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8页

      上面的牡丹花则是描银的,花瓣、花蕊、叶片……全都栩栩如生。
    牡丹本来是雍容富贵的花朵,这样用银色一描,雍容气度不减,却少了几分富贵味,反而别有一种雅致之意。
    最点睛之笔的就是瓶盖,是海棠红色的,与鼻烟壶底下的颜色相互呼应,是个点缀。
    ……
    晚上,养心殿。
    胤禛终于忙完了一天的政务,这时候刚刚喝上一口南瓜老鸭粥——这是他这一天中除了早膳以外,进的第二顿膳食。
    一边喝,一边他就听着小陈子笑眉笑眼地站在自己面前,复述吉贵人的回话。
    “回皇上,吉贵人说了:‘只要是皇上赏赐的,无论什么,她都很喜欢!’
    奴才也瞧着——吉贵人呀,当场就对那两只鼻烟壶爱不释手呢!”
    第126章 期待
    小陈子见皇帝脸色愉悦,待得还要添油加醋再说些,却见苏培盛寡淡着一张脸,只是一努嘴,示意自己退下。
    胤禛自然不察觉,见苏培盛过来,只是笑着道:“吉贵人是小孩儿心性,朕大早上的瞧见这两只鼻烟壶,图案可爱,设色绮丽,便知道她定然会喜欢!”
    苏培盛笑逐颜开,便道:“贵人承蒙皇上记挂,旁的不说,便是这份心意,也足够贵人欢喜好一阵子了”
    胤禛闻言,倒是想到一事,用手指叩了叩桌面,扬眉问道:“上一次,朕着造办处制的金星五彩鼻烟壶如何了?”
    苏培盛笑道:“回皇上的话:慢工出细活——皇上的要求细致,质地、尺寸、设色都在旨中说清楚了,造办处也就好办了,一一做来,怡亲王上一次督问的时候,已经制了七八十件了,待得成了两百双数,便奉来养心殿。
    他说完,瞧了一眼皇帝,知道这位主儿平素爱好不多,鼻烟壶却是一样例外——四爷刚刚继位不久,就让造办处对康熙留下的鼻烟壶进行了清点,一样样送到他的面前过目。
    一晃都雍正三年了,皇上这股子热情还是丝毫不减。
    果然胤禛略一沉吟,又道:“早上送来的那一套黑釉底的,花色倒是还行,只是上下云肩与山子不甚好,
    另有一套葡萄色八角玻璃鼻烟壶,设色甚是清雅,难得有个能领会朕意思的工匠,做了这般上上品鼻烟壶出来。
    你去,替朕查查他叫什么名字,回头来禀给朕。
    他说完了,顿了顿又道:“赏画稿人和这人白银,着他好好研究画稿与烧制,青花、五彩、雕瓷、内画样样工艺都要娴熟。
    若是做得好了,造办处有的是位置,朕自会嘉奖他!
    其他的琥珀鼻烟壶,难看得很,全部给朕拿走罢。”
    苏培盛陪着笑脸道:“皇上放心,奴才都记下了,造办处最近新进了一批工匠,都是全国选进来的,皇土广阔,人海茫茫,众人众艺,个中水平参差不齐也是有的。”
    胤禛抬眼瞥了他一眼,道:“你倒是会替他们开脱。”
    他说话时,顺手便从桌上拿起一只红玻璃烧珐琅油娄式鼻烟壶,握在手中不断摩挲。
    苏培盛日日陪侍君侧,自然知那是皇上的十三弟——怡亲王送给皇帝的。
    想到怡亲王,苏培盛便想到一事,上前悄声道:“皇上,奴才听闻前几日怡亲王与年大将军在崇德门外理论了几句……”
    胤禛淡淡地道:“这事儿朕知道。”
    苏培盛见他神色平静,却不敢再多言。
    便听皇帝深深出了一口气,用手抚了抚眉心,神色如常地道:“说到这事儿,你倒是提醒朕了。去,传福彭、沈近思、岳钟琪、张廷玉四人来养心殿见朕。”
    苏培盛刚要答应,忽然一愣,小声提醒道:“皇上您忘了?张大人这几日还在府里病着呢!”
    胤禛一愣,道:“可不是,朕险些给忘了。”,又道:“让他好好养病,不必惊扰。”。
    苏培盛小步退到门边时,刚刚转身,忍不住回头深深望了一眼皇帝,见他仍然握着那只鼻烟壶。
    苏培盛悄无声息地在心里慨叹了一声,心道:也许皇上,只有在赏玩、品鉴这些鼻烟壶的时候,才算是给他自己一点难得的放松时光吧。
    苏培盛走后,胤禛环顾四周,忽然叹了口气,对御前近侍们道:“朕连日来臂痛,你们知道么?”
    几个近侍都一惊,连声问道:“皇上,如何的臂痛?奴才可要赶紧传御医去?”
    胤禛摇了摇头,放下手中那只鼻烟壶,道:“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处事谨小慎微,不事张扬,处处深合朕意,有他在此为朕分忧,便如同朕左膀右臂,
    如今大学士病痛缠身,朕不就是臂痛么?”
    几个近侍闻言都出了一口气,便有人宽慰道:“皇上放宽心,有龙威庇佑,天恩牵挂,大学士必当这几日便好转起来。”
    胤禛摇头道:“也是朕这阵子压得他太紧了,
    听闻大学士常常忙到坐在轿中便看文书,头痛欲呕,每日必至二鼓才能就寝,是以身体愈弱,朕亦挑灯阅折,直至天亮……唉!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皇帝,他也是这样的臣子!”
    见那几位大臣尚未到来,胤禛索性一扬衣裳下摆,坐到书桌前,提笔写下一番简笺:“朕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君臣之间惟以推诚为贵,朕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