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页
但是眼前这条线,却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就完成了检验和测试,零件从线的一头上去,经过各组装—检验的模式进行生产,从线上下来的时候就直接完成了生产和检验的所有步骤!
这在有形无形之中,就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这个流程,节省了相当一部分程度用工和检测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
看起来简单的改变,却大大的提升了产能。
这着实让李凡愚唏嘘不已。
草哇、怎么就早没来这参观一下呢?
要是用了这个生产模式,质检部的工作效率可就大大提升了。要知道正信崛起太快,容不得有一点的质量问题。
所以注重质量是胜过注重产量的,质检部本着这个原则,在检测环节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效率。要是把这套模式移植到正信去,那就可以在不影响品控的条件下,大大提升产能。
想到这,李凡愚拍了拍脑袋。对身边的梅森问道:“收购这个公司需要多少钱?”
梅森双手插兜,很明显也对这个公司的生产条件很满意,“昨天接触的时候,他们的技术总裁似乎不太同意公司股东抛售公司的决定,说是还要拼一把。所以股东们现在的意见并不坚决,把价格卡的很紧。要价么……五亿美元。”
李凡愚心里一盘算,折合人民币三十多个亿,还是有点儿小贵。但是面前的生产设备,却着实让他太满意了。
于是他挥了挥手,做了一个切水果的手势,“这特么都停工了,还拼个毛线。你杀杀价,把这个公司给我拿下来!”
梅森摊了摊手,“没问题老板,他们的股东我已经混熟了。全公司上下,只有那个技术工程师出身的总裁还在坚持。其他的人都是借着这个由头想多拿些钱而已,磨一磨的话估计四个亿左右可以搞定,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过,拿下来之后咱们生产什么,这可得需要您跟国内定一下。”
李凡愚打了个哈哈,心道有这么一条生产线,小爷我生产什么不行!
第0442章 股份和人都要了
美国分公司虽然现在才刚刚成立,连公司租用的写字楼都还没有装修完毕,但是却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
以梅森为首的团队,一边在CPM集团的配合下办理着审批手续,另一边与底特律的OEM方面进行拉锯式的收购谈判。
OEM公司其实全称是Occident Engine Machinery,意思就是西方机械工业。
这个公司其实在刚刚成立之处的时候,还是名声大显的。一方面是因为这家公司采用了国际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模式,另一方面就是公司联合创始人库尔博,曾经担任过欧联和水星的总设计工程师。
本来有这两个核心在,OEM发展不起来是没有天理的。
但是就像中华老祖宗总说气运气运一样,这个公司完全可以用生不逢时来形容;
公司浦建之际,是美国发展的比较平稳的那几年,也就是04年到06年的时候。那个时候说实在话,底特律稍有不赚钱的汽车生产企业。
但是到了06年末,受到次贷危机影响,整个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都是走下坡路的。
OEM这样一个立足未稳的公司,立刻就受到了冲击导致资金链断裂。于是,正在进行研发的两个车型搁浅,给公司心脏狠狠的扎了一刀。
紧接着老库尔博因心脏病离世,公司群龙无首,直接废了武功。只能凭借设备优势,给其他的整车企业做代工赚点零花钱,勉力维持着不破产。
说实在的,五亿美元卖掉公司,对于所有的股东来讲都是血亏。要知道当初OME可是集了十五个亿的资。
五亿美元,也就能把设备钱收回来。
但是不卖还没办法,公司确确实实已经到了经营不下去的阶段了。几个股东心里像长草一般,想要将OEM这个烫手山芋扔掉。
可奈何公司最大的股东,也就是老库尔博的儿子CJ·库尔博,却依然不肯放手。
因为把持着公司近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他是有一票否决权的。
OEM公司是上市公司。
按照梅森的想法,如果把正信美国分公司上市,进行股权并购的方式,就能取得公司百分之五十多的股份,这样就能掌握OEM的决策权。
但是李凡愚对资本市场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且在他看来公司上市面对的诸多监管太过繁琐,美国的资本市场形势又太过复杂,没有接触过这些的李凡愚可不敢冒进。
所以为了保持正信美国分公司的独立性,说服库尔博就成了横在眼前的一个最大难关。
李凡愚在底特律已经滞留了一个星期了,谈判上的事情他没有参与,但是一直都在关注着进展。
此时面对梅森的报告,他也很是无奈;这个库尔博,还真尼玛是头倔驴。
公司的七个股东都已经同意转让股权了,唯独这个库尔博,还死死的不松口。
“梅森,老兄,能不能单独和库尔博接触一下?他到底想要什么?”
梅森耸了耸肩,“BOSS,这个人完全就是一根木头,我已经跟他单独谈过了。这个家伙,到现在还想着把他老爹未完成的那两个车型研发出来、企图用这两款车型救活公司!”
李凡愚乐了,“倒是个执着的人。可是……搞研发是需要钱的。他们情况已经这样儿了,还拿什么搞研发?额?等等……他们还有研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