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页
清宫的御膳房更是汉军旗人的天下——汉军旗厨子将之视之为自己的地盘。
他们在清初入关之前就已经做惯了辽沈一带的汉族风味菜,不但厨艺纯熟于心,愈发精湛,还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迎合着满族先祖打猎,喜爱野味的口味,不断改良。
膳桌上的菜肴多有鹿肉、狍子肉、野鸡肉、野鸭肉,鲜嫩可口,风味横生。
以御膳房备膳,除了偶尔有几道海参作为主料的菜肴、或是逢年节——例如中秋吃蟹以外,基本上是见不到海鲜影子的。
但是有一道对于胤禛是例外。
那就是眼前这道万福糕饼的原料——松花江进贡的银鱼。
胤禛还记得,从前皇考有一次东巡的时候,正好当地官员献贡上来松花江银鱼——鲜活透嫩的鱼肉瞬间就征服了皇考。
还带着松花江江水清甜味的银鱼,与紫禁城中御膳房中送出来的银鱼羹,风味几乎是天壤之别。
胤禛记得,当时皇考就命专人八百里加急,把鱼肉送回宫中,分享给孝庄太皇太后。
这已经是很早很早前的事了。
那时候皇考正当壮年,东巡一路上谈笑风生,太皇太后虽然满头银发,精神却也还是矍铄的,皇孙们个个分辨的清清楚楚。
彼时,大阿哥和太子也正卯足了劲,正在互相较量,还有胤禛他上面几个渐渐长成的皇阿哥,面上装着不经意,一举一动间,也在蠢蠢欲动。
他在这儿沉思往事,不知不觉就放下了筷子。
皇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取过了侍膳的筷子,亲自夹了一筷万福糕,放在他面前的碟子里。
她离他有些远了,没够着。
乌拉那拉氏索性便站了起来,绕到胤禛身边。
然后,她忽然心中一动,一双手轻轻抬起来,微微犹豫了一下,开始给胤禛按摩着肩膀脖颈。
见胤禛闭着眼,没有抗拒的意思,皇后脸上的笑容就浓了起来。
借着这个亲近的动作,她尽量放柔了声音笑道:”皇上,臣妾都看您老半天了,您在想什么?”
胤禛微微皱着眉头,没说话。
乌拉那拉氏看他一直闭着眼睛,就自顾自的往下说:“前朝政事繁忙,您都与大臣们商议了一天,也劳神了一天,到了这时候,是该松快松快了!”
这一回,胤禛闭着眼睛,总算是嗯了一声。
乌拉那拉氏手上微微用力,帮胤禛揉捏着——她掌握的力道正好,从前在潜邸时,四爷来她院里,他也是这样给他舒活着筋骨的。
殿中静静无声,半晌,就听见胤禛舒服地叹了一口气。
乌拉那拉氏一垂眼,瞧见胤禛脖子上已经有隐隐的汗珠,便自胸口的衣襟上取了帕子,细细地帮胤禛擦拭了。
她转头向旁边宫人看了一眼,宫女们会意,上前来收拾了膳桌,侍膳太监将桌子抬了下去。
待到人都退光了,殿里的光线也渐渐暗了下来——是宫女熄灭了几盏多余的灯火。
夜深了。
膳桌撤走了,胤禛倒是有点疲倦,一时没起来。
乌拉那拉氏斜着身子,半坐在胤禛身后,从炕桌下的靠垫枕里,摸索出了一只平日里她所用的小玉锤子,轻轻给胤禛敲打着,一边敲一边捏,帮他放松着因为批改奏折过多,而僵硬疼痛的肩背肌肉。
胤禛还是闭着眼。
正因他闭着眼,反而乌拉那拉氏可以大胆而放肆地打量他。
他的鼻梁很英挺,剑眉之下,眼尾微微的往下走,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淡漠凉薄的意味。薄唇紧紧的抿着,透着刚毅与帝王杀伐决断的果敢。
还是一如乌拉那拉氏当年给皇四阿哥做嫡福晋时,第一次见到的模样。
她那时候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是爹疼娘爱的娇娇女,刚刚离了闺中。
额娘哭的肝肠寸断,舍不得她。
弄得她也背着人,咽泪装欢,只敢偷偷抹眼泪。
结果看见他的第一眼,她就不哭了,一颗心只是砰砰的在胸腔里跳着。
乌拉那拉氏嘴角带着一丝甜蜜又苦涩的微笑,一边沉浸在回忆中,一边凝神深深地瞧着四爷。
四爷的五官既不像先朝德妃乌雅氏地那种圆润敦厚,也不太像先帝。
先帝的面貌她虽然已经不大记得清了,但仍然记得那睿智过人,君临天下,昂扬风发的神态。
四爷不一样。
如果说先帝是大包大容的开放气度,四爷的气势则更偏于往内收敛,深藏不露,甚至会给人阴戾之感。
很难想象,这么一张冷厉的脸,面对吉氏的时候却是温柔如水。
她不是没瞧过他看她的神情,缠绵如丝,带着宠溺、疼爱、怜惜、各种意义。
那是她从来没见过的,他的另一张脸。
……
殿中灯火昏沉,胤禛险些盹了过去,不知什么时候,他鼻中缓缓闻到一阵幽香。
胤禛没有介意,等过了半晌才忽然反应过来——这不是乌拉那拉氏。
皇后身上从不会带如此甜腻浓烈的香味。
胤禛猝然转头,就看见海氏海答应正跪在他身后。
殿中哪里还有皇后乌拉那拉氏的身影?
海氏着了一身海棠红色的茜纱轻薄夏装旗袍,领口微微松着,越发显得肌肤如玉,她本就五官生的极好,眉眼细细一描画,顿时精致娇艳如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