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6节

      “嗯,挺好的,你们下次去县城,带点儿水果去人家家里。”
    吃完饭,沈白露让弟弟把一些东西带了回家,又让他转告春雨,10号那天来帮着卖衣服。
    沈晓冬对姐姐批发了服装来卖的事情颇感兴趣,问道:“这些衣服好卖吗?”
    “还行,我也是来试试水,小赚一笔,你上学的时候生活费也富余一点。”
    他笑吟吟地带着几件衣服,一些特产,跟陈向阳回家了。
    沈白露吁了一口气,最近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实在是太棒了!
    *
    晚上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李孝红说道:“你弟真有出息,我家那几个,没一个能读得出书的。”
    王见娣:“我家那几个也一样。”
    朱姐道:“这下你弟弟起身去北京之前,是要摆酒的吧?”
    沈白露点头道:“应该要摆酒的……”
    正吃着,谢芳带着两个跟沈白露差不多年轻的姑娘走了进来,问道:“露露,我听说你这里有广州批发来的衣服卖?这两个在医院上班的护士都看上了赵红霞的那条连衣裙,想来问问看还没有货呢。”
    两名护士还有点害羞,不住点头。
    沈白露想了想:“好像一模一样的还剩一条,不过另外还有其他颜色和款式的裙子。”
    护士小姐姐说:“没事,我们先去看看,也不一定要买一样的。”
    王见娣笑道:“露露,你可真了不得,生意都自动找上了门。”
    “可惜呀,只有这么点儿货,要是特地去广州批发进货,价格肯定又比现在卖的贵一些。”
    谢芳说道:“依我看贵上一点儿也不要紧,这些小姑娘都爱漂亮,也总要有一身穿得出去的衣服不是……相亲的时候穿得好看点儿,也显得人更有精神一些,更招人喜欢。”
    大家呵呵地笑,谢芳真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
    人逢喜事精神爽,做什么都顺顺利利,水到渠成。
    两轮东阳圩下来,衣服虽然没有全部卖完,但是稍贵些的衣服,都被沈白露卖得差不多了。
    沈白露感觉自己有些失策,早知道应该少批一些低档便宜的,多批一些相对高档一些的才好,卖得更好,且利润更大一些。
    因为所有的裙子都卖完后,还有人来打听有没有货了,可见市场并未饱和。
    货尚未卖完,提前核算了一把,已经净赚了将近一百块,后面这些剩下的货,多卖一件就是赚一件,满打满算下来,总共赚到的,就是差不多半年的工资啊!
    辛辛苦苦半年的收入,半个月就搞定了,果然做生意才是王道。
    目标达成,沈白露喜上眉梢地给方垒写信:“最近是不是还拿着那些照片可劲儿晒呢?你那得意的小模样,我能想象得出来……这些日子我的服装大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看来咱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数着小钱钱的感觉无比美妙哈哈哈……不知道你提出退伍意愿了没有,希望能一切顺利……”
    信件抵达某部队时,方垒刚从连长办公室出来,一脸的颓然。
    周小云把信递给方垒:“方副连长,你的信。”
    拆开一看,心里更不是滋味。
    沈白露在信里问他退伍的事,殊不知他刚刚才经历了一轮连长和指导员所做的思想工作。
    “方副连长,你的退伍申请我看了,我们希望你能考虑清楚再决定是否提交这份申请。”指导员说话向来委婉。
    连长谢红旗则干脆说:“我说话很直接,一句话,不同意。”
    方垒噎住,心中无比后悔自己此前利用学习的一些知识,写了一些军事小论文,表达了一些小见解。然后,就这样被提了干,升到了副连职……
    “报告连长、指导员,我是大脑两次受伤,现在时常头疼,留在部队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你这是找借口,我看你现在就挺正常的。”谢红旗仿佛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小心思。
    指导员说:“方副连长,你现在是我们营重点培养的干部,怎么说退就要退?”
    谢红旗:“一定是想你媳妇了吧。”
    指导员疑惑地看了谢红旗一眼。
    谢红旗使了一个眼色给他,继续说道:“你昏迷住院时,我去看过你,也见到了你媳妇,你给我说老实话,是不是想跟你媳妇过日子才打退堂鼓的?”
    方垒:“……只是未婚妻,还不是媳妇。”
    “我看你跟其他战友吹牛时,一口一个媳妇叫得亲切。”
    方垒:“……”
    “部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怎么能为了小家,不顾大家?边境时常有扰,云南那边也蠢蠢欲动,你七尺男儿,不报效祖国,天天想着儿女私情,成何体统!”
    指导员发现连长说得有些过,叫了他一声:“红旗——”
    方垒听着这些,感觉自己都要裂开了。
    现在,看着沈白露在信里报着各种喜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方垒愁得不行,万一自己今年走不了,一旦评级升上正连级,更难走……
    不管,想尽一切办法,也要退伍。
    并非不愿意保卫祖国,只是接下来都要裁军了,未来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兴军,他留下来也贡献不了什么。
    周小云见他表情不对,问道:“副连长,你怎么看起来不高兴啊,嫂子写什么了?”
    方垒看了他一眼:“你小子察言观色的本领有一套,能不能用在别的地方?”
    “副连长,我这不是关心你吗?”
