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其实所谓“中元节”,严格意义来说,算是道教的说法。
这一天,若是在佛教里,则被称为盂兰盆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相传释迦牟尼有个弟子叫做目连。目连的母亲死后被打入恶鬼界,饱受折磨。
目连为救母,按照释迦牟尼的指点,设盂兰盆供奉,以果品供奉十方僧众,以求其母摆脱恶鬼界,故此得名。
不过,民间俗称这一天叫“七月半”,也就是鬼节。
老百姓们往往提前几天,就要去市井中大肆采买准备了。
一般来说,百姓们买的是靴鞋、幞头、帽子、纸钱香烛……手头宽裕的还会买金犀假带、五彩衣服。
更有财力的高门大户会请僧尼到家中诵经,追荐亡灵,晚上则沿着河流放河灯。
从宫人口中,吉灵才得知——原来紫禁城往年里的活动和民间的差不多,也是要放河灯的。
前朝康熙帝在的时候,每逢七月十五,正好是他驻跸在避暑山庄的时候,他就命人在避暑山庄中的河道放灯。
那时候,避暑山庄里还会为皇帝和后妃们安排不少承应剧目上演,演的最多的是《迓福迎祥》、《三元显迹》、和《金泉悟修》,每出戏都很热闹。
吉灵听得津津有味。
在这段时间里,她的伤情也在渐渐好转,直到拆了胳膊上的裹帘,安太医终于开口道,贵人可以回景阳宫慢慢调养了。
他前脚刚走,后脚吉灵一下子就催着七喜、碧雪收拾张罗了——在胤禛的养心殿后殿,堂而皇之住了这么久,虽然坤宁宫没什么动静,可是她心里始终打鼓。
位远卑于皇后而宠爱甚之。
再一天天地待下去,就怕扎到坤宁宫的眼睛了。
她找了一天机会,看着胤禛心情不错,就把肚子里这份担忧,跟胤禛老老实实地说了。
胤禛听了,盯着她瞧了半天,他倒是没说什么,可是眼里眼外的神情似乎都是在笑她胆子太小。
“我心里有压力,求皇上成全。”她实话实说,一脸老实地恳求他。
胤禛被她软语缠了半天,最后叹了口气,拍拍她手背,把她向怀里扯了扯,颇为不舍地点了点头。
回去就回去吧,反正待到八月下旬,大家伙儿横竖都要离开紫禁城。胤禛慢慢地想。
……
搬离燕禧堂的日子定下来了,是七月十四。
吉灵刚刚被胤禛抱进燕禧堂的时候,只有七喜、碧雪简单收拾了景阳宫里的衣裳杂物,装了几只小箱子,就急急忙忙地赶过来伺候她了。
可是等到她回去的时候……胤禛这些天的各色赏赐:珠宝摆设、首饰、珍玩、文房雅设、书画、西洋玩意儿、整整堆了十多只箱子。
这还是精简过后的——譬如拿清玩摆设来说,便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一堆材质,要是全部都装进箱子,估计攒起来得有二三十只箱子。
这一大拨箱子和一大拨抬箱子的奴才。浩浩荡荡地跟在吉贵人一行后面。
抬箱子的奴才抬得手软,额头上满头大汗。
满宫里的人,但凡长了眼珠子的,都瞧得透透的。
想低调也低调不了。
小芬子小达子那头,是一早儿就得了消息的,领着依云、小可子、在另外四个杂役太监的帮衬下,赶在七月十四之前,大家伙儿忙活了足足一天,里里外外刷洗了个遍,院里的青砖简直光滑得苍蝇落在上面,都要摔个跟头。
七月十四,吉灵被七喜、碧雪簇拥着,刚刚进了景阳宫东侧院,就看见张贵人带着麦冬,站在院门前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
麦冬一回身见她来了,顿时眼睛一亮,捏了一把张贵人的胳膊。
张贵人一个激灵,一转身。看见吉灵了,顿时上前来就握住吉灵的手。
小芬子、小达子双双跪下,喜不自胜道:“主子可算回来了!给主子请安,主子万福金安!”
依云也跟在后面磕下头去。
吉灵瞧着这一张张熟悉的脸,就忍不住笑了。
她转头又对张贵人道:“生煎,你一切都还好吧?”
张贵人闻言用力点了点头,道:“吉姐姐不用担心我,我一切都好!”
待得进了正屋,吉灵忽然就有点不习惯了——这屋子怎么变得这么小?
这种感觉穿越之前她也有过一次——那时候她刚刚考上大学,学校给新生分配的宿舍很小,一点不夸张地说:进去以后,人就跟螃蟹似的,只能横着走。
一个宿舍住四个女生,如果舍友把椅子拖出来写作业,简直连转个身都困难。
她当了一个月的螃蟹,结果放假回家,一进家门,忽然就吃了一惊——家里客厅怎么这么大?简直像个小舞台。
当然,家里客厅绝对没那么大——这就是环境的对比给人的感受。
难怪古人要感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了!
吉灵打量着屋子里,小芬子和小达子已经将满屋里都扎上了花儿,到处张灯结彩,花红柳绿的,倒是……倒是很喜庆。
吉灵坐下了,口渴得要命,她一口气喝了半碗热茶,这才对七喜道:“大家伙儿都辛苦了,都去歇一歇。小芬子,东西不忙着收拾,让人都抬进屋子里就好!”
小芬子一迭声地答应了,刚要转身去安排,又悄声提醒她:“主子,明儿中元节,宫里是有安排的。坤宁宫今儿一早就给东西各宫递了话,主子明儿恐怕得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