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普伦蒂斯面色凝重,接着道:前几年,俄国和法国之间签订了防御同盟条约。虽然这个条约是针对德国的,但由于法国为俄国放出的那笔巨额贷款,却已经彻底的把这两家给绑在了一起。而在非洲问题上,帝国和法国也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不仅是在对德国的防御上,还是对帝国的针对上,这两家都是一对偷歼的贱人,几乎是刚见了面就开始麦克拉布。有了法国的加入,俄国势力大增,帝国应对起来必须小心行事,再不能像之前那么轻松随意。
而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大英帝国对付法俄两家还是绰绰有余的偏偏德国人好死不死,竟然在这个时候也来中间插上了一脚。最令人愤慨的是,他们竟然选择了支持俄国这种野蛮人,真不知道那个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家伙,是脑子里的哪根筋搭错了!半年前的那场三国干涉行动,让大英帝国也不得不为之让步,这实在是帝国在外交上的一大耻辱。如若德国为了远东的土地,也选择倒向俄国的话,那么我大英帝国,就很难再抑制住俄国在远东前进的脚步了。普伦蒂斯沉声道。
;;;;;;;;;;;;;;
听完中年人满含忧虑的讲述,塞西尔嘴角勾起了一个弧度,和着他那把繁荣昌盛的大胡子,更显粗犷豪放。片刻之后,他含笑摇头,道:身位军人,你能为我大英帝国如此考虑,我很欣慰。不过,你只看到了其中最浅层的东西,而没有深入表象之下,去发掘更有价值的情报和信息。你所担心的德国倒向俄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而至于德国全力支持俄国东进,只要德国人不傻,他们也是不会这么做的。
中年人大为不解,疑声道:可是侯爵大人,德国不是最不愿意两线作战的么?现在那两个年轻的疯子都对远东充满野心,正是他们具备共同利益而联合的契机。更何况,俄国越是向东扩张,德国在欧洲就越是没有压力,那帮陆地汉斯怎么会不全力支持俄国的东进?
塞西尔呷了一口咖啡,淡淡说道:所以我说了,你只看到了国际关系中最浅层的东西。20年前,德俄两国的确说得上是亲密无间然而现在,两国关系虽然表面上仍旧良好,但是内部却几乎有了不可弥补的罅隙。德国若想和俄国联合,则其中必然会有2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普伦蒂斯问道:哪2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就是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同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由于该矛盾均涉及到双方的核心利益,根本无法达成共识三皇同盟的崩溃瓦解,便是因此缘由。近年来,随着俄国视线的向东转移,两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争端暂时告一段落不过这仅仅只是拖一天算一天的权宜之计,绝不代表着双方能够搁置在这一地区的争议!因此,德国如果和俄国结盟,俄奥两国的巴尔干矛盾便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更何况,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德国考虑到与帝国的友谊,在奥匈和俄国之间选择了前者因此,他们现在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不断加强同奥匈帝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将目前双方的防御同盟再度升级。塞西尔说道。
☆、第70章 对英国有利
而第二个障碍,则是德俄两国《再保险条约》的到期,和法俄同盟的建立。5年前,俄国人发展工业急等着用钱,向德国请求借贷但德国害怕一个工业化的俄国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始终不肯放贷。而法国正在四处结交盟友以对抗德国,见俄国在德国那里碰了钉子,于是立马抓住了这个拉拢俄国的机会。他们趁虚而入,向俄国投放了巨额的资金,并且还向俄国援助了大量的技术。两相比较之下,俄国自然而然的就选择了法国。除此之外,俄国国内的那些被法国掌控着的资本,也不可能允许俄国再回到德国那边。这种通过大规模放贷所输出的政治影响,是根本不可能因君主的个人意志而改变的红胡子腓特烈的那种幸运,只是特定时代的偶然产物,在现在这个时代绝对不可能再出现!
塞西尔清了清嗓子,徐徐道,因此,尽管现在德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又有回暖的迹象,那不过是双方在俄国东进的立场上拥有共同利益,而暂时放下成见所达成的一种脆弱的联合罢了。由于刚才我说的这两个障碍的存在,德国在以后的时间里,注定会和俄国形如陌路,最终成为仇雠。故而,德国人绝对不会倒向俄国,也不会全力支持他们未来的敌国因为一旦这么做,他们就是在资敌,存心和自己过不去了。
可是,德国现在为俄国造舰,不就是在支持俄国的东进战略么?普伦蒂斯仍旧心存不解,忍不住开口问道。
塞西尔嘿然道:支持俄国东进,和全力支持俄国东进,这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支持俄国的方法有很多,建造军舰、提供贷款、派遣军管教员hellip;hellip;等等都是而全力支持俄国,则是在各个方面都对其实施帮扶。德国人的心思其实很容易猜到,无非是想让俄国去和我大英帝国支持下的曰本大打一场,他好从中获利。而一个在远东战场上消耗了大量国力的俄国则,是德国最愿意看到的!因此,德国选择了为俄国造舰这一最最恶毒的方式。如此一来,德国既支持了俄国的东进,减缓了自己在欧洲陆地上的压力又让俄国把大量资金都投入到了海军这个无底洞里,在陆地上对德国更造不成任何的威胁。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战舰而还都将部署在远东,与德国的势力没有任何的冲突!如此稳赚不赔的生意,德国人肯定不会浅尝辄止。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在未来的时间里,还将为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建造更多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