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李世民缓缓舒出一口气,依依不舍地将还剩了两颗药丸的瓶子双手奉还给向晓久。
向晓久没接,只提醒他:
“吃完好好调息,药效会更好一点。”
李世民固执摇头:
“若不能劝阿父打消那样只凭好心,却要将自己落入千古骂名之地的想法,世民怎可能安心调息?”
不管这家伙有多少小心思、打抱负,对向晓久的恭敬不是作假,将剩下的两颗药丸子往怀里塞时,眼底的感激也是真的。
宫九也就只是哼了一声,没有再欺负这个便宜儿子,还很配合向晓久的,你一句、我一句地解释起废除帝制的前期必要操作。
这种事吧,宫九虽说没干过,但他好歹才刚在自家天下折腾了一出以男女平权为导火索的君主立宪,起码如何平稳削弱皇权、并保证这种削弱是长期安定有效还不影响天下太平的操作是成竹在胸的。
向晓久是个纯嘴巴,实际造作尤其在细微操作上天然渣,可他脑子也是“天然”有货,每每能有叫人茅塞顿开之语。
废除帝制听起来仿佛比君主立宪还难许多,但隋末是个什么时期?
秦皇扫六合至今也还不足千年,皇权集中也还有限。
最重要的是,如今敢于傲慢皇室的世家们,虽说在五胡乱华时期折损不少,下剩的也还有许多。
皇位毕竟只有一个,天下大大小小的门阀势力,要是琢磨过味儿来,不知道该有多少欢欣鼓舞于李阀的脑疾呢!
尤其是,如果李阀真的能取得天下、并且在取得天下之后依然脑疾的话。
不过那样的门阀势力并不是双九希望的合作对象,
反而是在正式废除帝制之前必须整合削弱的改革重点之一就是了。
至于怎么改整合削弱门阀世家?
向晓久微微一笑:
“所以我刚才说了,杨阿摩不是个纯粹的好人,甚至不是个好皇帝。
但他之所以当不了一位好皇帝,最大的坑还真不在于他的政见不对,而是耐心不足。”
宫九点头:
“科举取士是个好法子。杨阿摩魄力还是有的。”
向晓久接道:
“可惜耐心不足……不过耐心不足其实也还不是最大的毛病,杨阿摩最大的毛病是,没有足够和魄力与急躁相匹配的实力。”
他冲李世民眨眨眼:
“像是我家阿九,就完全不需要担心偶尔急躁的问题。”
感受了一下没有调息,却依然在药力的作用下继续缓慢恢复的身体——
除了刚刚给他“亲爹”一时急躁弄出来的新伤,就连一些自少年时征战沙场留下的旧伤也都在恢复中
——李世民还能说什么呢?
李世民当然只能点头了。
虽然他也着实有些想不起来,他那阿爹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忽然有这般急躁性子的?
李世民只觉自己从未看清过自家亲爹。
不只有这忽然急躁的性子。
更重要的是那极具扩散性的思维,高的吓死人的眼界!
从对科举制度的完善,从广纳英才节制门阀世家说起,就能一路说到开启民智、而后由民众清醒认识之下明确授权的立法施法行政体制的广阔前景……
而在提及地区抱团、宗族势大时,又能一路扩展到税务规范改革促使数代同堂大家族走向小家庭,又从鼓励人口流动说到墨家大有可取处,接着更是扩散到恢复百家争鸣局面……
天马行空不可怕。
可怕的是那样越说越细、越听越具备可行性的天马行空……
李世民听得冷汗涔涔。
眼神却也越发亮了。
哪怕这个李世民还不是唐太宗,也不缺乏开拓的勇气和应对局势变化更改实现抱负路线的决断
第七十一章
李世民是个很有野心和抱负的人。
如果要实现他的野心和抱负,只有成为皇帝这一条路,
那么李世民确实不惜为此逆父弑兄。
但若是实现野心、实现抱负、实现自己政治方略的途径, 并不只有成为皇帝这一条路呢?
尤其是在成为皇帝那一条路显而易见已然难通的情况下。
李世民的转变简直叫徐子陵叹为观止。
可叫徐子陵更加叹为观止的,是双九列举的那些能开启民智、加速人口流动的种种手段。
他毫不怀疑那些手段的可行性。
这种态度显然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好兄弟。
而为此惊叹的, 显然不只那么一位两位。
岭南, 宋家山城, 磨刀堂。
“天刀”宋缺也不由叹为观止:
“如此巧思,几可为道矣!”
宫九随手就将那几个小玩意往宋缺的方向推了推:
“宋阀主喜欢,就留着赏玩罢!”
叫“天刀”宋缺, 当今四大门阀之一的宋阀阀主也叹为观止的蒸汽小火车等物,之于宫九, 确实不过随手可送的小玩意。
毕竟当年匠作坊给太平王世子、“出嫁”后改成逍遥侯君的宫九进献的小玩意, 从来都是整箱整车的。
像这样的蒸汽小火车,宫九留了最精致的两件存着,当日闲来无事逗弄小橙子时一起拼装的那件也留着,
如拿出来给宋缺看的那种, 同式样他那荷包里头却足足收了二十余套, 其他比蒸汽小火车更小巧一些的,有的甚至是以百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