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6章 人力危机

      1992年8月
    清理三角债基本结束,中国与韩国建交,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澳星成功。
    ————————
    日本,富士
    个人电脑事业部,会议室。
    “是否要进军便携式pc市场。我们一起商议一下吧!”
    “笔记本市场,是一定要进的。这是个新兴市场。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被人甩在后面。”
    下面的人纷纷发言。笔记本市场的逼格很高,哪怕是为了产品形象考虑,也要推出公司的旗舰产品。
    这个问题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剩下的就轮到产品选型工作了。
    “据我们的情报人员收集,今年下半年,市场上会推出笔记本的厂家主要有,ibm,东芝…”
    笔记本电脑,作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引起了众多计算机厂家的关注。在92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出现的品牌,已经超过了10家。
    “推出新产品的话,我们要主打什么?我们产品的卖点又是什么?”
    “我们有很强的模具能力,我们的产品,完全可以更加轻巧!”
    “我们的产品可以制作更加精良,质量更好!”
    “我们可以在产品外观上下一些功夫,例如推出彩色笔记本?”
    很快的,一群靠谱,不靠谱的建议就被摆在了桌子上。
    “我们可以把笔记本做得更大!”
    一个奇怪的建议,引起了众人的哄笑。
    便携式笔记本,最重要的就是便携。大家都在拼命想办法把笔记本做小。头一次听说反向操作的。
    计算机零部件,各家到手的东西都是半斤八两。留给发挥的余地不是很大了。
    “我说的大,指的是屏幕更大!我找到了12寸amlcd面板的货源!”
    “12寸?这怎么可能?这是哪家供应的,我怎么没有听说呢?”
    听到了这个建议,一群人立刻就来劲了。这要是真的,还真的是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
    “样品是月亚提供的。”
    一份样品说明书被送到了桌子上。
    ————————
    冰城
    光电科研总部,会议室。
    屋里的人,谁也不说话。
    “学校那边真派不出人来了?”
    “真派不出来了。”
    白学成把答案,又重复了一遍。
    进入到7月份之后,全彩也逐渐转入了一个正常企业的模式。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一号线,正式进入了量产。
    与此同时,二号线,很快也会转入正式生产,为公司贡献新的产能。
    二号线的调试速度,相对痛苦的一号线,快了许多。解决了资金这个最大障碍之后,其设备安装调试,几个月内就全部搞定了。
    xbm的笔记本,很快就要面世,备货就是必须的。
    现在可没有什么在线销售,订单决定产量这回事。任何新产品的发布,第一件要做事情,就是铺货。几万台的现货,就是最基本的需要。
    需求传导到上游供应商这里,就需要提前生产了。
    ————————
    一号线的良率,在转入正式生产后,不升反降,现在只是在五成左右徘徊。
    从设备的角度来说,继续优化的空间已经不大。有些问题,来自于设备本身的先天缺陷。但是良品率的下降,则来自工人的熟练程度。
    设备调试的时候,是一台设备,一台设备调试过去的。各厂家技术人员,与全彩的全部技术人员,严防死守,才实现了最好效果,七成左右的良率。
    这种情况,一旦到了操作工人手里,就有了变化。
    由于中试线上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对操作工人的素质要求,相当的高。
    这个问题,光电系也有所预期,产线上的所有核心员工,都是从led公司挑选的,经验最丰富的操作员工。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人数。
    lcd产线,一条线正常单班生产,就需要接近上千直接操作人员。
    一台自动化设备能完成的功能,现在由多台间歇式设备来完成。而每台间歇式设备,它的产量虽低,但是工作强度还要大于自动化设备。它需要的操作人员数目,会是流水线人员的十倍,二十倍。
    再加上相关的辅助人员,一千五百人,是个标准配置。而led公司,在冰城的全部员工总数,也没有这个数目。
    第二,难度。led和lcd的生产线,完全不是同一个级别。
    led的基底大小只有2英寸。而lcd则是10.4英寸。面积整整差了25倍,难度大了625倍!
