道这打磨手法,一般人绝对看不出来。法师不仅看出了端倪,还看出了里面的东西,着实不简单。贫道这道观多年不来人,既然法师来了,不妨到前面去坐坐?贫道也想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这么多年,变得怎么样了。”清净散人微笑道。
方正一愣,问道:“真人,听你的意思,莫非已经隐居多年了?”
方正眼里的清净散人也三十多岁,如果隐居多年,岂不是说她年纪轻轻将自己埋在深山老林里了?那可是女人花一样的年纪,正经受着世界最美好的时光,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都是最美满的时候,这个时候放弃一切入深山?这清净散人恐怕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清净散人微笑道:“已经隐居十年了,方正法师,这边请。”
一边走,清净散人一边道:“这小君山地处偏僻,而且山也没有什么特产、矿产,山除了毛竹是灌木,经济价值很低,老树不多,但是风景还行……不过跟外面的名山大川起来差的远了。所以,这里一年也不见得有人山,这样的地方,怕是也让法师见笑了。”
清净散人说到这,苦笑连连,在她看来,这种破地方,方正这辈子估计都没来过。同时也有点好,这和尚是因为什么跑山去的。
然而清净散人此话一出,方正摇头了,道:“真人不知,贫僧所在的寺院,那才叫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真人这好歹是青山绿水,贫僧所在的地方,冬天大雪封山,根本没人山。夏天艳阳高照同样没人。春天村民们忙着耕种依然没人。只有到了秋收的时候,才会有人山看看,也只是登高感受下秋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