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77页

      已经被炸成废墟,没有任何用来隐蔽的城墙,直接让开花弹的威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五十门重炮,仅仅向城墙一线射出五六百枚开花弹,绵延一里的城墙,就再次没了生息。
    炮声停息,硝烟散尽,再次被炸得矮了一尺的城墙上,除了增加一千多具尸体,无数发出哀嚎声的伤员,几乎没有其他太多区别。
    第四百二十章金蝉脱壳
    被徐国厚强行霸占的县衙大堂内,满身伤痕的千总,正带着充满痛苦和恐惧的面部表情,向徐国厚报告刚刚已经结束的炮火打击。
    看到徐国厚因为震惊而没有任何变化的脸色。
    站在面前的千总,直接因为羞愤和不甘,语出惊人的对徐国厚大声叫道:大人,您是没有看到,刚刚的那场炮击,实在是太惨了。
    跟着末将一起登上城墙的两千兄弟,除了不到一百人活着离开城墙,剩下的兄弟,都被炸死了hellip;hellip;
    炸死还不算,竟然有超过一半被炸死的兄弟,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没能留下hellip;hellip;
    至于那些活下来的兄弟,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就好像疯了一样,只要一听到开花弹爆炸声,整个人就会因为害怕而全身发抖,根本没有办法继续参加战斗了。
    大人,咱们连叛军进攻部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被叛军用重炮炸死了两千多人hellip;hellip;
    现在,兄弟们都在传,叛军有神灵相助,继续在这里和叛军进行作对,就只有死路一条。不然,城外叛军的重炮,觉不可能那么厉害hellip;hellip;
    所以,这场仗根本没法打了,请大人慎重考虑,能给麾下数千兄弟留下一条活路hellip;hellip;
    只要是人,就怕死,更怕死无全尸。
    普通将士,因为害怕和恐惧,宁愿死在军法下,也不愿被开花弹不明不白的炸死。站在徐国厚身边的一众部将,同样如此。
    所以。千总的话刚刚说完话。一众部将就蜂涌着附和道。
    是啊。大人,这仗根本没有办法继续打下去了hellip;hellip;
    征北军的重炮实在是太厉害了,只要他们炮弹充足,就是把我们全部炸死在这里,也未尝不可能hellip;hellip;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在征北军的重炮面前,我们就算被炸得一干二净,征北军也不会死一个人。而我们。也就白白的被征北军炸死在这里,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如果这件事让朝廷知道了,咱们即使战死在这里,也很难得到朝廷的肯定hellip;hellip;
    因为,我们没有替朝廷挡住一兵一卒的叛军,死也是白死hellip;hellip;
    面对部下的怂恿,徐国厚也慢慢接受了这个观点。
    在征北军进攻下,脚下这座县城,已经没有继续守下去的必要了。
    如此情况下,突围的想法。随之浮现到徐国厚脑海。
    已经无法做出理智判断的徐国厚,马上对身边部将问道。
    你们的意思是。马上进行突围hellip;hellip;
    话刚刚说完,徐国厚就自己开口否定道:可是,从哪里进行突围呢?
    刚刚你们也听到了,斥候在其他三座城门外,都发现了至少两千人的征北军骑兵。要知道,这些骑兵不是朝廷给我们配置的普通骑兵,而是装备精良,打过鞑子和蒙古人的征北军铁甲骑兵hellip;hellip;
    听到铁甲骑兵这几个字后,一阵吸气声,马上就在徐国厚身边响起。
    很显然,这些人都听过征北军铁甲骑兵的威名。
    在不仅如此,在强大的铁甲骑兵面前,他们脸上再次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畏惧。
    果然,徐国厚的话刚刚说完,刚刚还嚷嚷着怂恿徐国厚进行突围的部将,就带着满脸无奈,重新低下脑袋。
    这个时候,一个微乎其微的声音,忽然在气氛越来越沉重的县衙大堂响起。
    既然守在这里战死也不是,突围又突围不了,那还不如直接向城外征北军投降。不管朝廷怎么评价我们,我们至少能暂时保住性命hellip;hellip;
    面对这个结果,一众部将刚刚还是没有任何色彩的眼睛,直接变得炯炯有神起来。
    充满无奈的脸上,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不过,对于这个提议,没有一个人敢开口附和。
    因为,这种事情一旦变成事实,受影响的就不仅仅他们自己,还有他们家人。
    对于他们这些品级不过四五品的武官来说,即使朝廷想要追究投降的责任,也很难找到他们家人。但是,站在大家中间的徐国厚却不一样。
    作为朝廷正二品总兵,只要他做出让朝廷颜面尽失的事情,朝廷就会毫不犹豫的追究他家人的责任。
    所以,这道微乎其微的声音响起后,所有人都将目光转移到徐国厚身上,想要看看徐国厚的反应。
    已经对眼前这场战斗,对自己未来,彻底失去希望的徐国厚。听到这个提议后,仅仅皱了皱眉头,就不在说话。也不进行赞同,也不反对,而是静静的陷入沉思。
    通过大家刚刚的对话和大家的反应。徐国厚知道,身边这些人已经从心底,认同了向征北军投降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