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98页

      爱新觉罗胤禛,你知道吗这些远远不够我要你的名字前面加上两个字,我的
    她第一次极为主动地推倒了四爷,毫不犹豫亲了上去。
    第173章
    夏日虽然炎热, 可也是色彩最浓艳的季节,即便身上总会出汗,可看着那万紫千红的, 在屋子里也是坐不住,尤其是小孩子。
    圆明园里处处碧树阴圆, 水波粼粼, 比京城里凉爽许多, 耿氏便不拘着弘昼,见他闹着要出去玩儿,也就带着下人,沿着福海边上, 陪他顽耍。
    “给裕嫔姐姐请安。”不多一会儿,英贵人伊氏带着六格格也从一旁过来了。
    耿氏蹙了蹙眉, 见弘昼对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六公主感兴趣,这才叫奴才们仔细伺候着,不咸不淡地跟伊氏聊天。
    “主子, 您看。”巧思轻声提醒耿氏,耿氏和伊氏都顺着巧思的目光看过去。
    福海中明黄色的帝舟正缓缓往岸边而来,元贵妃身穿一身湖蓝色缎缂宫装,随意散漫地靠在万岁爷身上,指着远处笑着说话。
    而向来重规矩的皇上,脸上半点不悦都无, 一只手扶在元贵妃腰间, 神色柔软得叫人心惊,起码耿氏是从来没在皇上脸上见过那种表情的。
    “元贵妃真是受宠。”伊氏细着声儿感叹道,“裕嫔姐姐在潜邸便站在元贵妃身后,实是高瞻远瞩, 以后裕嫔姐姐也不用愁不得恩宠了呢。”
    “英贵人慎言。”耿氏冷淡地往前走,“滴水雨露俱是皇恩,这不是你我可以讨论的,不合规矩。”
    伊氏垂着眸子恭婉地点头:“裕嫔姐姐说的是。”
    帝舟已经靠近岸边,二人便不再说什么,这么近的距离,她们也不好避开,只能上前请安。
    四爷下了船脸色又恢复了淡然,倒是宋琉璃冲着弘昼和六格格笑了笑:“瞧着两个孩子都挺精神的。”
    四爷听见这话,仔细看着靠在耿氏身边的弘昼:“他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生辰了吧?也是时候该跟弘易他们一起进学了。”
    耿氏听见这话,脸上露出笑容来,赶紧屈膝行礼:“万岁爷说的是,待得弘昼过完生辰,臣妾便送他去阿哥所。”
    宋琉璃暗暗挑了下眉,看着虎头虎脑还有些懵懂的弘昼,本想着说点什么,可想了想到底没开口。
    等跟着四爷回到九洲清晏后,宋琉璃才噘着嘴嘟囔:“爷,我不想叫豆豆那么早进学。”
    “怎么了?”四爷擦洗过脸上的汗,坐到宋琉璃身旁搂着她问。
    自打那日在蓬莱瑶台宋琉璃极为难得的热情后,四爷便开始食髓知味欲罢不能,只想着跟她紧紧缠绕在一起。刚才在船上时,他便没忍住自己想要靠近小狐狸的冲动,如今在殿内,他就更不想克制了。
    “小孩子三岁正是发育的时候呢,得吃好睡好才能保证他的健康,总得为他将来考虑才是,这么小的孩子很容易生病的。”宋琉璃这会儿也愿意跟四爷亲近,就没拒绝他的拥抱。
    四爷眸中闪过若有所思的神色,小阿哥们从三岁开始进学,这是世祖定下的规矩。可自打那时候起,夭折的小阿哥确实不少,要深究其原因,早早就那么大强度的进学,也是原因之一。
    四爷觉得自己的身子骨就算是不错的,小时候也没少生病。
    “你说的有道理,朕仔细考虑考虑。”他在宋琉璃耳边轻轻蹭了蹭,温声道。
    宋琉璃也没多劝,她虽然小事儿上规矩的时候少,可大面上她并不想跟规矩作对,左右等豆豆到了年龄,她拖上一年便是。别人的孩子,人家愿意叫孩子进学,她也不拦着。
    耿氏带着弘昼回到天然图画,陪着弘昼用了午膳。等他睡着,才叫巧思伺候着拆了旗头,也躺下歇晌儿。只是闭上眼许久,耿氏怎么都睡不着,只能无奈地睁开眼看着帐子顶苦笑。
    贵妃受宠,她是早就知道的,以前她也一直调整的不错,毕竟她能封嫔,除了因着弘昼,也有她站在贵妃阵营的缘故。
    只人是会变的,过去她只是雍亲王府的格格,不管她如何挣扎,弘昼承爵的可能都微乎其微。
    如今她是皇妃,弘昼是皇子,虽说嫡庶有别,在皇后没有子嗣,都是庶子的情况下,弘昼反而跟其他皇子拥有同等的机会,她这心里的不平衡到底是压不住了。
    她知道贵妃身份尊贵,又得万岁爷恩宠,六阿哥机会定是比别人大些,可现在大家都还小不是吗?
    至于英贵人说的分薄恩宠的事儿,耿氏心里不是没有酸意,可她从来没有多受宠过,也分得清轻重,早就把那点子嫉妒压在了心底。
    耿氏闭上眼深呼吸,强迫自己慢慢睡过去,她知道,她跟贵妃回不到过去了。越是这样,为了弘昼,她越是不能表露出任何异样,还是得跟贵妃亲近才行啊……
    好不容易想通的事儿,在弘昼生辰后,如同脆弱的水中花一样碎得一干二净。
    “明年再叫弘昼去进学吧。”四爷轻描淡写道。
    “皇上,弘昼身子康健,人也聪慧,臣妾已经教他认了些字儿,进学应该是可以的。”耿氏站在四爷身边伺候着,楞了一下赶紧回话。
    四爷摸着弘昼的脑袋,看着他脸上有些忐忑的懵懂,说话更温和了些:“朕跟太医商量过,等他种过痘再去进学吧,不然早起晚睡只怕种痘不易,弘易和弘晙那里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