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一个星期前,莱昂和霍梅尼丝一起在底特律,他们在底特律的州立图书馆收集曾经的nba旧闻,其中有大量关于凯尔特人和活塞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对抗的报道、专栏和新闻。在整理出当年坏小子军团如何一步步走上巅峰的路径后,霍梅尼丝就向莱昂提出了一个意见,她希望莱昂可以借着这次打架和禁赛事件。改变过去沉默、冷静的形象,转变成为一个善于鼓动、演说和渲染的独裁者。
霍梅尼丝认为。在nba这个充满了对抗荷尔蒙的地方,激情永远洋溢在赛场上。球队作为一个群体,非常容易受到情感而非理智的影响,暂停时三分钟有理有据的分析,比不上十秒钟的煽动。
霍梅尼丝引用了勒庞在《乌合之众》中的话,“群体所服从的各种冲动,可以是慷慨的,也可以是残忍的,可以是充满英雄气概的,也可以是懦弱的,但它们都将那么强大,以至于个人的利益、自我保护意识都无法与它匹敌。“当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莱昂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时,霍梅尼丝却丝毫不为莱昂担心,她并不认为这些负面消息会真正损害到莱昂,对于竞技体育来说,只要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过去的一切负面消息都会烟消云散,并成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美妙注脚。
相反,霍梅尼丝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对莱昂和凯尔特人的机会。当那些****叨叨的媒体们为了迎合球迷,而说出一下歌功颂德的话时,往往在背后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落井下石的b计划,在受恭维的球队遭遇挫折时冒出来批判一番,这对球员和球队只会是一种伤害。反倒是那些一直饱受质疑和不被看好的球队与球员,迫使他们真正把注意力放到篮球本身时,成功往往随之而来,而报纸版面上的甜言蜜语也就不期而至了。
如果凯尔特人和莱昂一直接受着媒体的赞誉,或者那些看似“语重心长”的褒奖,一些充满希翼的恭维,那么在未来崎岖的道路上他们可能会遭遇到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舆论评价,时高时低让人捉摸不透。最显着的例子是安芬尼哈达威和他的奥兰多魔术,虽然毁掉魔术的根本是愚蠢的管理层和伤病,但乐观舆论使得当时整个球队和城市都陷入了盲目,从而失去了看清未来并团结一致的动力。
霍梅尼丝给莱昂提出了一个策略,就是让他学习伊塞亚托马斯,琢磨透那些媒体和球迷的心理,在需要的时候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爆出一些负面的消息,让舆论对他,对凯尔特人始终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在球队战绩不崩的前提下,这种高压只会让凯尔特人这个群体更加团结、更加有向心力。
就像1999年的纽约尼克斯,外界的不看好,不断的伤病,东部第八的季后赛位置,让尼克斯全队上下陷入了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悲壮幻想中,从而迸发出了巨大的精神战斗力,一路杀入了总决赛,直至倒在冰冷的马刺双塔下。
于是,莱昂才会找到安迪米勒,一面确认波普尔的立场,另一面提出一个米勒都百思不得其解的要求。
当然,对这个策略,莱昂还是抱有疑虑的,这无疑是在以毒攻毒,在悬崖的边缘跳舞,一旦掌控不好,不仅他会身败名裂,也会导致凯尔特人再度分崩离析,毕竟现在的nba不是80年代那般粗野无度,江湖气息浓厚了,这是一个商业联盟,讲究门面和品牌,天知道过度的负面消息会让斯特恩怎样惩罚这个顽固的绿色毒瘤。
“霍梅尼丝……也许……我是说也许,这个计划并不会成功,那么我就会像一个挑梁小丑一般,在众人的耻笑中灰溜溜地离开,比曾经的皮蒂诺、奥布莱恩、卡罗尔都要狼狈。就像三年前我在酒吧,当我打断了三个家伙的鼻梁走出大门吹着冷风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都是陌生的。”莱昂看着霍梅尼丝说出了他的顾虑。
霍梅尼丝上前抱住了莱昂的脑袋,从他手里拿过书,翻到“群体的信仰”这一章,读道:”今天,大部分的统治者都没有祭坛,但有塑像或画像。人们对他们的崇拜与过去并无二致。只有深入了解群体心理学的这一基本点,才能弄懂一点历史的哲学。对群体来说,必须有个神,否则什么都谈不上……福克斯,要么成灰,要么成神……“
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归
2003年3月7日的晚上,保罗皮尔斯在波士顿凯尔特人主场对阵洛杉矶快船的比赛结束后,和自己的恋人瑞贝卡布拉泽一同前往波士顿的“夜行者”酒吧,在那里他们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订婚庆祝会。今晚皮尔斯并没有出现在球场上,他因为腹股沟拉伤缺席了两场比赛,不过凯尔特人还是在主场战胜了洛杉矶快船,他们把快船的得分压制到了只有70分,这是近十场比赛里他们第三次把对方的得分压制到70以下。
所以,未能参加比赛并没有影响到皮尔斯的心情,他和瑞贝卡高中时便认识,大学时在一起,到今天他们已经相恋了八年,在这第八个年头皮尔斯终于决定给瑞贝卡一个名分,与她共同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波士顿这个城市和她安居下来。
皮尔斯的队友们都来到了夜场,晚上的比赛并没有让球员们累的没法动弹,年轻人还都精力充沛。除此之外还有皮尔斯的很多朋友,以及波士顿地区的其他体育人士,比如热爱夜店生活的红袜队投手大卫威尔斯,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凑到了一起,在“夜行者”酒吧里热热闹闹的开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