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1页

      姚大少爷以前就觉得自己是姚三爷成亲之前就有的庶长子,那么姚三夫人忽略自己,那也正常。姚三夫人没有多折腾他就不错了,姚大少爷顶多就是有时候怨恨姚三爷,怨恨姚三爷怎么就管不住下半身。
    现在想想,姚大少爷就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是南安伯对不起三房。姚大少爷不能因为自己是南安伯的亲生儿子,就觉得自己的身份高点;他同样不能觉得三房的人就应该对他好点。
    姚大少爷没有冲到南安伯的面前质问南安伯,他不想把事情闹大。要是这一件事情闹出去,那就是南安伯府的一大丑闻,南安伯夫人也不可能对他多好,怕是其他人也觉得他不懂事。
    便是他回到了大房,他又能得到什么呢?他不过就是一个庶子罢了!
    姚大少爷太明白这一点了,所以他不能挑明,他只能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那地虽然不是在城郊,还是在城里,但也有些远。”姚大少爷继续道,“孙儿便想干脆住到那附近,也方便为那些学生解惑。”
    “兄长如此想,定然是个好老师。”姚锦瑟笑着道,“祖母,您看呢?”
    “你都这么说了,祖母还能如何说呢。”老太太本身就不打算反对的,她清楚地知道姚大少爷的身世,也知道三房对姚大少爷的态度。
    这个家迟早是要分的,只不过是她这个老太太还在,才没有散。老太太认为姚大少爷搬出去未必就不好,家里的屋子给姚大少爷留着,等他休沐了也就过来,也算是没有分家,那么其他人也就没有什么话可说的。
    “都起来吧,也别跪着了。”老太太道,“你们随时都能回来,又不是不能回来,就当你们出门去做事便是。”
    姚大少爷起身,顺带扶着张氏。姚大少爷早就预料到老太太会同意,想过老太太不大可能为难他,当他见老太太这么容易就同意了,心老太太必定知道他的身世。
    其实按照岁数,要把他安在姚二爷的身上,更不容易让人怀疑。姚大少爷知道自己不能那么想,姚二爷是嫡出的,填房嫡出也是嫡出,老太太怎么甘愿让她自己的儿子去认原配的儿子的庶长子呢。
    在三房挺好的,姚大少爷想要是自己在二房,那就破坏了姚二爷夫妻的感情了。二房的人那么好,他不能多去想,是南安伯的错,其他人本来就不应该承担这个错误。
    至于那个给他写信的人,姚大少爷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只希望那个别把这一件事情捅出去。
    第48章 写信之人   你是不是知道她不能生了……
    谁给姚大少爷写的信,姚大少爷不知道,他想的是若是那个人想要闹大,大可以直接在外面散播留言。根本就不需要寄信给他,既然让人给他送信了,那就是看他自己的主意。
    姚大少爷希望这个人对南安伯府没有恶意,他现在确实不喜欢南安伯,可其他人很无辜。
    “祖母。”姚大少爷又跪下来给老太太磕头。
    “起来吧,起来吧。”老太太有些不明所以,总觉得这个大孙子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是不是知道当初的事情了,“一会儿,你留下,我跟你说两句话。这么多年,也极少跟你说说话。”
    老太太想要是姚大少爷知道了什么,这个大孙子会记恨上二房吗?她不怕别的,就怕姚大少爷记恨上二房。
    反正她不可能让姚大少爷记在二房的名下,就算重来一次,也不可能。
    老太太不管姚大少爷的品性如何,好也罢,坏也罢,这都跟二房没有关系。
    说来也可笑,当初老南安伯还说姚大少爷会好,要是二房养好了,对二房也有好处。老太太当时就觉得很可笑,自己的儿子不会自己娶妻生儿子么,干嘛就得要大房的庶子啊,还是一个婚前庶子。
    “祖母有话跟大堂兄说,你们说。”姚锦瑟笑道,“正好我那边晒了不少花茶,大嫂过去拿点吧。”
    “多谢三妹妹了。”张氏自是跟着姚锦瑟一块儿走。
    当姚锦瑟等人离开之后,老太太示意身边的婆子去看守外面的门,别让外面的人进来。
    “说,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老太太直接问,没有跟姚大少爷绕来绕去。
    “孙儿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孙儿是大伯的亲生儿子。”姚大少爷没有隐瞒,“前几日,孙儿接到一封信,信上写了孙儿的身世。说是孙儿是大伯婚前和一名丫鬟生的庶长子,为了避免影响大伯的亲事,祖父便打算把孙儿给二伯父,二伯父不愿,这才到了三房。”
    姚大少爷没有隐瞒老太太,老太太确实不是很关心他,可是老太太也不关心大房的人。老太太就是关心二房的那些人,明明白白地偏心,从来没有给过他们希望,从没有让他们觉得老太太是一视同仁的。
    “你如何看?”老太太问。
    “这事怪不得二伯父,孙儿本就不是二伯父的孩子。”姚大少爷道,“这些年来,三弟也时常寄一些东西与我,帮了我不少。我如何能恩将仇报,认为二伯父当初就该收我当儿子呢?”
    姚大少爷明白这一点,不能怪错了。
    “你能这么想,最好不过。”老太太就是担心姚大少爷想岔了,“你大伯父那边,也就是那样了,别去多想。你就跟你媳妇好好在外面过日子,逢年过节再回来住几天。至于那写信的人,且看后面还会不会有其他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