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9页

      须知北方盆地内土地相对肥沃,然而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小麦亩产平均不过三百斤,旱稻大约五百斤,姬玉衡自信用了通用谷物肥料亩产千斤绝对没问题,他收三分之一,对于地主和农户来说依旧是赚上天的事儿。
    可惜本地士绅百姓们向来谨慎,不信他这个“种田门外汉”太上皇。只有皇庄完全按照姬玉衡的说的来,另有几家勋贵和宗室要给太上皇面子,“勉为其难”的按照太上皇的法子各家种了几亩到几十亩不等。
    然而从抽穗期开始,全员逐渐傻眼:结穗多到吓人!
    这时候已经有人悔到肠子都青了,别说什么盛世古董乱世金银了,真赶上乱世没什么比粮食更要紧!
    又过了些日子,家里耕地距离皇庄不远的百姓也回过味儿来:粗粗一算,每亩收成怕不是要上千斤,莫说给太上皇三分之一,就算交上去一半自家也是赚的!
    勋贵宗室士绅还得想想如何赔不是再讨好太上皇,农户就憨实多了,直接找上庄头,哭着喊着也要庄头上报,他们愿意拿出一半来孝敬太上皇,只求太上皇恩典。
    行宫正殿里,内务府副总管说起此事津津乐道,而内大臣章锋渡则阴阳顿挫地“呵呵”两声:他可是最先响应太上皇的那批人之中的一个,当然有底气嘲讽这些眼光不成心思不少的老家伙们。
    这与众不同的“呵呵”两声恰好提醒了殿中众人,他们默契起来,面上高座的太上皇齐齐跪拜下去:太上皇洪福齐天,才有天降祥瑞五谷丰登。
    吹彩虹屁,在场众人可都是专业的。
    然而他们的专业只是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姬玉衡和姜妙听起来就挺乏善可陈。
    姬玉衡让他们发挥了半刻钟就一挥手,分派了新任务下去:秋收后他也要征发民夫大搞建设。只不过他和叉烧儿子一样,征徭役不给工钱,但给两身工作服,一件厚实的外套,两匹布,提供工具包三餐,保证每天必有一个鸡蛋和一顿肉食,主食管饱随便吃,而且男女都收。
    布告往城里城外一贴,姬玉衡和妙妙微服私访的时候亲见排队报名的青壮从衙门门口排到了北城城门处:乌央乌央都是人,但有侍卫们在,热闹归热闹,秩序依旧不错。
    既然是侍卫值守,负责人章锋渡自然就在不远处。
    想起这小伙子依旧单身,姬玉衡特地劝他,“该续娶就续娶,没有慧怡尽享齐人之福,你还苦守空房的道理。”
    章锋渡也挺有意思,“臣想讨个恩典,再等太上皇再赐婚呢。”
    姜妙抿嘴就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姬玉衡亦笑,“你有了如意佳人和朕说一声就是。”
    章锋渡一拜到底,“臣领旨谢恩。”
    北城这边其乐融融,北燕京城就是另一番风景和气氛了。
    女主光环影响范围既不深也不远,随着皇帝挣脱出来,又先后有几个备胎级别的男配渐渐清醒。同病相怜的哥几个凑在一处嘀咕了好几回,终于在观察好一阵子后找上了他们认为的最大苦主:皇帝陛下。
    别看皇帝能对着亲爹撒娇打滚嚎哭,面对臣子他多少得顾忌颜面端着点。
    然而随着“难兄难弟”们破罐破摔坦诚自己在“邪祟”影响之下都做了多少匪夷所思之事,皇帝也顺势合群起来。
    备胎男配中有一位交游广阔,他告诉皇帝:慧怡公主最为偏心的入幕之宾疑似东楚太子。
    东楚太子?好啊,宁错杀不放过!慧怡有孕在身刚好是个瓮中捉鳖的好机会!
    皇帝为了防止泄密事败,连他老子都没告诉,调集了心腹之中的心腹,做了个大致的计划,就带着备胎男配们报仇雪恨去了!
    说来也挺有讽刺意味,慧怡公主“至交”无数,而东楚太子戚赫元后院里的女人也有三五十人,两个人对彼此的情况都心知肚明还能心心相印……就算有女主光环在也是奇事一桩。
    更奇妙的是戚赫元似乎除了慧怡公主之外,并不能让别的女人怀孕——没错,慧怡公主女儿的生父正是戚赫元。
    封建时代太子被实锤无子,就不用费劲儿琢磨“翌日”。这也是为什么戚赫元听说慧怡怀孕就毫不犹豫再次前往北燕京城,哪怕他明知道他在以身犯险。
    前几年里,戚赫元几乎自由出入宫城,抛开北燕皇帝那时脑瘫对慧怡予取予求不提,但许多人也都跟着“瞎眼”——足以看出他前后究竟收买了多少人。
    这次匆匆返回北燕,戚赫元就算再怎么惊喜也依旧谨慎。于是他在改头换面再次踏入北燕京城之前,藏得很深的探子送了密信来,说是皇帝这阵子对慧怡十分冷淡,提醒他多加小心。
    戚赫元犹豫了一下,最后带着他能调用的东楚布置在北燕京城的所有死士一起前往公主府与慧怡相会。
    本来慧怡留在北燕,对他的大业颇有助益,现在慧怡怀孕,他就得想办法把慧怡带走了,否则他要被北燕皇帝拿捏要挟……一想起北燕皇帝是何等糊涂,他实在忍不下,不愿意“从长计议”,更不愿意让慧怡肚里的孩子认这么个玩意儿作爹,哪怕权宜之计也不成!
    得亏北燕皇帝不知道戚赫元这番心声,不然非得热血顶飞天灵盖,冲上去跟戚赫元一决生死。
    不过提前布局的皇帝对上早有准备的戚赫元……留在京城的宗令实在看不下去,偷摸给太上皇打起了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