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问对(一)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儒家之士,一向奉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国君为理想中的明君。
    年轻时候的嬴政,应该符合儒家眼中的明君要求。
    读过李斯的《谏逐书》后,嬴政赞叹有加,既欣赏李斯的书法,也惊叹李斯的文笔。
    嬴政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立即停止逐,派人追回尚未离开秦国国境的卿,尽都官复原职。
    李斯与魏缭两人,则被郎卫径直带到了咸阳宫。
    “爱卿的一篇《谏逐书》,足可流传万世也!”
    去而复返的李斯,尚未走进嬴政跟前,便听见了嬴政爽朗的笑声。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国没有产生著名的思想家,但并不代表秦人并不注重文化。相反,秦国继承了周人的地盘,周人的文化同样融入了秦国。
    春秋时期,晋国使臣魏相写就的《绝秦书》,将秦晋两国的战争责任,一股脑的推倒秦国头上。秦人跟战败的德国人一样,百口莫辩。事后,秦人拿着《绝秦书》,虽然不同意里面的内容,但却纷纷赞叹魏相的文采一流。
    古代的舆论,掌握在读书人手中,一篇好文章,起到的作用,有时候不下于十万兵马。
    “臣肺腑之言,幸得大王赏识!”
    李斯拱手作揖,心里却十分满意。他的政论水平,或许不然师弟韩非,但韩非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优美的文章。
    “你就是自诩有商君之才的魏缭?”
    安抚了李斯,嬴政转过头来,收起了脸上的微笑,冷声问道。
    蒙恬退在一旁,悄悄打量着魏缭,只见魏缭风轻云淡,丝毫没有受到嬴政王霸之气的震慑。
    “商君之才,分为文才、治才和兵才,我魏缭的文才和治才或许比不得商君,但军略之才,我窃以为,商君不及魏缭也!”
    “商君大才,先生自信在军略上胜过商鞅,也不怕闪了舌头!”嬴政熟读秦国档案,商鞅的事迹了然于心,当然明白商鞅是像吴起一样的全才,虽然兵事上比不了吴起,但在治国能力上,却超出吴起太多。
    秦军的新军组建,战法战阵,商鞅亲自经手,并留下了兵法,严格规定了各项制度。其中,有一条令蒙恬印象特别深刻,商鞅规定,遇到下雨,士伍打伞的时候,只许用右手,伞的颜色,只许用黑色。
    正因为商鞅确定了严格的制度规定,秦人严格遵行,秦国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的遗憾。
    “先生有什么可以指教寡人的?”
    魏缭显得很高傲,让嬴政很不舒服,但这个时代,自以为有才的人,谁没有几分傲气呢。冯媛投奔孟尝君的时候,对孟尝君也很不气。
    “当今之世,以秦国之强,统一天下之势已成,即使六国合纵,也很难逆转。但智伯、夫差、闵王的教训,不可不防,只要大王舍得财物,贿赂六国之人,已知其谋,得帝业可成!”魏缭缓缓开口说道。
    嬴政听了之后,没有任何表示,而是看向了李斯。
    李斯曾向嬴政提出过贿赂六国大臣的建议,嬴政拨出欠款,由李斯负责实施。魏缭提出的计策,跟李斯的相比,似乎没有什么两样。
    魏缭不会就这点水平吧?仅仅这样,可不能打动嬴政。蒙恬皱着眉头,想着这个魏缭会不会徒有其名。
    “先生的谏言,斯已向大王提出也!”李斯挺直了身子,对着魏缭说道。
    “魏缭敢向李大人请教?”
    “斯向大王提出,贿赂六国豪臣,不能贿赂,则刺杀之,以离间其君臣,则可破坏六国合纵。”
    “敢问进展如何?”
    “时日尚早,倘若给李斯足够的时间,李斯定可完成大王的嘱托!”
    李斯硬着头皮,话语里充满了自信。
    “哈哈,李大人妄言也!”魏缭摇了摇头,开口说道,“六国豪臣,在做亡国之臣,还是六国权臣之间,还是分得比较清楚的。若按李大人的方略,贿赂六国豪臣,不说要花费多少金钱,只怕豪臣收了财物之后反悔,李大人又如何应付呢?”
