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4节

      沈大娃曾在郑家借住半个多月,同郑家小公子同吃同住。
    沈大娃勤快,会帮着干活,人模样好,还读过书,能做生意。
    郑家人的确起过结亲的念头。
    可沈诚不是本地人,再说了,郑姑娘是女娃,郑家哪儿能上赶着结亲。
    现在沈家人来提亲了。
    郑母还是舍不得女儿嫁远,嫁的远,万一以后在婆家受欺负了连护着的人都没有。
    郑父沉思一会儿,道:“孩子们以后总不会一直待在村子里,咱们不图沈家的钱,看中的是沈诚这个人。”
    男子知上进,有担当,能说服父母来抚宁提亲,礼数周全,在郑父看来就已经足够了。
    郑母叹了口气,“那我去问问妞妞的意思。”
    郑母去郑云舒屋里,她把其中利害说清楚,“我们还是看你的意思,你若愿意,就答应这门亲事。”
    郑云舒脸上染上了一层薄红,她想到远嫁,心里有些害怕,可那人若是沈诚……
    自己也是愿意的。
    郑云舒点了点头,“娘,我愿意。”
    郑母摸摸女儿的头,“订了亲就是大姑娘了,以后别去海边帮忙,安心待在家里绣嫁妆。”
    养这么大的女儿,就要嫁人了,郑母心里不是滋味。
    亲事定下来,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婚期定在了五月初五。
    二月底,陈氏和沈大郎回盛京,和周氏秉明大娃的亲事。
    周氏没说什么,“结亲结亲,是喜事,要置办什么东西就从我这儿支银子。”
    陈氏哎了一声,远嫁过来的媳妇,得对她更好一些。
    沈大娃去了一趟南方,给顾筱问长茄子种子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年沈大娃都顺当,茄子苗几日就给问到了,也不贵,二两银子买了不少,够顾筱种几亩地的了。
    除了茄子苗,沈大娃还买了草莓苗,不少菜籽,反正家里有庄子,可着劲儿种呗。
    三月中旬,这些茄子苗终于运到盛京了。
    运了八九日,包根的泥土有些干,沈老爷子心疼这些种苗,赶着车去庄子,赶紧把苗给种上。
    挖坑,挑水洒水,秧苗被太阳一晒有些干,沈老爷子就在地里看着,在庄子里住了好几天,等茄子苗活过来才回家里。
    庄子总共一百六十三亩地,种了五十亩麦子,六十亩花生,三十亩的红薯,十亩地的豆子,还有五亩地的茄子,三亩地的白菜,两亩地草莓,三亩地黄瓜。
    沈老爷子还在庄子养了不少小鸡,小鸭,毛茸茸一片,叽叽喳喳的。
    春天到了,又能从河里捡田螺了,沈家食肆也加了两道新菜。
    第一道就是螺蛳粉。
    这道菜味道重,煮了螺蛳粉就闻不到别的菜的香味了,但点的人却不少,一个个还要多放辣椒,多放酸笋。
    另一道菜是炸鸡。
    炸鸡柳炸鸡架炸鸡翅,还有鸡米花。剩下的鸡脖子鸡爪炸了之后卤过,放在螺蛳粉里,特别好吃特别入味。
    沈家食肆客人比从前多了不少,也更挤了。
    时常能看见人等着,带一包炸物回去,油纸袋子,新炸出来的鸡柳还冒着热气,撒上辣椒面,上面插两根竹签。
    还有人在堂厅里嗦粉吃烤生蚝,有些还是眼熟的官员,一个个吃的满头大汗,什么都不顾了。
    安云坐在角落里,吃完之后把碗往前推了推,然后低头嗅了嗅袖子上的味道。
    味道好像有点大。
    吃过螺蛳粉,身上都是螺蛳粉的味儿,回去肯定能被闻见。
    安云隔几日来一次,有时能见到顾筱,她想,以前怎么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呀。
    王府厨子做的也好吃,味道更好更鲜美,但是这个味道有些上头。
    几日不吃就想。
    第123章 春日   春风和煦,天地……
    安云就是想不明白, 王府厨子会做佛跳墙,八珍鸡,一道菜做几个时辰, 味道很是鲜美,但她就是想来食肆吃炸鸡和螺蛳粉。
    安云也不是第一个来食肆的姑娘家,时常能看见盛京城的姑娘结伴来食肆吃饭, 堂厅六张桌子,男子占三张, 女子占三张。
    拼桌也是分开来,好像已经成了沈家食肆不成文的规矩。
    安云想, 要是食肆再大一点就好了,有堂厅, 有雅间,她们这些姑娘家就能坐在雅间里, 毫无顾忌地大口吃螺蛳粉了。
    想吃几碗吃几碗。
    还能大口吃炸鸡,撒好多辣椒面。
    不像现在, 有旁人在,虽然不会特意看她吃了几碗,终归还是不好意思。
