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6页

      见妙玉主动退让,皇帝也和缓了口气,道:“端慧, 你说的这个刊物, 若是放在民间, 难的是找校对的师傅, 无论是定稿还是印刷都需要有人校对。在民间能读书识字又放得下身段做这个, 少之又少, 更别说有性长长久久地做这个。因此, 民间要请到人只能花大价钱。不过, 放在皇家,这反而不是问题。莫说宫里的太监, 就是宫里的女官, 不少也是大家出身。可即便是如此, 这里头的开销可不是个小数字!端慧啊, 你还是先把你的庄子打理好吧。”
    没有直接拒绝, 而是说了这么一大通, 已经是皇帝对妙玉的信赖和宠爱了。换了别人,他绝对不会废话。
    妙玉道:“是女儿魔障了。对了,父皇, 女儿的庄子上送来了许多兔毛线。父皇有没有兴趣过目?”
    “哦?兔毛线?”
    “是的。虽然粗了些,可是保暖性很不错。”
    “哦?是吗。快拿与朕看。”
    如果说保暖的衣物,富贵人家还能穿皮裘,可是换成百姓人家,很多庶民甚至连棉花都穿不起,只能穿芦花!
    要不然,也不会穿芦花的典故了。
    吃饱穿暖,一直是历朝历代治世的最高标准。红薯的产量有助于解决前者,兔毛线如果保暖性足够好,那就意味着后者。
    皇帝当然关心。
    报刊的事儿,就这样被岔开了去。
    虽然冬天才刚刚开始,但是妙玉已经知道了外面有多少人学了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方法,又有多少人预备着这个冬天在反季节蔬菜上大赚特赚。
    人之趋利,可见一斑。
    妙玉没劝,她甚至知道劝了,也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个冬天,她寄予厚望的,不是反季节蔬菜,而是兔毛线上的收益。
    不得不说,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宝藏。
    两宋时期水力大纺车就风行大江南北,水力大纺车一次能纺三十余支纱,能效强大,可以说,两宋发达的经济跟轻工业的强大不无关系。可是因为后来棉花大规模种植,却因为纤维易断之故不适合在水力大纺车上进行纺织,最终导致了水力大纺车被淘汰。到如今只有那些典籍里面才能找到水力大纺车的身影了。
    可兔毛又不是棉花。
    庄子上数以百万计的兔子,每个月都在源源不断地带来上百万张兔皮,对兔皮的深加工应运而生,兔毛纺织也应运而起,时隔数百年,水力大纺车再度被架设在了华夏大地上。水力大纺车的运用也决定了兔毛线的价钱绝对高不到哪里去。
    兔毛被整理下来,纺织成线,兔皮经过鞣制深加工之后,是用来做鞋面的好料子,防雨防雪还保暖。
    跟反季节蔬菜不同的是,庄子上出产的毛线和兔皮靴子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先满足庄子上的需求,多余的才拿去卖。
    因此,皇宫里才知道兔毛线,妙玉的庄子上几乎已经是人人一套毛线衣毛线裤外加一双兔皮靴子了。
    皇帝从来就是一个喜欢尝新的人,他就着妙玉的手,看过这些兔毛线之后,说了三个好,然后道:“皇后,你跟朕织一身,朕试试这东西到底好不好。”
    皇后当然是满口答应。
    而皇帝拿到皇后织的毛衣之后,破例没穿皮裘,而是在毛衣外面套了一件棉袄。穿了两天,皇帝跑来跟皇后和妙玉说:
    “这东西,虽然比不得皮裘,可对于百姓人家来说,却是够了。棉袄里面穿一身,比别的强。跟皮裘也差不了多少。端慧啊,这兔毛线的价钱……”
    妙玉立刻答道:“现在庄子上拿出来的价钱是一斤兔毛线二十五文。”
    皇帝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多少?”
    “一斤兔毛线二十五文。”
    皇后道:“万岁的这身毛衣用线两斤,加上裤子,岂不是说,百姓人家只要花上不到一百文和几天功夫,就能织上一身?”
    “是的,母后。”
    皇帝和皇后两个面面相觑,半天没说话。
    皇帝道:“皇后,这个织毛衣容易吗?”
    皇后道:“万岁,这毛衣容易织得很,花样就那么几个。一晚上,臣妾能织半尺。”
    这兔毛线本来就粗,棒针再粗一点,不太讲究花样的话,一晚上能织好多。
    皇帝和皇后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毛线够便宜,百姓才买得起,买得起,这才穿得起。
    ——让百姓吃饱穿暖,才是国泰民安。
    老太傅的声音再度在皇帝的心中响起。
    妙玉看看皇帝的脸色,小声道:“父皇,其实,其实儿臣的庄子上有位先生说,要治理大漠,可以用三样东西。”
    “哪三样。”
    “羊毛、喇嘛教,以及,刀剑。”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
    兔毛可以用来纺织,羊毛当然也可以。在大漠上,羊毛就跟垃圾没什么两样。但是,一旦羊毛可以换钱,那么,就会有无数的牧民愿意用他们看不上的羊毛跟汉人进行贸易,然后从汉人的手里购买盐巴、茶叶和各种各样的商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有利益,只要能让牧民们获利,牧民们一样能国朝使用。
    皇帝立刻站了起来:“这位先生是谁?”
    “是林大人的族弟,林湛林先生。”
    林湛?这个名字有点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