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页
两三代后,各种乡音会消失,各种民族文化可能大半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再过个两三代,地域、民族的概念也会失去意义。
了解了这一切后,唐觉晓开始明白该做什么。
搞研究还是要搞的,慢慢的做农业,以及一些能源方面的研究。这时空的唐觉晓是企业家,他必须知道目前的商业环境,保持内心敏感。
因为是重生者,他同时也是优秀的投资人,游戏赚的钱,不搞投资浪费了。
方向很简单,大方向思考电商、社交、O2O、金融等,主要投资的是能爆发性成长的领域,只投资10亿美金估值的,并且高门槛+巨大用户群的,哪怕盈利推迟一点也没关系……
怎么样保证一定能拿下?高估值,并且盛唐不干预决策。
这其实就是在赌国运,中国国运整体很猛,很多东西怎么看也亏不了。
这事是在施乐DST,一家由俄罗斯籍犹太人掌握的公司,施乐本身对于唐觉晓是没难度的,他在想办法把最近增长的利润点留在中国国内。
盛唐拿不下,就去找两马、丁三石,实在不行找银行,总之只要把钱留在国内,国内各界都会帮他。
这会儿和老王喝酒聊天,两人纵论天下事,从三皇五帝聊起……
现代化教育其实是屠龙术,不管学什么,清穿绝对可以早饭。但因为大家学得都差不多,在现代从学校出来了,各种比拼就犹如菜鸡互啄,那画面……鸡你太美……
聊到了后边,唐觉晓说:“当初很多观点,慢慢就被现在的学者推翻了。比如赵括,以前都觉得这是纸上谈兵的废材,现在都知道了他一开始就展现出钻石实力,并且是有王者潜力的,可惜没练到巅峰就被王者干掉了。又比如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人们除了打仗,也没别的出路,所以很多老秦人闻战则喜,要真说起来战神还得是法家商鞅。”
商鞅认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是垃圾,首先要剔除这些,国家才能变强。继而是人人必须互相监督,也就是做人肉天眼,国家才能变强。最后是必须愚民、弱民,国家才能变强。
这三点直指的核心内容是:民穷,国才能强。
哪怕是2000年后,人们读起来商鞅的东西,首先觉得真是糟糕,继而又可能隐隐觉得挺有道理……
老王从火锅里夹起青菜,沾蘸水吃,思考唐觉晓在想什么……
汉儒,其实是儒皮法骨……
“老唐你支持商鞅那套民穷则国强的理论?”
“不支持,不过我把这套理论稍稍的学习型创新了一下,不管一个人多强,只要他依然觉得自己很弱,那他就还在变强。互联网+是个神奇,爆发各种生产力,但它的存在本身就会带来高压和恐慌。”
老王给自己的小酒杯倒酒,喝了才说:“我听老唐你的推荐,去看日国的东西,我发现日国姑娘总喜欢夸一个东西可爱,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唐觉晓也想问为什么让你看日国的东西,你就关注日国姑娘……
日国姑娘觉得东西可爱,和美国人觉得某件事酷是一个道理的……
唐觉晓说:“日国的姑娘夸一个东西可爱,代表说她有可爱的鉴赏力,代表她自认为自己也可爱,这是一种通过语境,把自己和所夸奖的一起带入可爱的共同体里。”
老王犹豫了一会儿……
“老唐,你好騒啊!”
……
第1029章 时代变迁,产业升级
最近唐觉晓一朝顿悟。
中国每个孩子都被灌输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都曾经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实也没错,的确唯有读书高,但万一别人读的书更多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没错,也许是做卫生纸的材呢?
高手始终是非常少的,万里挑一的人才代表着一万个里只有一个,能成十个人里最厉害的那个,就挺厉害了。
人在少年时学习压力大,其实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管学什么,在沿海一带和一群高手打,天然难度就高,要是想去西部刨食,藏地的阳光足以养活上亿人,然而藏地只有300万人,只要慢慢搞建设,先去的人一定有大量机会,不管学什么的都有机会。藏地海拔太高,疆地慢慢能养2亿,也是一个道理。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时候,天下也就那么点大,古代各种移民政策,去的人都觉得是被流放,然而10年、20年后,人们想法完全不同。
人在青年时不管男女,可能都做过舔狗。慢慢的人们会醒悟过来,也许这根本不是爱情,毕竟人怎么舍得让爱人这么卑微?
出社会了不管做什么,一开始多半会扑街,只要不陷死局,慢慢就会练出经验,一直做不成说明不是那块料,该考虑转行了。
站在始皇帝那朝代的百姓的角度,皇帝好大喜功,灭六国之后搞基建,百姓辛苦。但要是换一个角度,要是不打仗、不建设,哪里来的今天?有力气有精神的就上,没力气没精神的就不去,安心做咸鱼也不是不行。
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古人已经把人生经验给总结了,现代最多加一个不网贷。
该来的,总会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
唐觉晓学会了不随意评价他人,毕竟不是别人,没经历过对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