    安云用帕子擦了擦嘴角, 起身去柜台结账,“再来一份炸鸡柳, 一个炸鸡架。”
    炸鸡柳吃着爽,全是肉,炸鸡架又有不同, 腌过之后每一丝肉都入味,桌上摆个话本子,慢慢啃, 能啃好久。
    肉有肉的好吃,骨头有骨头的好吃,各有千秋。
    鸡架这些炸物都是事先炸好,打包带走极快,安云带着东西,在门口找到王府马车,带着吃食和一身螺蛳粉的味道,走上回王府的路。
    一个食客离开,很快下一个就进来,小小的巷子热闹极了,看着热闹,吃的安逸。
    厨房里,陈氏在给炸物换了新油,炸的多了颜色变深,这就该换了。
    陈氏心里觉得可惜,“炸几回就换一次,再多的油也禁不住这么用。”
    李氏道:“可炸的多了,再炸的确不好吃。”
    炸出来的颜色也不好看。
    陈氏点了点头,做吃食生意味道最重要,换就换吧,炸过的东西油就留自家吃。
    顾筱是这样和他们说的,做吃食味道重要,炸鸡柳这些随随便便谁都能做,沈家做的要最好吃,最干净。
    要是说炸了次数多,对身体不好,陈氏她们肯定不信,油是好东西,哪儿能这么霍霍。
    虽然油费的多,但是东西卖的确实好。
    盛京一斤油三十文,炸东西一锅要用五斤油,能炸四十多斤东西。
    买一只鸡一百文,四五斤重,能出两斤鸡柳,一个鸡架,两对鸡腿鸡翅。
    沈家食肆卖一斤炸鸡柳一百二十文,一个鸡架六十文,鸡翅鸡腿一个三十文,一对五十文。
    卖出去一只鸡就能赚二百来文,委实是赚钱的买卖。
    沈家卖的螺蛳粉比火锅面要贵,一碗一百五十文。
    里面有卤鸡脚和鸡脖子,一大碗特别多。
    陈氏马上要给大娃娶媳妇了,食肆生意还越来越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
    “前阵子给老家写信了,让春华她俩去山上挖笋腌上,顺便把地给种了,食肆酸笋下的太快了。”陈氏往锅里倒了新油,“就是现在太挤了,好多人都没地方坐。”
    食肆门口总有各家的马车,巷子就那么窄的地方,别人家难免说闲话。
    顾筱也听见过,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话,诸如当官的还做生意,声音大,吵人休息,住的地方却做生意之类的。
    的确不能总在巷子里,食肆吃食卖的好,不像别家私房菜那样清静人少,满是烟火气。
    宅子租到八月份,还有三个多月。
    也该找个正经铺面了。
    陈氏也有这个打算,租一间,一年租金二百多两银子,一个月就能赚回来。
    换间大的,兴许赚的更多呢。
    食肆现在卖火锅面,小笼包,寿司,章鱼小丸子,还有烤生蚝,螺蛳粉,炸物。
    一天流水就有近一百两银子,一天能赚五六十两。
    正月二房忙的多一点,陈氏分的就少,到三月份,手里攒了小五百两了。
    陈氏有时候会想,以后赚的更多了,兴许能有自己的酒楼,自己的大宅子,请一群人,自己就坐在屋里数钱,啥都不用干。
    李氏攒的钱比陈氏多一点,她现在每月都出去,给大丫买点首饰,也会给三丫买一点。
    她就两个闺女,多攒点嫁妆,以后出嫁了也好看。
    就是大丫的婚事,李氏还是操心的。
    十六岁的姑娘,成天在家里绣嫁妆,亲事还没定下来呐。
    大丫自己却是不急的,她想多留两年,以后还不知道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夫君,婆母,妯娌,哪个都是事儿。
    家里哪儿都好,还不如留在家里。
    在家里自在,什么都不缺,出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大丫宁愿不嫁人。
    周氏也操心,相看了几个都不太满意。
    嫁女儿都比着来,想把姑娘嫁到好人家,不用太好,那总得和沈家差不多,但和沈家差不多的,太少了。
    要么就是家境好,婆婆是个难缠的,要么就是男子软懦不上劲。
    总之很难寻到合适的。
    李氏考虑的没周氏周到,她以前总觉得周氏不喜欢大丫,嫌大丫是女娃,但现在看,当奶奶的是真心为了孙女好。
    看周氏对大娃,不也这样嘛,而且周氏对三丫多好。
    婚姻大事不能儿戏,慢慢看吧,急也急不来。
    现下最要紧的事,是租个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