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油尽灯枯

      三郎笑道:“祖父, 赦免所有犯人, 就没人给朝廷挖石涅了。”
    刘彻想起来了, 这些年朝廷一直用犯人挖石涅, 表现好的会提前释放, “吾把这事给忘了。”
    “现在还不是冬天, 冬天天天烧木炭, 祖父就会想到同样可燃的石涅。”三郎递个台阶,“祖父,此事就按四郎说的做。”
    刘彻没有回答他, 而是看着四郎,颇为欣慰道,“四郎长大了, 都能为吾分忧了。”
    “孙儿十一岁啦。”四郎道, “明年就十二了,再过几年就像大兄一样大了。”
    刘彻突然看到四郎的下门牙少一个, 险些呛着, 忍着笑说, “是, 四郎都成大小伙子了。”
    “皇上, 摆饭吗?”小黄门进来询问。
    刘彻微微颔首,算是同意。
    饭毕, 大郎、二郎和三郎把四郎送去长信宫,也没去长秋殿, 直接驾车回府。太子下午也没出去。翌日天晴了, 太子才去博望苑。
    午时左右,太子从博望苑回来,到城门口看到曹宗骑马往南去,太子喊住他,“宗儿,干什么去?”
    “舅父?”曹宗下马回禀,“我去找三郎。”
    太子:“找三郎作甚?”
    “我母亲的病又重了。”曹宗道,“想请三郎去给母亲看看。”
    太子问:“太医怎么说?”
    “太医让准备后事。”卫长这几年三天两头生病,曹宗早就做好给卫长送终的准备,如今说出来也没太伤心,叹了一口气道,“我还想试试。”
    太子:“你找三郎,你母亲知道吗?”
    “我没和母亲说,怎么了?舅父。”曹宗问。
    太子想说早两天卫长和史瑶弄得不愉快,卫长现在应该不太想见三郎,毕竟三郎是史瑶的儿子。曹宗不知道那件事,太子犹豫一下,道:“三郎以前说过,医者诊治的人越多,医术就越好。三郎近几年没给旁人看过病,医术远不如太医。”
    曹宗:“舅父说的我都懂,让三郎看一下,我也死心了。”
    “行吧。”太子不再劝,“如果三郎不在府上,你就去大郎或二郎府上找他。”
    曹宗抱拳道:“多谢舅父。”然而,曹宗没在三郎府上找到三郎,也没在大郎和二郎府上寻到他,是在广陵王刘胥府上找到三郎。
    三郎当时正在用饭,卫长的病也不急在一时,曹宗就等他吃好饭,才提出让三郎随他走一趟。
    三郎不喜欢卫长,对曹宗倒是没多大意见。他小时候曹宗不但抱过他,还同他玩过。而曹宗也是平阳长公主的孙子,看在平阳和卫青的面子上,三郎也会跟他走一趟。
    随曹宗到卫长卧室里,这些年其实也没少给人瞧病的三郎看到卫长的脸色,有些意外。没等卫长睁开眼,三郎就退出去,小声说:“油尽灯枯。”
    太医也是这样说的,曹宗也就没让三郎给卫长把脉,亲自送三郎出去。
    三郎没回府,直接去长秋殿。史瑶得知卫长真不行了,一点也不意外,“哦”一声算是回答三郎,她知道了。
    “母亲先前去看她,也看出她不行了?那她怎么还有力气同母亲吵架?”这一点让三郎很奇怪,以致于一路上都在琢磨这件事。
    史瑶:“她没同我吵架,不过倒是有精力耍心机,想让四郎看清我的真面目。也是因为这一点,我看出卫长小心眼。人想活久一点,心态非常重要,显然卫长心态并不好。”
    “母亲的意思她过两天走了,也是抑郁而终?”三郎问。
    史瑶:“可能吧。这事只有她自己知道。”停顿一下,又说,“不过,卫长那个没脑子的,临死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那,母亲去吗?”三郎问。
    史瑶:“我同她说了,上次去看她是我最后一次过去,她走的那天,我就不去了。你们四个去吧。”
    “祖母那边?”三郎提醒道。
    史瑶扯了扯嘴角,“你祖母知道我讨厌卫长,我不去也不会怪我。”
    两天后的夜里卫长走了,第二天早上婢女发现时,卫长的身体都凉了。卫长是刘彻的第一个孩子,卫长小时候刘彻十分疼她,长大后还把卫长许给他最喜欢的女兄,平阳长公主的儿子。
    卫长的死,刘彻十分难过,收到死讯,刘彻就同皇后去卫长府上。随后,太子领着四个儿子过去。刘彻回到宫里才发现史瑶没过去,当时皇后还没回椒房殿,刘彻便问,“太子妃是不是不舒服?”
    “没有吧。”皇后不解,“陛下何出此言?”
    刘彻:“太子妃今日为何没去送卫长?”
    “卫长不想见她。”皇后疼卫长,她更疼太子,因为没有太子,刘彻也不会封她为后。再说了,史瑶给她生四个孙子,对她也很恭敬,于情于理,皇后都会向着史瑶,“太子妃知道这一点。”
    刘彻:“为何?”
