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96章 斗法

      萧易离开了皇宫,却并没有立刻启程,周游列国。
    既然是要传播武道,自然不可能漏过卫国。因此,他准备建立武馆,招收学徒,传播武道。
    另外,他还要等卫国局势稳定下来,免生变故。
    这卫国虽然只是小国,却也是他的龙兴之地,自然不可交由其他势力夺取吞并。
    而且,此次武盟的卫国分会上下此次为他效力,功劳不小,必须有所赏赐,而且要赏罚分明。
    虽然分身给他安排了一个少主身份,但若是行事毫无章法,赏罚不明,难免下属心生怨言,离心离德。
    因此,萧易、秀云在陈升和吴辰的引领下,在武盟的卫国分会总部住下。
    ……
    半个小时后,国都,浩然书院。
    此时,一处客厅内。
    一名身着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跪在一位须发皆白的儒雅老者面前,神色悲戚道:“老师,不久之前,那先皇太子卫易谋逆,弑杀国君。何师兄因为仗义执言,也被那卫易杀害!还请老师为师兄复仇!”
    儒雅老者正是儒门大儒朱洵,乃是卫国儒门地位、名气最高之人,目前正在浩然书院担任荣誉山长,其实是在著书立说。
    朱洵凝视青袍中年,冷冷道:“当年政变,为师便告诫过他,不要参与皇室之争,恐有刀兵之劫。他贪慕权势,为卫铮出谋划策,才有此灾劫!先皇太子为父母报仇,合乎孝义、情理,天经地义。为师以何名义为他复仇?”
    青袍中年道:“弟子也知老师难处,不必老师动手,只要您老人家传令,令卫国儒门弟子辞官归乡。除非卫易和武盟离开卫国,还政于皇室,否则绝不在卫国为官!”
    朱洵神色有些犹豫,要说他对萧易击杀他的弟子没有半点恨意,那肯定是假的。只是萧易武盟少主的身份也确实很有份量。武盟虽然不是百家之一,但势力却是丝毫不弱诸子百家之中的任何一家。
    青袍中年见状,劝道:“老师,我们这么做,也并非谋反,那卫易若敢对我们动手,祖师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片刻后,朱洵点点头,道:“你去吧!”
    他作为儒门理学宗师,地位极高,相信萧易不敢把他如何。
    “是,老师!”
    青袍中年闻言,神色欣喜道,想让本官自尽,本官就先让你在卫国待不下去。
    原来这位青袍中年也曾经有份参与当年的谋逆。他不甘心自缢,因此决心搏命反击。
    ……
    翌日,武盟分会总部,大厅内。
    萧易端坐主位。
    徐龙骧立于厅中,抱拳道:“少主,本来已经安排好了官员接替各州刺史和四方边将之位。但是,今天各州官员全部请辞,要求我们退出卫国,还政于卫铮之子,否则他们绝不在卫国为官!”
    萧易闻言,笑了笑,这不是阿三的非暴力不合作吗?
    官员都不做事了,对于任何一个国君都是焦头烂额的事情。但是萧易并没有太在意,如果他想,轻易就可以用神通法术改变那些人的思想,让他们乖乖的做为国效忠的工具人,而且绝不会再贪污。
    但是萧易没有这么做,因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如果朝廷官员都是儒门子弟,那皇帝岂不是成了傀儡,可以上下欺瞒?
    所以,必须培养自己的治国人才。
    因此,他准备建立武院,既教武功,又教读书识字、治国之策。
    萧易沉吟片刻,道:“查出这件事的主使者,然后将所有辞官者礼送出境。若有怨言,则告诉他们,主使者是谁,要怪就怪他。暂时以武盟之人担任各州官职,另外邀请法家、道家之人来卫国任职、讲学。还有就是建立武院,自己培养治国人才!”
    徐龙骧闻言,也是心中震撼,少主居然要直接驱逐儒门,这可是百家之首,势力最大,神洲列国都需要儒家学生治理一方。
    不过,面上他却没有任何迟疑,抱拳道:“是,少主!”
    ……
    下午,大将军徐龙骧亲自率领大军,围住了浩然书院。
    书院学生见状,都是大惊失色,迅速禀告师长。
    片刻后,朱洵带着一众书院讲师、学生来到门口,沉声道:“大将军为何兵围书院,不知我等触犯了那条国法?”
    徐龙骧神色冰冷道:“户部侍郎张垣畏惧十五年前的谋逆之罪,勾结浩然书院山长朱洵,令所有官员辞官。既然尔等儒门不思为国效力,尸位素餐,就不必再留在卫国。给你们一个晚上的时间,收拾好东西,明天一大早,离开卫国国境,以后不得再进入卫国国境。”
    朱洵闻言,不由面色一沉。他没想到那位先皇太子的反击是如此的暴烈。
    许多学生却都是一脸懵逼,他们还在书院学习,莫名其妙就要被逐出国家,心中的气愤可想而知。
    有学生道:“大将军,我等并未参与,为何也要被逐出卫国?”
    徐龙骧笑了笑,道:“若有人不再自认为是儒门弟子,便可回家,三天后选拔官员,只要你们有真才实学,就可得授官职。”
    那青年学生闻言,不由心中一喜,转身冲朱洵和诸位讲师行礼道:“老师,诸位先生,弟子家中父母健在,不能远游,孝义两难全,只能割舍师生情谊,还望老师们体谅!”
    如今所有官员都离开了,岂不是给了他们机会?
    随即,青年学生得到了放行,离开了书院,回家准备三天后的官员选拔。
    片刻后,又有许多学生选择了与书院断绝关系,回家去了。
    这些学生的家业都在卫国,远去他国,其财产必然缩水十倍,而且变成了无本之源,未来稍有波折,便可能破产,从世家豪族跌落为百姓。
    他们进入书院读书,是为了当官发财,不是为了破财灭家。
    所以,但凡富庶人家的学生,都离开了。
    而那些寒门学子和贫民出身的学子则有些犹豫。眼下官职空缺,对他们是一个机会,但如果与儒门断绝关系,又似乎有些难以割舍。
    朱洵看着这些学生,自然知道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也不好去责怪他们,毕竟事情是因他而起。
    因此,他只得黑着脸,返回了书院内。
    那些讲师也都返回了书院,倒是有许多学子趁机向大将军徐龙骧请求,离开了书院。
    真正随着老师返回书院的学生,不足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