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七十五章 大幕才拉开

      柘阳子登上城头之后,那些城头的甲士纷纷喊道:“我等无罪!”
    柘阳子正色道:“无罪非是有功。你们的父母妻子,俱在城内。国人求利,此乃义事也!岂不闻墨子言,义即为利?此时正是慷慨赴义之时,不可居于人后!”
    “若你们能够立下功勋,我必可以为你们明言,不能少了你们的功勋。新政既立,必赏善而惩恶,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是必须要知道的。”
    城头上的甲士眼看到城下民众集结,人数众多,武器精良,训练曾经有素此时也剩余许多阵型的残余。
    柘阳子又已经杀死了国君,他们纵想忠于甲士之责,却也无人可忠。
    值此之际,他们担心的就是愤怒的民众认为他们是君主的走狗,将来便要遭到打压清算。
    柘阳子登城为质,他们竟似找到了一个代言人亦或是主心骨。终究柘阳子曾经也是费君的近侍,与宫室内的甲士多有交集。
    柘阳子环视四周,高声道:“随我登城的人,都是城中市井间闻名的勇士。我在宫中,亦多耳闻。他们也有人被城下选作民意之表。”
    看着四周的甲士,柘阳子道:“你们你们能够立下功勋,难道你们的功劳不会被人知晓吗?我今日既登城为质,为救双方,我便可以做你们的代表,只要你们能够立下功勋,不但没有任何的罪行,还要受到赏赐!”
    众人正是不知所措之际,乱哄哄的如同无头苍蝇,柘阳子的话顿时就让他成为了这一群乱蝇的头目,众人齐声道:“君子之言,我等必从,与君无异!”
    柘阳子道:“此时宫室之内,尚有人不能够明白民众求利无罪,宫室的大门尚且关闭。城下已经集结了大炮,可是一旦炮击,只怕会伤及到那些被蒙蔽的人。我们正该打开城门,围困那些‘恶来’之样的臣子。”
    “是恶来,还是微子,这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想来新政既立,定会审问清楚。”
    “诸勇士,随我来,打开城门,搜捕勋贵!”
    若这是一场政变,君主的死亡就意味着政变暂时的结局已经定下。
    甲士们都想,是柘阳子杀死了君主,而他们如今跟随,最多也就是从恶。况且君主已死,这时候跟随柘阳子冲杀,便从从恶变为了举义。
    新政到底如何,一些人也有所耳闻,正和他们的心思。
    于是城头甲士便推选柘阳子为首,盟誓之后,柘阳子持剑,以慷慨赴义的姿态,带人冲下了城头。
    或是冲杀,或是劝告。
    有费君的人头在手,军心瓦解,竟然是无往而不利。
    他却先不打开城门,而是带人在宫室之内将那些贵族们抓获。
    贵族中却也有不少硬气之人,怒斥柘阳子是“弑君之贼”,柘阳子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他既决心靠近新义以求富贵,那么旧义对他的辱骂,在他看来就是新义的赞扬。
    至少他自己都暂时相信了自己就是为了“利民之义”而诛杀了暴君,不但不是不忠,反而正是大义。
    现在唯一一个知道他曾提出了最残忍的建议的人,已经被他亲手杀了。
    正是论迹不论心,现在他的行为,正是举义之士,至于他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又有谁人能够知道呢?
    现在,他成了宫室之内甲士的头目,有人支持。
    并且他通过言语和身份,让自己成为了这些宫中甲士的代表:他终究原本也是费君的近侍,如果他遭受了处置,那么甲士们必然惊慌以致作乱,所以这些甲士成为了柘阳子确保自己不受新政损害的盾。
    杀至寝宫,一路流血,反抗虽多,但是甲士们既然已经动了兵戈,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而且若是杀的少了将来还可能被反咬一口,宫中可谓是血流成河。
    柘阳子回首看看这一路的血迹,心中自有计较。
    如今这场政变,看似已经成功,但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分封建制之下,都城的成败不代表成败,重要的是封地贵族的反应。
    当年楚国白公之乱,即便控制了都城,可叶公子高依靠自己的封地,依旧可以平定。
    甚至于后世秦灭楚,楚败亡,但最终楚国的贵族势力们依旧强大,最终也算是复国。
    而像是齐国、卫国、郑国的政变,大抵都是这样,控制国都的人未必是最后的胜利者。
    柘阳子明白。
    他饱读书史,看过春秋,读过左传,也看过墨家的许多关于政治和历史分析的书籍。
    正因为这样,他才比别的贵族看的更远,也看到了费国的事,除非把魏齐等国拉下水,变成一场旧规矩与墨家新规矩之间的圣战,否则绝对没有获胜的可能。
    但是,费君拒绝了他的建议。
    他不是费君,他依靠费君,所以费君不用他的意见,那么他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而且他并不愿意成为旧时代的殉道者。