    “你哪里是关心我,你是想打听八卦。”
    *
    沈白露可不知道方垒的这些难处,依然正常上班,后来只收到他报喜不报忧的回信,当时已是8月下旬了,沈晓冬已经领到了录取通知书,做着去北京上学的准备。
    他入学,是不用交学费的,国家还有每个月补助二十多元的生活费,包括三十多斤的饭票和若干元的菜票。
    沈白露只需额外每个月再给他十块十几块的生活费,他就可以过得很好了,所以沈白露的压力确实不大。
    妹妹沈春雨也即将入学县高中,已经在沈晓冬的辅导下,学习高一的课程。一切都如此奋发向上,沈白露感觉未来可期。
    沈爷爷计划着,在春雨9月1号去县高中报名之前就把晓冬的升学酒席给摆了,这天过来赶集,顺便跟沈白露商量。
    沈白露点头道:“可以的,反正他们两个都是升学。”
    沈爷爷还说:“既然你的好事延迟了,那头猪就杀了摆酒吧。”
    沈白露笑道:“爷爷,你不用特意给我备这些。”
    “那不行,备还是要备的……”
    8月31日,沈家村里一派热闹喜庆,沈晓冬的升学宴,沈爷爷杀了一头猪,都用来摆酒了。
    不光是沈家这边的亲戚都过来了,沈白露的舅舅、大姨等也来了,甚至方家那边的大伯也笑呵呵地封了一个红包给沈晓冬。
    “沾沾大学生的光。不说一个村,就是我们这一片的几个公社,出个大学生都不容易……”
    在家忙了一天,沈白露累并快乐着。接下来还有三年,努力赚钱,督促妹妹考上她理想的学校与专业……
    次日一大早,天还没有光,沈国良就开着拖拉机,送沈白露及沈春雨去公社,一个上班,一个坐车去县高中报到。
    9月份的清晨,草间有露水,山间有薄雾,沈白露看着妹妹面色愉悦,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笑着对她说了句:“妹妹,冲鸭!”
    第49章 老狐狸
    老狐狸
    一进入9月份, 早晚便凉快起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沈白露因为整个双抢农忙季都在广州,几乎没有怎么晒到太阳, 皮肤愈加白净, 整个人的心情一直很不错, 早晚洗完脸时候的肌肤状态, 跟剥了壳的鸡蛋一般,李孝红直夸她跟电视里的女演员一样漂亮。
    最近日子过得还算滋润,虽然前段时间因为卖衣服的事, 邓主任颇不满,私底下跟沈白露谈过一次话, 但是整体上瑕不掩瑜。
    “小沈, 你这样经常带着这些人进来看衣服, 容易给供销社造成不好的影响。”
    沈白露回道:“就前两天的事, 现在已经卖完了。我也是帮我对象堂嫂的忙,实在不好意思,她们进来都很守规矩,走的时候都是我亲自送出去, 主任放心,不会丢失东西。”
    这个后院宿舍时常进来一些外边的人,不光沈白露的弟弟借宿过,邓主任自己家里的亲戚也会来借宿, 所以根本是开放的。
    “我也不是说怕丢失东西。”邓主任说, “主要是你这行为,容易让人认为我们供销社里的同志,个个都会私底下做生意,那供销社还怎么发展?柜台里的货谁还来买?”
    沈白露点点头:“你说得对, 主任,我已经没有再卖了,以后也不会再卖的。”
    虽然看得出来邓顺发有些眼红,那些衣服质量好还便宜,若是他自己来卖,说不定赚得更狠。不过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沈白露犯不着跟他正面刚,态度缓和一些,大家都好下台。
    于是乎,沈白露觉得自己做生意所需的八面玲珑技能在逐渐点亮。
    自打妹妹去县里上学,沈白露觉得自己也寂寞了许多,往常每个周六,妹妹都会来供销社里找她,这个周六安静了下来,一时还真有些想念妹妹。
    爷爷依然像一头老黄牛,辛勤地操持着家中内外,沈白露劝过数次:“爷爷,那些田土耕不来,就适当放手吧,给叔叔家或者伯伯家里代耕也行,反正田土是咱们的,他们种些东西,不荒着就行了。”
    沈爷爷每次都说:“没事,现在还做得动,先自己耕。”
    老人家真的好难劝啊……沈白露无可奈何。
    李孝红说:“老人家勤快惯了,你突然让他停下来,他一个人在家里,反而容易出问题,就由他去吧。”
    虽然是这个理儿,但沈白露还是希望爷爷能不要太辛苦。
    *
    最近一直在召开十二大,沈白露有空时看看报纸,掌握一些资讯信息。
    这天早上,邮递员送来的报纸还在老段手里,突然他从储货的房间走了出来,无比惊讶地说:“同志们哪,果真定下来了,这下不知要影响多少人。”
    “什么事?老段你可别一惊一乍的!”刘福兴说道。
    “是呀,定下什么了?”
    “计划生育正式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了!”老段严肃且认真地道。
    “什么?真的要实行计划生育?”好几个人这样问,沈白露也看向老段。
    “早就在实行了,只是现在看来要正式管控了。”老段不慌不忙地拿着报纸,念了起来……
    众人听完,全都惊讶着议论纷纷。
    王见娣问道:“意思是一对夫妇真的只能生一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