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页

      就好像是当妈的觉得儿女不出息,恨铁不成钢的无力感以及有些懊恼的情绪,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卢宝宝曾经也用这样的眼神看过自己的偶像,作为一个事业粉兼妈妈粉,她总是觉得自己的小墙头太过懒散,没有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恨不得手上有一根鞭子在后面狠狠抽他的公司和团队。
    当然,抽小墙头是不可能抽的,自己的崽崽怎么舍得骂呢,崽崽事业不顺,那一定是他身边人的问题。
    可这就奇怪了,大堂姐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眼神看她呢?
    卢宝宝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控制住自己不再往大堂姐那儿飘。
    卢秀玉可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露骨到被一个孩子察觉,或许是她也没有想过,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会有这样敏锐的观察力。
    如果说对二叔二婶是失望的话,对于这个尚且年幼,而且完完全全长在她审美上的小娃娃,那她就是万分怜爱了。
    怜爱一个这么可爱的孩子,居然摊上了那样的爹娘,这要是她的闺女,她一定会将她养成五讲四美、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新时代好模范。
    卢宝宝的感受没有错,卢秀玉看她的眼神,就是看自家崽崽的眼神啊。
    在卢秀玉看来,她的真实年纪确实也可以给她当妈了,她不舍得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被一对懒惫的爹娘教坏,恰好卢宝宝的年纪还那样小,正是三观塑形的时候,或许她可以教好她,把她往正路上掰。
    徐娇娘美滋滋地喝着粥,丝毫不知有人想给她闺女当娘了。
    第4章 屠夫家的小娇娘4
    卢家的早餐很普通,一锅红薯粥,两笼杂面馍馍,再加上佐粥和馍馍的咸菜。
    李朝国富民安,加上这些年风调雨顺,乡下人的生活大多不错,虽然称不上富裕,但也足够温饱,卢家世代屠户,虽然是贱籍,收入却远远高于周遭的农户,可单看这顿早饭,并不比寻常人家强上多少,顶多就是米粥浓稠了些,馍馍更舍得添一些白面罢了。
    见微知著,卢家在生活上还是十分节俭的,卢秀玉观察了几天,除了在她受伤的时候老太太狠心杀了一只鸡外,这些日子家里的餐桌上就没有出现过荤腥,恐怕说出去没人相信屠户家居然会没有肉吃。
    “奶,我想学做菜,要不以后厨房的活儿,您让我学着上手吧。”
    在一阵稀里哗啦的喝粥声中,卢秀玉的声音显得十分突兀,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她吸引了。
    “大丫!”
    江白娥吓得脸都白了,她没想过女儿生了一场大病后居然变得那么大胆,敢向老太太提出要求。
    在卢家,卢苗氏就是除了卢老屠外最有话语权的人物,卢老屠是个标准的古代男人,坚持男主外女主内,对于内宅的女人来说,卢苗氏反而比卢老屠这个一家之主更有威慑力。
    灶房向来都是卢苗氏的地盘,她负责定制一家人的菜单,吃什么,怎么分配吃食,那都是卢苗氏独有的权利,现在卢秀玉主动提出要去厨房帮忙,听上去就像是要分权似的。
    有心人再仔细想想,或许还会觉得这是江白娥在背后撺掇的,不然为什么卢秀玉一个半大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一旁的刘兰花脸色都变了,她觉得大嫂果然是外表老实,内里藏奸的,只恨她闺女今年才五岁,她也说不出让闺女去厨房帮忙的话。
    至于徐娇娘完全没有受影响,她反而还用看傻子的眼神瞅了眼大房的侄女,她实在是想不透,这世上还有主动揽活干的人,那多累啊,还好他们家乖宝聪明,从来都是躲着活走的。
    想到和自己一样机灵漂亮的乖女儿,徐娇娘骄傲地挺了挺胸,感觉自己又能多吃碗饭了。
    “你想掌勺?”
    卢苗氏放下碗,眼睛直勾勾地瞅着那个将将大病痊愈的孙女,卢秀玉不闪不避,表情腼腆又坚定,这让卢苗氏不得不高看她一眼。
    老太太知道自己长的凶,以往除了机灵的二孙女,家里其他孙辈都躲着她走,大孙女病了一场倒是长进了不少,总算有点大姐的样子了。
    “现在我身后学着,到时候让你上手试试。”
    卢苗氏轻飘飘地说道。
    成了?这么简单就成了?
    江白娥和刘兰花面面相觑,她们嫁到卢家都多少个年头了,厨房打扫、烧火的活儿倒是经常做,可掌勺的机会少有,除非老太太实在抽不出空来。
    这两年老太太倒是把做早餐的活儿分出来给她们两妯娌了,但是厨房那个大柜子的锁依旧在老太太手里捏着,做饭用多少米,下多少油都是她一手掌控的。
    “谢谢奶,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卢秀玉高兴地应到,其实在开口前,她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
    婆媳是天敌,这在古代尤为明显,她娘和三婶虽然嫁到卢家多年,为卢家生儿育女,可对老太太来说,依旧是外人,同时还是一个可能与她争夺当家权的竞争对手,老太太怎么可能让她们触碰权利的中心。
    她就不一样了,那是老太太的亲孙女,是卢家的孩子,其实不用她主动开口,再过一两年,老太太也该提出让她去厨房帮忙的要求了,因为这是出嫁女儿的必备技能,不管将来她婆家会不会让她去厨房干活,至少简单的烧饭做菜,她都得会,要不然,别人就该质疑卢家教孩子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