    如果费君用了他的意见,提早逃亡,提早引各国之兵入费屠戮,那么他作为提出意见的人,便是晋文公身边的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
    可费君不用他的意见,在那种时候才选择逃亡,那么他就是纣王身边的恶来、飞廉。
    柘阳子很欣慰自己的决定,果决的人才能够在时代浪潮之中立于潮头。
    现在都城已经被控制,柘阳子在赌,赌墨家会不会出面支持。
    他观察墨家这些年的行为,确信墨家不会做那种愚笨的空谈道义的人。当年潡水之战、复滕之战、援最之战,墨家无一不是主动出手,一举打开了泗上的局面。
    在柘阳子看来,复滕之战的后续是潡水之战,潡水之战的后续是援最之战,驱逐了越国、阻碍了齐国,墨家不会允许其余人染指泗上,若不然当年援最之战就不必打。
    费国的贵族私兵甲士是什么水平,柘阳子很清楚。
    若只是都城的民众,也足以做到自守。而墨家诸义师中哪怕只有一个师投入进来,那些贵族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顷刻间就会被压制。
    至于说魏齐等国会不会主动干涉,柘阳子也想过了后果。
    当时准备钻狗洞的时候,如果跟着钻了,自己八成要死。
    如果自己不杀国君,那么自己纵然不是大罪,但什么富贵功勋全都没了。
    所以自己当时必须要杀死费君,杀死那个唯一一个知道他曾提出那些残忍计划的人,换取新规矩之下的“义士”之名。
    就算将来魏齐来攻,墨家失败,那他觉得自己依旧可以跑到南方。墨家不是已经行船到了极南之地,已经和楚国最南端的临武城等城邑有所交流了,这是他从墨家的书籍上看到的。
    至于说新君即位之后,会不会有人觉得自己是个“小人”,那不重要。只要自己高呼大义之旗,民众们便会认为自己是义士,只要没有证据,自己就始终是费国“诛暴君的君子之勇者”。
    所以,他要杀人比别人杀的更狠、喊大义的口号喊得比别人更响、以及最重要的时时刻刻说明自己的身份:自己是君主的近侍。
    这个身份,会让他成为宫室甲士心中的风向标。他不倒,甲士们便会安心。他倒了,甲士们就会心慌。
    所以他可以倒,但也要在城中的局面稳定下来之后才会倒。
    而这一点,柘阳子觉得,只要自己站稳几个月,那么想要把自己弄倒却也不易。
    于是在寝宫之前,柘阳子心想:墨家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面?墨家出面,自己才算是走过来最危险的一步,否则的话,就真的要先考虑逃亡的事了。
    …………
    墨家的据点之中,不断有墨者传来城中的消息,大体上都在意料之中。
    卫让手中的武器,是“买”的墨家的。
    卫让手中的城中图谱,是墨家提前测绘的。
    关于城中暴动的具体计划,也都是适等墨家高层做参谋编写的。
    唯一的意外,就是柘阳子杀死了费君这件事。
    不过,徐弱等人却没有对此发表什么意见,这终究也算是一件利好之事。
    在这里统筹全局的孟胜,心如止水,只是偶尔听一下那些墨者的回报,在地上踱步不语。
    徐弱想到之前孟胜所言的“主导权”之事,心中却焦急,忍不住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出面呢?”
    孟胜回身,看着徐弱,缓缓问道:“墨者要利天下。民众是否愿意利天下呢?都说利己的最终,是利天下、是兼爱,可是民众又有几人有死不旋踵之心呢?”
    徐弱猛然醒悟,惊道:“您这样说,是说民众和我们暂时并不是一心?”
    孟胜摆手道:“你说错了。是我们和民众的利是一致的,但这是从长期来看。短期来看……泗上的民众日子过得很好,他们又有多少人心怀利天下之心?千里之外秦晋的苦难,比起他们身边邻人的苦难,他们更关心哪个?但天下不定,天下不一,泗上的好日子终究会被湮灭在乱世之下,所以长久看是一致的,但短期看却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来说服教育民众。”
    孟胜叹了口气道:“费国的事,我只怕民众只关乎都城,却不愿为都城之外封田上的人流血。只要都城附近变革了,他们或许就会满足,就会同意,至少会有很多人同意。”
    徐弱急道:“若如此,就该快些出面。”
    孟胜摇头道:“我觉得是该慢些出面。教育与说服,未必只靠我们的嘴。你告诉小孩子,不要靠近恶狗,他们或许会听。但如果恶狗扑咬过一次,他们一定会记一辈子。”
    徐弱一听这话,厉声道:“你这是什么话?放看着民众流血,就为了让他们记住这些事?这是有悖于墨家利天下之义的!若您这样说,我要求召开代表会,罢黜您在这里总领的资格!”
    孟胜看着激动的徐弱,哈哈大笑道:“谁人告诉你会流血呢?义师不过百里之外,只要民众知道自己将要流血的时候,义师就会赶到,怎么会流血呢?可义师如果到的早了,民众又怎么知道那些贵族不会因为他们的妥协就不让他们流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