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3页

      十三爷点点头,跟着四爷回了住处。
    因李絮与四爷一处起居,也就没避着十三爷,见了面,像十三爷行了半礼。
    十三爷忙回了礼叫了声:“小四嫂。”李絮
    得知十三爷喜欢吃肉。李絮吩咐膳房做了红焖羊肉,羊肉枸杞汤。
    又给四爷做了许多清炒的素菜,做了不少河鲜,虾子贝类都有。
    四爷也很是喜欢鲜味的河鲜,还说下次可以用这些扇贝做汤,十分新鲜美味呢。十三爷见四爷吃的欢乐,十分不能理解。他还是喜欢羊肉牛肉。
    十三爷知道李絮受宠的很,自然不敢放肆,一切依着规矩来。进退有度。李絮对十三爷也印象不错。是个很不错的帅小伙。
    ☆、141.第141章 再回李家
    晚膳后,十三爷略坐坐,饮了茶就走了。
    李絮服侍四爷洗漱换衣之后,四爷道:“趁着如今还不算冷,爷安排你去苏州走一趟吧,也有七八年不见了。”
    李絮端着茶的手愣住了。能见到阿玛和额娘了吗?说不想那是假的。只是多数时候李絮觉得自己很自私,守着四爷,守着孩子们就把那些思念压在心底。
    “傻了?只是有一样,要照顾好自己,要是病了,以后爷再不带你出来!”四爷见李絮愣愣的,便吓唬她。
    李絮走进四爷,抱住他不说话。
    “娇娇这是怎么了?叫你回去见父母,怎的不高兴?”四爷摸着李絮的脑袋柔声问。
    “爷真好,谢谢爷。”李絮也不抬头,只是紧紧抱着四爷不撒手。
    四爷费了好大劲才将李絮拖上床,脱了衣服,按进被窝。
    第三天,四爷就派了一队两百人的侍卫,护送李絮回苏州李家。李絮带着巧云巧月巧珠巧润,还有几个长随,浩浩荡荡的往苏州去了。
    李絮这头刚走,十三爷也把自己的侍卫派了一百名去跟着护送李絮,四爷笑笑说了句:“十三有心了。”
    十三爷也是猜,四哥如此看重这李侧福晋,想必是很喜爱的人了。
    还没到再审陈天立,就传来消息,陈天立上吊自尽了。
    四爷与十三爷对视一眼,这是被灭口了吧?仵作验尸说是吊死的。四爷与张伯行分别给康熙爷上了折子,奏明此事。
    四爷是作为局外人将整个案子写给康熙看,张伯行却是将李奇的供词写给康熙,求康熙查证嘎礼受贿真相。又言:嘎礼与张鹏,乃儿女亲家。
    与此同时,嘎礼也上书,弹劾张伯行七大罪状,有一条是私刻书籍,诽谤朝廷。只这一条就够张伯行抄家灭门的。
    康熙并不信,将嘎礼弹劾张伯行的折子发给四爷,又对四爷说了很多,大意是嘎礼的参奏属实与否还在其次,只是此时此刻二人互相参奏,怕是都有问题,叫四爷严查。
    这是暗地里的,明里,康熙命嘎礼和张伯行暂时都解任,待事情查实后再做定论。
    李絮到了苏州府的时候,早有侍卫飞马去报信。事隔多年李大人都不敢置信能见到女儿,一家子守在城外等着李絮的车马。
    直到午时将近,李絮的车马才到了。
    城外不方便多言,李大人忙忙接了李絮进城。
    李府外头,李夫人和吴姨娘早就候着了。这些年虽然有通信,但到底见不着人。李夫人更是担心,李絮那回生产,险些要了命,这些年也不知道调理的如何了。
    “额娘!”李絮一下车就奔着李夫人范氏而去。
    “臣妇见过四贝勒侧福晋!”范氏见跟着许多的侍卫忙行礼。
    李絮不管不顾的,拉着范氏就往里走。李大人安排好侍卫们和长随们,才敢进后院。
    后院里,范氏与李絮早就抱团哭的凄惨。巧月劝着,吴姨娘也劝着范氏,她自己也红着眼。
    “快别哭,这是做什么,絮儿好容易回来,怎的一直哭!”李大人也是满腔的愁苦,却还得劝着妻女。
    李絮慢慢收了泪哽咽道:“阿玛。额娘。你们别难过,女儿过得好得很。”
    范氏点头道:“四贝勒爷是好人。”
    巧云端来热奶子,喂着李絮喝了几口,才止住哽咽。范氏见李絮身边的大丫头还有这两个也不由安慰,伺候了许多年,难免是熟悉主子的秉性了。
    “小姐这回可能呆几日?”吴姨娘笑呵呵的问李絮。
    “能呆三日,四爷一人在江宁,我不能呆的太久,否则没人服侍他。”江宁到苏州也就一天多不到两天的路程。四爷原本说的是叫李絮十日回来就好。但是李絮不舍得把四爷一人扔下,毕竟自己是跟着伺候的。哪有自己不管主子的道理。
    李大人点点头:“就是如此,呆个三日也是好的。”哪家嫁进皇家的闺女还能回娘家住几日?四爷的大恩!李家不能因此忘本。
    李絮这头,欢欢喜喜的与家人团聚,四爷那头犯了愁。
    张伯行几次三番找寻四爷,要求查实嘎礼受贿。
    赫寿与张鹏却百般推诿。四爷其实明白,事到如今,赫寿与张鹏也很是艰难。如果嘎礼受贿坐实,他们也拖离不了看管不力导致案犯自尽的罪名。更有甚者,若是依照张伯行的奏折,办了嘎礼。那么江宁没清官了。除了他张伯行。钦差也是无能昏庸之辈。
    四爷只是监察,并无实权,只能将事实据实以告康熙。
    康熙催促赫寿与张鹏尽快结案,两人商议下,却托着案子,估计是打算大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