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这是描写盟军发现集中营的那一段,导演首先在引出集中营的时候,没有直接把镜头顺着官兵的眼光投向近在咫尺的集中营,而是欲扬先抑一下,让一名士兵找到士官去报告这惊人的发现。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大家都可以猜想了,极悲天悯人的音乐,配着惨象环生的镜头慢慢把观众的眼泪催发出来——看看这里多么悲惨!
最后,还生怕观众觉得这不够惨,于是通过上校的命令来加强这种效果——这帮人必须再回到集中营去!正常来看,这种处理方法绝对够好莱坞,绝对够有效。观众在观看这种场景的时候,头脑绝对是不冷静的,情绪绝对是被编导所控制的。
并不是说不能煽情,这些人确实值得同情,纳粹的暴行也让人愤慨,但如此煽情与整部剧的氛围有些相悖,似乎好莱坞一遇到犹太人二战屠杀的戏码就失去了冷静。
当然,这是马修个人的感官,他的专业性很差,也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
放映剪辑的最后,不是E连的战士们,而是一个德国将军的演讲。
“这是个漫长的战争,也是个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地为祖国而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友谊只存在于战斗中。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你们看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的和平生活。”
大概被敌人所提及的艰苦战争,才是与其对战军人的真正骄傲,敌人形象高大了,战胜他们的E连自然显得更加高大,如果德军都是些胆小如鼠的懦夫,只能突显的美军也很一般。
“想什么呢。”旁边的迈克尔·法斯宾德问道,“这么出神?”
马修摇摇头,“胡思乱想,自娱自乐。”
迈克尔·法斯宾德提醒他,“走吧,接下来你该接受采访了。”
第133章 闪亮登场
“这位是马修·霍纳先生。”
新闻厅里面,剧组的新闻官介绍之后,马修站起来微微躬身,脸上全是和煦灿烂的笑容,加上在《黑鹰坠落》剧组留起来的胡子还没有刮掉,看起来有种超脱年龄的成熟。
记者反映平平,新闻官又介绍道,“马修·霍纳先生是E连第四任连长罗纳德·斯皮尔斯的饰演者。”
这话一出,立即有记者举起了手,角色明显比演员更有吸引力。
新闻官点名后,有工作人员将话筒拿了过去。
“你好,马……马修·霍纳先生,我是来自《帝国》杂志的记者。”那名记者站起来提问,“能说说罗纳德·斯皮尔斯杀战俘的真相吗?”
电视剧第二集就有相关情节,随后的剪辑里面,也重点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是,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马修不置可否,故意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你注意过吗,这种故事每个人都说是从在现场的人那里听来的,可是当你去问那个人,他又会说他是从另一个在现场的人听来的。”
虽然电视剧对斯皮尔斯是否真杀战俘采取了一种虚拟化的交待,但杀战俘在好莱坞的战争片中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拍摄时有一幕,马修现在都还记得,达米安·刘易斯饰演的温特斯上尉让手下押送战俘的时候,就让士兵拿出枪里的子弹,只留一颗,在他想来,就是为了防止士兵滥杀战俘,也说明当时杀战俘可能是比较普遍的。
毕竟杀掉战俘是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式。
随后又有两个记者提问,都是些程序化的问题,属于马修的媒体时间也就结束,这还是因为他出演的角色是罗纳德·斯皮尔斯,像詹姆斯·麦卡沃伊和迈克尔·法斯宾德根本没有进入新闻厅的机会。
新闻厅里有十多个演员,每个人接受媒体采访的时间有限。
不过,马修还会参加剧组在洛杉矶的两场宣传活动,其中一场是剧组为那些年老多病又缺乏照顾的老兵进行募捐。
犹他海滩首映式之后的周末,《兄弟连》正式登陆HBO电视台,面向付费用户播放,HBO并不是公共电视台,大约有1500多万用户,即便在全美的付费电视台中,也是费用最高的那一批。
换句话来说,HBO做的是电视观众食物链最顶端的客户群。
浩大的宣传,精良的制作,高昂的制作成本,影响力巨大的制作人,再加上那段特殊的历史,让《兄弟连》拿到了一个漂亮的周末首播数据。
在周日晚上的首次播放和次日上午的重播中,《兄弟连》第一集获得了超过1000万的收视用户数,虽然跟公共电视台的电视剧没法比,但HBO有三分之二的用户收看了这部电视剧。
接下来的几周当中,收视人群有所下滑,不过《兄弟连》一直维持着当集800万以上的用户收看数字。
比收视人群数字更为爆发的,则是《兄弟连》的口碑。
评论界给予这部迷你剧一致的超高评价,哪怕播放还没有结束,都认为它会成为二战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兄弟连》在普通观众中的口碑同样炸裂,哪怕播出到第九集,评分用户超过十万的时候,IMDB打分也稳稳站在9.5分以上。
“《兄弟连》出色之处在于它自始至终都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描述战争,剧中大多数时描述的是普通士兵的生活,几乎看不到高级将领的身影。和逼真度甚高的战争场面相比,一群鲜活而令人难以忘怀的小人物给予观众更多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