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大家赏画的心情却没有了。邢岫烟也乐得轻松。
本来她还需要至少画一幅包括贾母、贾政、王夫人、贾宝玉,探春和李纨母子的全家福。
现在贾母忌讳,自然就省了,她也乐得轻松。
至于贾宝玉,他哪里在乎这些?最初的惊诧过后更是头一个摸了贾母的玳瑁水晶眼镜去观察那幅鸳鸯的肖像画,然后为肖像画上的鸳鸯那一根根的睫毛惊叹,为她脸上细小的雀斑惊叹,为她衣服上不显眼的刺绣惊叹。
至此,连李婶并两个她的两个女儿都品出不对味来了。
她们母女入住杏花村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日子了,日常冷眼看着,也知道贾家是外头光鲜。
金玉良缘的谣言,她们也都听说了好几回,自然也知道了贾母与王夫人这对婆媳在贾宝玉的婚事上的争执和荣国府内院里的权力争夺。
贾母取中自己的外孙女,而王夫人却一心想让自己的娘家外甥女嫁进来,这已经是贾家公开的秘密。
原以为这双方旗鼓相当,可是这几日听林黛玉说话,看她行事,李家母女就知道,不止是林家,就连林家姑娘本人都没有这个意思,贾母的打算十有八、九会是一场竹篮打水。
至于薛家。
不是她们说嘴,实在是薛家太不像话!谁家姑娘亲事未定、婚书也没有就宣传什么金玉良缘的?谁家姑娘八字还没一撇就把手伸到别人家中事务上去的?
如今连邢家姑娘都受了牵连!
李婶决定,一联系上自己的兄弟就搬走,免得连累了自己的两个女儿。
作者有话要说: 原著里因为林黛玉做了稻花诗,杏花村才被改为稻香村的。现在,贾元春省亲的时候林黛玉没出席,自然就没有了那首太平诗,自然,杏花村就不能被改名为稻香村了。
特别说明。
原著里提过珐琅彩,珐琅彩其实就是因为其颜料来自法兰西而得名,也就是说,原著里早就有西洋来的颜料了,只是比较稀罕,不等于没有。
特别说明。
第18章
贾母最终还是没有让邢岫烟为她绘制人物肖像,只是把那些风景画送进了宫。可是贾家的仆妇素来都是惯的,最是喜欢传八卦,勾魂摄魄这么大的事儿又劲爆又刺激,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这些话很快就被传出了贾家,也传到了宫里。
宫廷并没有秘密,更别说贾元春这种无子又无宠的嫔妃了,虽然位分高,可大多数人都知道她的位子有蹊跷,加上无子无宠,正是现成的靶子。这里贾家的画才送进宫,那边就有人说贾元春和贾家的人品都不好:
——人家邢户部家的小姐碍不过亲戚的情面帮他们画了画,慰她思家之情,她家转头就传人家勾魂摄魄是妖怪变的!这画画的事儿,跟勾魂摄魄又有什么关系?
就差没直接指着她的鼻子骂她没良心了。
外头的愚夫愚妇多,可是宫里却有几个西洋画师的,宫中之人自然见识过西洋画,自然知道形似在西洋画中的地位。
见识过真正的西洋画的人都明白这勾魂摄魄的话是怎么来的。
邢忠怎么也是皇帝提拔上来的,他是皇帝的人,所以皇帝就让皇后下懿旨,宣召邢岫烟进宫。
本来也不过是做个姿态,表示一下皇帝对自己人的爱护,寻个理由给自己的人的女儿封个不高不低的外命妇头衔表示一下跟着他混有前途,以此收拢人心罢了。
可谁承想,看到邢岫烟画的那幅秋收拾麦图油画,皇帝就改了主意了。
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语名垂千古,更别说,从西汉开始,历代君王都喜欢摆出悯农的姿态以稳定民心。邢岫烟的这幅秋收拾麦图可不是画到皇帝的心坎儿里了?正是他需要的呀!
皇帝直接就吩咐人做了画框把画挂在他的御书房里,然后大笔一挥,给邢忠邢岫烟父女加官进爵。
邢忠出任京畿某县县令,邢岫烟被封为正六品的三等郡君。
虽然京县县令跟户部员外郎一样是正五品,却是从中央到了地方上,按照惯例,这是一种贬谪,可实际上却是绕开了朝中的各种扯皮,给了邢忠一块地让邢忠能安安心心地推广红薯。
只要红薯推广得好,邢忠什么时候不能升官儿啊?也远胜过在户部员外郎这个位置上处处被人掣肘。
当然,邢忠这个五品的京县县令放在朝堂上实际上什么都不是!放在整个官僚系统里面,这个品级确实不低,很多人三十岁考中进士,做到五十岁也不过这个品级。可是放在皇宫里,放到皇帝跟前,这个位置真心不高。
但是邢岫烟的画作被挂在皇帝的御书房这进进出出的大臣都看得到的地方,意味就两样了。
又把林如海的行事拿出来掰开了揉碎了看,明眼人都琢磨出了几分味道:邢忠是皇帝的人,而邢家背后的林如海十有八、九也是当今皇帝的人!
这种朝堂权谋,又涉及太上皇和当今皇帝的权力之争,自然无人敢明着议论。
但是其影响绝对深远。
纵然贾家当家的是一群蠢货,却当不得四王八公同气连枝,自然有人看得出来然后互相转告。
贾母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长叹一声。
她明白,林家邢家和她们贾家已经不是一路人,她一直筹谋的亲上加亲也成了空,用林如海压制王子腾防止王家对贾家的进一步渗透也成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