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6页

      皇帝任何不耐,皱着眉头,“好好说话!身为后宫妃嫔,如此不成体统!来人!给朕拉开!”
    好想一脚踹飞出去!
    第199章 光明正大的信
    在乾清殿,要被不争气的儿子和没能耐的朝臣气死,后宫里,还要被这些个不省心的玩意儿烦。
    这要是他哪个儿子,早一脚踹过去了。
    十一公主扶好自己的母妃,跪在皇帝面前,“父皇,慧贵妃不分黑白,珺王妃颠倒黑白,打了母妃,还请父皇做主啊!”
    “怎么回事?”皇帝看向慧贵妃几人,包括风离玥和风姿宜在内,都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仪态万千。
    瞧瞧,这才是后宫妃嫔和公主以及王妃该有的姿态!
    “父皇!”十一公主委屈的道,“女儿和母妃今天来看望安姐姐,想给安姐姐一个惊喜,谁知道安姐姐竟然收看外男的来信,女儿知道,安姐姐还不懂宫里的规矩,就好心告诉她,谁知安姐姐不领情,还顶撞母妃,后来慧贵妃娘娘就来了。”
    “然后呢?”皇帝冷眼瞧着,“颖贵人是怎么挨打的?”
    “皇上。”颖贵人更委屈了,“贵妃姐姐竟然包庇安公主,皇上,宫里的规矩可不能乱啊,这可是淫乱后宫的大罪,臣妾就是挨打,也要皇上讨回公道,若是不小心让人知道了,如何是好?宫里还有好几位未出嫁的公主呢!”
    皇帝又看向慧贵妃和风姿宜,“是这样么?”
    羽硕山庄庄主雷邢和风姿宜通信的事,皇帝都知道,也是默许了的,毕竟那是个人才,与风姿宜两情相悦,皇帝没理由反对。
    而风姿宜又是个知道分寸的,大逆不道的事情,她不会做。
    但今天要是真被人抓住了把柄,他也不好太偏袒。
    “父皇。”风姿宜站了出来,神色淡然,与十一公主母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儿以为,十一公主和颖贵人的话,太过片面了。”
    “你还敢否认?”颖贵人一张脸上梨花带雨,“皇上,好多人可以作证的,现在那信还在安公主身上呢。”
    “朕有叫你开口了么?”皇帝瞪眼,“姿宜,你说。”
    “是。”风姿宜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今儿的确有一封来自宫外的信,于是回来看,女儿才打开,颖贵人和十一公主就来了,十一公主进来就说,还是觉得上次的梨花簪子更好看一些,想借几天戴。”
    十一公主赶紧道,“什么簪子不簪子的?安姐姐你怎么不说重点?父皇问你信的事呢!你私通外男!”
    “混账!你给朕闭嘴!”皇帝怒道,“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颖贵人是怎么教导你的?嘴里不干净就重新学规矩!”
    “父皇……”
    十一公主被吓着了,风姿宜仍旧淡然的开口,“父皇,这本没什么,每次十一公主来,看上了什么,女儿也舍得,只那梨花簪子,是父皇母妃送给女儿的,女儿不想送人。”
    “那套梨花樊皇的簪子?”
    “正是。”
    皇帝点了点头,“朕记得,当年慧贵妃进宫,第一次去梨明皇庄避暑,慧贵妃说喜欢那里的梨花园,朕便送了一套梨花樊皇的首饰。”
    “是啊。”慧贵妃面带微笑,“如今臣妾年岁不小了,倒是姿宜更适合那套首饰,臣妾就送给了她。”
    “适合她。”皇帝转眼看颖贵人和十一公主,“堂堂一公主,竟然与他人索要东西,这就是身为公主的教养?”
    十一公主慌了一下,“不是的父皇!女儿是有说喜欢,可每次都是安姐姐自己说要给我的!这次安姐姐说不给我,我就没要了!”
    “十一公主说的是。”风姿宜又道,“她是没再要女儿的首饰,可是却闯进了内室,将那套梨花樊皇的首饰砸了。”
    “不是,我是不小心的!”十一公主忙解释,“父皇,我只是想看看,安姐姐说不给看,不小心才掉到了地上的!”
    皇帝越看十一公主就越失望,颖贵人发觉事情不对儿,“皇上,是臣妾没有管教好十一公主,可十一公主愿意与安公主交好,发现安公主做错了事,好心提醒她,哪知道安公主竟然不领情不说,还……”
    话说一半,颖贵人又开始委屈起来。
    皇帝的脑仁儿突突的疼,“慧贵妃,她们俩说的都是真的?”
    “皇上,臣妾不敢欺瞒。”慧贵妃道,“之前发生了什么,臣妾不知道,只臣妾来的时候,就见颖贵人和十一公主指责姿宜,颖贵人还手指着姿宜说臣妾没有好好教养她。”
    “放肆!”皇帝起身,烦躁的转了一圈,“朕的贵妃,朕亲自封的公主,你们还有没有看在眼里?”
    “皇上?”颖贵人懵了,都忘了委屈,明明错的是安公主和慧贵妃,怎么转头就是她们母女的不是?
    皇帝又问,“姿宜,你告诉她们,到底怎么回事?”
    风姿宜抬着头,“父皇,儿臣今儿是收到一封信,请父皇过目。”
    皇帝也是一愣,给他看?合适么?他没兴趣看孩子们的情书啊!
    可信已经摆在他面前了,不接的话,风姿宜的面子过不去。
    接过了信,只有一页纸,上面写着,“姿宜,见字如唔,一切安好。此信一报平安,二请转告皇上,此信有秘。”
    皇帝的神色一下子沉重起来,转头问道,“此信还有谁看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