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页
但随着影片在北美公映,看到影片的人越来越多,华特迪士尼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操控影片的口碑。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媒体口碑瞬间沦陷。
“别指望看到一部条理清晰、剧情新颖和节奏紧凑的作品,影片无论是满意度还是叙事都差强人意。”
——《纽约邮报》
“你是否看过前两部《黑珍珠号的诅咒》和《聚魂棺》都无关紧要,反正你还是会一头雾水。”
——《好莱坞报道者》
“想跟上影片故事复杂的梗概并没有那么困难,但两小时又四十七分钟的片长实在是让人感觉疲惫。”
——《洛杉矶时报》
“近三个小时的影片延续了《加勒比海盗2》无谓的放肆行为,而且再次完全失去了第一部《加勒比海盗》中的浪漫魅力。”
——《华盛顿邮报》
这种情况并不让人意外,马修看到《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时,就有了这样的预计,而且放眼所有的好莱坞系列影片,续集能越来越好的系列真的是少之又少。
其实《世界的尽头》还是在走《黑珍珠号的诅咒》的老路,只是人物角色更多,世界观和特效场景更大了。
既然有成功的模式摆在前面,以赚钱为己任的好莱坞厂商们,干嘛要去冒险创新?创新极有可能砸掉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品牌。
好莱坞爱拍续集电影,不能忽略掉电影的品牌号召力。
对于片方来说,他们的终极目的是挣钱,一个品牌能够打出知名度是极其不容易的。在首部影片出彩的情况下,以固有模式拍续集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方法,品牌效应加精良的制作团队能让电影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如今好莱坞电影中,除了出续集,还有过往的老片重新拍摄,好莱坞的原创越来越少,各大制片公司投资原创电影也越来越谨慎。
从上世纪70年代的《大白鲨》开始,好莱坞电影正式进入商业片时代,因为制片方需要有市场回报相对较高的续集,才会相应的投资去制作全新的单部电影,拍续集成为好莱坞的既定思路,也成为了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续集电影也需要依托好莱坞这样成熟的电影产业链。
续集电影可以说是一种商品属性非常明确的电影产品,必须要有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才可能出现这种依托产业链才能出现的产品,比如版权归属、演员合约、主创合约、产品质量控制等等。
如今这个年代,放眼全世界来看,也只有好莱坞才能源源不断的产出大制作的续集。
马修虽然会退出这个系列,迪士尼影业不想再为威尔·特纳支付高昂的片酬,但他看得很清楚,无论《世界的尽头》口碑如何,只要票房成功,《加勒比海盗4》绝对不会中断,未来还会有《加勒比海盗5》,甚至更多。
只要能盈利,就算约翰尼·德普拍不动了,也可以找年轻演员来搞个《加勒比海盗》前传之类的。
这一切,都要看《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票房。
第584章 虚假宣传
上映首日,《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从北美4300多家影院当中拿下了5615万美元,轻松超过进入第二周放映的《怪物史莱克3》的1421万美元,如同预期的一样,成为当日的北美票房冠军。
但这第三部曲不止媒体口碑不佳,影迷口碑也比不上第二部,或许是影迷对于三部曲的收尾之作抱有太高的期待,结果却等来了一部稍显拖沓的作品。
在北美众多影院渡过首日放映之后,Cinema Score公布的影片院线观众平均打分只有“B+”,相比于前两部有明显下滑,权威媒体综合评价Metacritic收录35家媒体平均分只有55分。
Cinema Score做出预估,《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北美票房落点将在3亿5000万美元左右。
另外,烂番茄网站收集到68篇影评,新鲜度只有百分之五十六,标记为腐烂。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以影迷打分为主的IMDB评分还不错,影片到现在有7.6分的平均得分。
有前面两部影片在,愿意为《世界的尽头》买单的观众有很多。
但这种情况势必无法持久,杰克·斯派洛船长的魅力不可能无穷无尽,当影片本身没有起色,用不了太长时间,很多观众就会抛弃这个系列。
马修不会再出演《加勒比海盗》系列,也不用继续为这个系列的未来操心,由他主演的这三部,能部部票房大卖就足够了。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票房,应该不是问题。
随着阵亡将士纪念日假期开始,北美各地的影院迎来了观影高峰,这可以说是独立日假期之前最好的一个档期了,而且其他公司畏惧《加勒比海盗》系列的赫赫名声和之前两部爆棚的票房数字,基本没有其他影片在这个周末大规模开画。
《加勒比海盗3》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怪物史莱克3》,《蜘蛛侠3》已经放映到了第四个周末,无力与这部新开画的影片抗衡。
继周五力压《怪物史莱克3》之后,《加勒比海盗3》周六的单日票房再次位列其上,单日报收3770万美元。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出现了另一股声音,马修的很多粉丝以他的个人博客为阵地,纷纷抗议迪士尼影业和剧组在《加勒比海盗3》中削减威尔·特纳的戏份,让他由男主角之一,变成了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