    “太子和太子妃感情最好时,卫长想往太子身边塞人,太子不要,回去还把这事告诉太子妃了。”皇后道,“妾身听说后,把卫长叫到椒房殿数落她一顿,卫长认为妾身向着儿媳,不向着她,就开始讨厌太子妃。”
    刘彻皱眉道:“卫长真是多事。等等,是不是常融陷害据儿,朕误会据儿,给他挑几十名宫女,卫长见朕这样做,才往据儿身边塞人?”
    “不是。好像是大郎一两岁的时候。”皇后道,“过去太久,妾身也记不清了。”
    刘彻惊讶:“那么早?”
    “是呀。”皇后苦笑,“鄂邑在她之前也做过那种事。”
    刘彻恍然大悟:“难怪太子不爱出宫,也不爱同他姊妹走动。”
    “据儿不爱出宫,不止是因为几个公主。”皇后道,“旁人也想往据儿身边塞人。据儿的性子皇上也知道,据儿觉得太子妃很好,又不好拒绝别人,没事就呆在宫里。”
    太子为何喜欢呆在宫里,皇后并不知道,但她不介意刘彻这样误会,省得刘彻往其他方面怀疑。而太子又很老实,从未在刘彻背后搞过小动作,刘彻还真信了,“这个据儿,他可是太子!”
    “妾身也提醒过他。”皇后道,“据儿大概觉得没必要为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女子,伤了身边人的心吧。”
    刘彻:“他将来是皇帝,瞻前顾后如何治理国事。这事朕知道了,朕会找太子谈谈。”
    “妾身回椒房殿?”皇后询问。
    刘彻颔首:“你回去吧。”
    “皇后,皇上会训殿下吧?”出了宣室,云圆就小声问。
    皇后:“会的。”
    “那,那皇后为何还要那样说?”云圆不解。
    皇后扭头看一眼长乐宫方向,“我和皇上都老了,太子不能再面慈心软。”
    “殿下向来仁厚,皇上训殿下,殿下也很难做到皇上那般杀伐果断吧。”云圆道。
    皇后:“太子不用像皇上,像先帝也行。”
    “先帝?”云圆仔细回想,“年少时拿棋盘砸死吴国太子,后来更是气死周亚夫,那位狠起来比皇上还狠啊。这么一说,婢子突然觉得代王很像先帝。”
    皇后停一下,认真想想,“大郎十来岁一剑杀死江充,十七岁领兵杀死匈奴单于,是挺像的。”
    “婢子还觉得胶西王很像文皇帝,九江王很像殿下。”云圆道。
    皇后忍不住笑了,“照你这样说,太孙像皇上了?”
    云圆尴尬笑笑:“婢子胡乱猜的。”
    “真如你所言,以后有大郎和三郎辅佐太子,太子不改变,我也不担心他被身边人左右。”皇后道,“明日去请代王和胶西王,就说我想他们了。”
    翌日,大郎和三郎到椒房殿,太子也到宣室。皇后为两个孙子准备许多吃的,刘彻连张椅子都没给太子准备。
    大郎和三郎在椒房殿吃着东西,喝着清茶,同皇后唠家常的时候,太子正站在刘彻面前聆听教诲。兄弟二人吃饱喝足去椒房殿,太子也蔫头耷脑回来了。
    史瑶看到父子三人表情截然不同,十分纳闷,“出什么事了?”
    “没出什么事啊。”三郎道。
    太子:“没出事。”
    “那你们怎么这个样子。”史瑶指一下太子,又指一下大郎和三郎,让他们自己看。
    太子发现两个儿子很高兴,眉头一挑,“是不是你们在你们祖父面前说孤心慈手软,连底下人送的女人都不敢拒绝?”
    “谁又给殿下送人了?”史瑶忙问。
    太子:“没有谁。”
    “没有谁殿下怎么会知道有人给殿下送人?”史瑶道。
    太子:“这事是父皇说的。”
    “父皇为何会知道?”史瑶又问,“说明还是有人,而且不止一个。否则不会传到父皇耳朵里。”
    太子:“不是传到父皇耳朵里,是他俩告诉父皇的。”
    “你俩知道居然不告诉我?”史瑶转向两个儿子,“还跑去告诉你们祖父——”
    大郎连忙打断:“母亲,我们不知道。”
    “你们三天两头去博望苑,连这事都不知道?”史瑶道,“那你们去博望苑干什么?”
    大郎张了张嘴,无奈地说:“我们没有经常去博望苑。再说了,也不一定是博望苑的人送的。父亲天天在长信宫和一些士大夫议事,说不定是他们想给父亲送人。”
    “对,你说得对。”史瑶连连点头。
    太子头疼,不禁拔高声音:“对什么对!”
    “你说对什么对?!”史瑶道,“事情都闹到父皇跟前,你还好意思吼我?”
    太子扶额:“我,我什么时候吼你了?”
    “刚刚啊。”三郎小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