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80页

      都是按月开工钱。
    天际转凉,地里的粮食已经都归了仓。
    栓柱带着他刚过门的嫂子来找宁弯弯。
    “弯弯,我嫂子有事找你。”
    栓柱原本就比宁弯弯要大上一两岁,如今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了,个子都快跟他爹一般高了。
    也比原来懂事了,虽然进了后院里来,但就在院子站着喊了一声,并没有进到宁弯弯的闺房里去。
    宁弯弯答应了一声就出来了。
    栓柱的嫂子就是邻村的,在他们村还挺有名气的。
    这年头,女孩子有名气,那不是长得顶顶好看就是手脚特别勤快。
    栓柱的嫂子就是后者,家里孩子多,她是老大,娘死的早,爹身子又不大好,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人操持。
    栓柱爹娘给他哥娶这个媳妇可是没少费劲。
    人家家想多留闺女几年,媒婆来来回回的腿都快跑断了,又给了好大一笔彩礼,才把人给娶回家。
    这样能干的媳妇娶回家自然是满意的很,栓柱娘成天都是媳妇长媳妇短,三句话都离不开自家大儿媳妇。
    于是整个宁家村也都知道栓柱嫂子是个多勤快能干的新媳妇了。
    “啥事啊嫂子?”
    宁弯弯也不是第一回 见人家了,成亲那天她就跟栓柱铁蛋几个偷溜进新房掀新娘子红盖头去了。
    宁弯弯对她印象还挺好的,这样的情况十个有八个新媳妇都会生气,剩下那俩还有一个胆小给吓一跳。
    唯独栓柱这个嫂子笑眯眯的,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看,还给他们拿压箱底的果子吃。
    栓柱嫂子身板壮实,大手大脚,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但整个人匀称,五官也长的好,不说多美吧,在乡下人眼里也算是出挑的了。
    尤其见谁都笑,更让人容易产生好感。
    “这不是如今村里头人来人往的,我瞧着还怪热闹的,想在作坊边弄个面摊,我见那些进货的伙计掌柜什么的都要去镇上吃饭,怪不方便的,这不是就又方便了别人,自己也能赚钱,一举两得的事!”
    原本这周围镇上赶集的,周边县城府城的,来进货的人就不少。
    上次招商会后人就更多了起来,整天村子里都是车来车往。
    宁弯弯这两天还想这事呢,这年头什么都是存手工的,装卸货全靠人工,每天进货出货来来往往的人手可是不少。
    大批要经码头转运的货物作坊里还要负责给送过去,可人手也不能压到这上面,春来都去码头上联系了一批苦力来作坊里干装卸的活,每天给结算工钱。
    更多的是每天来往的周边的这些小商户,周边县城铺子里进货的,赶集的什么的,虽说东欧是装车就走吧,难免的就磨叽到了饭点。
    他们家可管不起这么些人的饭,来回镇上一趟吃饭怪麻烦的,好些都自带干粮,宁弯弯就想着要是在村里开个面馆她觉得生意八成也挺好。
    怎么着能吃上口热乎的也比干啃干粮要好的多吧?
    没成想这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她也不差这一点的收入,就道:“嫂子你想做就做,实在是用不着跟我说!”
    “那可不行!”栓柱嫂子笑着道:“那以后要靠着你们家作坊做买卖怎么都得先只会一声,这你们家要是不愿意我也不能去干!”
    “怎么会不愿意呢,就像嫂子你说的,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等把栓柱和他嫂子打发走了,绿青拿着封信跑进来。
    “姑娘,公子来信了呢!”
    “啊?”宁弯弯忙把信打开从头看了一遍。
    这是自家哥哥写回来的第一封家书,洋洋洒洒的写了两大张,字里行间都是飞扬的心情。
    说他到了荆山,说了他一路上看到的风土人情跟清平县大相径庭,一路上也拜访了好多的文人墨客,参加了几场以文会友的诗会,结交了许多的好友。
    第364章 我属狗
    来这封信的时候他正打算跟几个新结交的好友一起上荆山里的一座古刹去拜访寺里的主持。
    据说那是一位十分出名的佛学大师,他准备在山上吃斋念佛听大师讲禅一段时间。
    还说听禅可以修身养性云云。
    最后就是说自己一切安好,问父母安,问祖母安,问家里所有人包括那几条狗安。
    宁弯弯看完就让绿青把信拿去给自己爹娘看了。
    他们可是日夜悬着心呢,想必看了这封信后心里会安定许多。
    结果却跟宁弯弯所预料的不一样,常氏看了之后倒是心安了。
    因为她也没有别的祈求,知道儿子平安,知道儿子如今在哪就行了。
    尤其是感受到信里儿子那不加掩饰的愉快她也就开心。
    可宁怀运一见儿子还真是在外头玩的风生水起乐不思蜀,这心情就更糟了。
    他觉得十分的不妙,这样下去自己这个儿子怕是就玩了,怕是这辈子都无心再去光耀自家的门楣了。
    本来就刚刚好起来的宁怀运这一下又郁闷了好几天。
    而结束宁怀运这一场由儿子引发的郁闷的人是林七和小九。
    林七是鱼非的暗卫,还是从苏瑾身边调过去的,小九是安王府里头曾经带着宁怀运逛过园子的那个小厮。
    这俩人一块是来押运军粮上边关的,顺道拐到这里,这是上一回宁弯弯在信里跟余九斤说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