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页
吉灵将头靠在他肩膀上——宝宝生出来之后,她除了身上发虚,提不起力气以外,心理上却顿时解脱了——完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整个人都如释重负。
吉灵长长出了一口气,闭上眼睛握住胤禛的手,依偎了一会儿,嘴角翘了起来。
她想到一个重要问题,就笑着摇晃着胤禛的手,催着问他:“皇上,该给公主起个什么名字呢?”
关于孩子起名的问题,其实他们之前是讨论过的,不过那时候还不知道孩子的性别,所以一番商讨无果。
如今知道了,是个小公主——总不能一直这么“宝宝、乖乖”地叫下去。
紫禁城里,如今有两位公主,淑慎公主和和惠公主。
两位公主其实是同岁,不过淑慎公主讨巧——比和惠公主先出生了二十多天,所以做了姐姐。
清代的公主、皇子,其称谓往往多以排行代替。
排行,正式一点的说法就是“齿序”——比如称为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这样。
而公主们,在入关之后,便有两种称呼的方式:一种叫做某某公主,另一种也是以排行代替,就叫几公主。
譬如说和惠公主,宫里面人除了喊她“和惠公主”,也有人称呼“二公主”的。
此外,宫里夭折的孩子不少,这些孩子,也要记入玉牒,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同一个人,两种称呼并用,容易混乱。
所以从雍正这一朝开始,皇室子女在日常实际称呼的时候,就直接以成育者排行了。
这样排下来,吉灵的女儿就是三公主了。
吉灵:感觉已经要被绕晕了……
胤禛起身,在屋中踱了几步,这才走到桌案旁边,挥毫写下了两个字。
随后,他放下笔,满意地瞧了一眼,一伸手将纸揭起,拿到吉灵面前,就见纸上墨汁淋漓,宛然写着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苏息。
“这是什么意思?”吉灵没看懂,抬头就问四爷。
这两个字都不是生僻字,不过连在一起,她就不认识了——压根儿也没听过这个词。
胤禛重新坐下来,指着纸上缓缓沉声道:“《佛说四十二章经》有云:出离淤泥,乃可苏息。”
他顿了顿,目光深深,又肃色道:“汉书中亦说过: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朕给咱们的公主起名苏息,就是希望孩子将来长大了,懂得‘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的道理。”
苏息……怪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
吉灵缓缓在口中念了几遍,忽然就反应过来了——难怪这名字听着这么耳熟!
苏息,苏西。
小羊苏西,那不是小猪佩奇在动画片的同学吗?
她捂着嘴,就吭哧吭哧的笑得止不住。
四爷看她笑,便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自觉给女儿起的名字很是不错。
其实起这个名字之前,他还给小公主想过两个名字,一个是“淑哲”、另一个是“朝华”。
也是两个很不错的名字。
但想到“朝华易逝”,胤禛又不愿意了。
好吧,苏息就苏息,反正公主还有封号,吉灵想。
三公主洗三宴后,第二日,雍正帝下口谕宣旨:三公主封为和硕端柔公主,记入皇家玉牒。宸嫔生育有功,另行重赏。
和硕端柔公主。
吉灵落笔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字,回头跟乳母怀中抱着的三公主道:“端柔,看你皇阿玛赐的封号!”
满清公主的封号,不少是出嫁的时候才封的。
便是像和惠、淑慎这种,也是等到长到了八九岁才有的,和惠是因为其生父为怡亲王,胤禛自然疼爱。
像三公主这样,刚刚出生就有了封号的是极少数。
这代表着皇帝对这个女儿特别的疼爱,以及对生育公主的妃嫔的看重。
三公主伸手对着吉灵比划,乳母知道小主子的意思是要母亲抱抱,便犹犹豫豫地看向宸嫔娘娘。
吉灵今天才感觉恢复了不少,早上刚刚有了点力气,后来抱了三公主没多一会儿,就觉得身上一股暖意,一道水流顺着她的旗装蜿蜒而下——三公主欢欢喜喜地趴在娘亲身上尿了。
这奶娃娃早上饱饱的趴在乳母胸前喝了一顿,然后全部送给吉灵了。
唉!毕竟是自己生的娃娃,一点办法没有——吉灵只好被七喜、碧雪伺候着换了衣裳,落得好一阵子折腾。
这个时候的奶娃娃自然没有后世的纸尿裤,用的都是人手换洗的尿布,夹在襁褓里,有时候更换的稍微不及时,就会容易漏出来。
但是女儿要她抱,她是没法拒绝的。
吉灵伸了手就去接,乳母见宸嫔娘娘微有气喘,不由得道:“娘娘还是歇歇罢?”
吉灵摇头道:“无妨,把公主给本宫。”
乳母只好侧着身子,小心翼翼的把三公主交到了宸嫔娘娘的手上。
吉灵摸了摸苏息的脸蛋,又拉了拉她的小手,喊她:“端柔。”
三公主吐了个泡泡,挥了挥小手,转过头去,没怎么搭理。
吉灵忽然就心念一动,又道:“息儿!”
三公主把脸转过来了,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吉灵。
吉灵噗嗤就笑了,把脸埋在小包子软软糯糯的身上,半晌才道:“原来你更喜欢这样叫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