    所以就出现了,产线正式投产后,良品率反而会下降的问题。
    好在这条产线上的核心员工,至少有半年以上的led生产经验。随着一些操作规程的逐步制定,员工熟练程度的逐渐提高,产线的良率,也在逐步提高。
    ————————
    但到了二号线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起来。
    led公司已经把最优秀的人员贡献出一轮了。再培养新一轮人员,还需要时间。再说了,led生产,自己也要熟练工人啊。如果再挑好的派,led公司直接可以关门了。
    所以,二号线准备量产的时候,工人上岗,就有点饥不择食的味道了。
    除了二号线要量产,一号线随着生产的稳定,双班制生产也要排上日程。现在不谈熟练工人,就是普通工人,都不够了。
    自从lcd产线投产之后,《全彩科技》对人力的需求胃口之大,远远超出了各方的想象。
    光电以前兼并的企业,大多是两三百人级别的。
    上千人的厂子,在这个年代就是有影响力的大厂。这种企业,就是经营出了问题,现在也是必救的范围。
    两条产线,如果双班都配齐了,人员总数需要至少五千人。光电面临的工人缺口,超过了两千人。这还是把为收购地皮而兼并进来的职工,全算进来的结果。
    公司除了一号线和二号线以外,三号,和四号也已经在谈判当中。
    这两条产线的上马,至少又需要5千多名工人。加上现在的工人缺口,以及led公司本身需要补充的员工,这个数字差不多小一万了。
    需要上万名熟练的技术工人!
    ————————
    为了充人头,光电已经敞开大门,面向社会进行招工,但效果并不好。
    光电毕竟从事的是高科技产业,对员工的技术素养是有一定要求的。
    兼并过来的员工,他们的文化水平也许不高,但对工业化生产不陌生,对工厂的组织性,纪律性能适应,上手培训比较快,算是个弥补。
    而社会上的新毕业学生,则失去了这方面的优势。
    在这个时代,存在一个在后世无法理解的概念,干部编制!
    在稍微大一点的企业,人事系统都是两套,管理干部的叫组织处或者组织科,管理工人的叫做人事。
    转干,以工代干,都是这个时代的特有名词。干群关系,这个名词就是因此得来。
    正式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大学生到生产线当工人的情况。
    哪怕是一个中专毕业生,他她就是找不到工作,都不会去当工人的。一旦进入这个坑,一辈子就算完了。
    所以光电系只能朝着一些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下手。但这些学校都是企业自办,根本拿不到什么好生源。
    光电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转业兵。比起社会上17,8岁的初中辍学,或者高中生来说,他们相对来说,还算不错,至少令行禁止,另外年龄也合适。
    由于传统行业的不景气,转业兵的工作安置也是越来越困难。光电这边的口一开,那边就开始动作,送了一批人员过来。
    但这种人员,光电也不敢多招,第一批,只是招了几百人试试水。
    ————————
    除了产线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新产线的管理人员也是需要的。
    产业工人没有经验,大家一起培养经验就好。但是管理团队,不是几个月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这种情况,光电系曾经遇到过一次。
    去年光电刚成立,整个公司实际是被张燕一个人,虚张声势撑起来的。随着钱得志与白学成的先后加盟,光电的正规化,问题也就随之缓解。
    但是,这个问题在一年后,再次卷土重来,而且来的规模更加庞大。
    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光电系的非常规发展。
    第二条产线的建设和验收,算是其中的一个诱因。
    尽管全彩的lcd产线,采用的是中试线概念,但就是这样,一条产线涉及到的设备及土建厂房,总价值也接近了两个亿。
    一条lcd产线的总价值,超过了《巨大高科》的全部资产总额。它甚至超过了冰城绝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规模。
    在这种情况下,为这条线服务的人员数量,体系架构,可想而知。
    这个问题,在一号线的时候还不明显。因为当时全彩公司就是这条产线,但当第二条线来临的时候,问题就体现出来了。
    首先,相同的管理团队,需要复制一份。
    其次,全彩内部也出现了架构调整的需要。
    以前,白学成本人既是全彩的总经理,又是产线的负责人,但现在,两者的职责就分开了。
    另外,这条新的产线,由于有其他投资人的缘故,它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子公司,各种财务,库存等,全部要独立核算。
    三号,和四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