    魏缭来自魏国,了解六国的情形,六国的豪臣,天地庄园无数,封地有私兵,府里有侠,李斯的做法,只会平白浪费钱财。
    “李大人行刺之法,若六国以此报复秦国,李大人又该怎么办呢?”
    蒙恬那眼睛瞧了瞧嬴政,他心里清楚,魏缭说的,并不是耸人听闻,若干年后,就发生了荆轲刺秦的事件。
    “······”李斯有些理屈词穷,他不得不承认,他向嬴政提出的策略,确实有些想当然,但李斯也是好面子的人,不愿意认错。
    “依先生之见,又该如何?”
    嬴政没有让李斯难堪,也没有责备李斯的意思。采纳李斯建言的时候,嬴政尚没有亲政,算是对李斯的拉拢。李斯身在丞相府,监视着吕不韦,嬴政能顺利夺回国君的权力,李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贿赂六国之人,六国庙算,入得六国国君的耳,也要进入大王的耳里。”魏缭击倒了李斯,开始侃侃而谈,“要想得到六国朝堂上的消息,并不需要贿赂大臣,只需要贿赂大臣的书童或者贴身奴仆就行了。身份光鲜的人,有时候并不重要,小人物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简简单单的贿赂六国之人,获取六国内部情报的方略,应该如何实施,魏缭讲得很详细。在他的规划里,秦国应当在六国建立情报网络,将六国大臣家的仆人、小妾发展成为秦国的间谍,着重收买看守城门的城门监。
    如此一来,既不会引起六国的警觉,还节约了收买的成本。
    落在后世,魏缭至少也是戴笠一般的人物吧!
    蒙恬的背上,不由得流出了冷汗,这个魏缭,幸好没有得到六国的重用,否则,蒙恬就得怀疑,蒙府的门,会不会有六国的间谍。
    不过,与李斯的方略相比,魏缭的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历史证明,小人物往往更容易收买。李世民筹划政变的时候,选择收买李建成手下的小人物,比如守卫玄武门的常何。而李建成呢,却派人去收买尉迟敬德,用**想想,也不可能成功。
    后世的一些官员,自身没有问题,很难收买,但他身边的司机、保姆、秘书之类的,收买起来,就容易多了。
    “先生说得不错,李爱卿的构想没有问题,只是先生,将收买六国的方略,变得更加完善。”
    嬴政算是认同了魏缭的谋划,眼里露出了些许笑意。
    秦人立国以来,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山东情报的收集。秦人的奸细,素质一流,天下闻名。春秋的时候,晋国抓到一名秦国奸细,将其吊死。但没有想到,这位没有留下名字的间谍,闭气技术一流,没有死亡,醒转过后,逃回秦国,顺利传回了情报。
    自此以后,各国抓到奸细,再也没有选择绞刑,而是选择斩首。
    嬴政手里就掌握着一直情报队伍,只是这些间谍探听消息的手段,还停留在暗中打听的原始阶段。若按魏缭的方略,打入六国大臣的家庭内部,六国朝堂上的消息,在秦国面前,再也没有秘密可言。
    国内内战的时候,蒋介石手里的情报,***的手上同样有一份,没准还会更详细。间谍潜伏到这个程度,国民党要想打赢内战,那可真是没天理了。
    秦国国力强盛,六国本来就弱,再失去了保密的情报,六国就再没有逆转的可能。
    “先生自比商君,当知晓秦国的目标,意在统一六国,实现天下归一。”嬴政不由得坐直了身子,郑重的请教,“用兵之道,奇正结合。收买六国之人的方略,算是兵法上用奇的一面,先生可有攻灭六国的正略?”
    要想统一天下,最终还是得靠战场上的胜利,光靠道德感化,肯定做不到。
    嬴政现在已经亲政,手握大权,迫切的想要向东用兵,扫灭六国,结束战乱。早在邯郸的时候,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嬴政心里便有统一天下的心志,而在他回到秦国之后,这个心志就更加强烈了。
    忍耐了这么多年,雄心勃勃的嬴政,目光早已放眼天下。
    蒙恬悄悄的挪移着膝盖下的褥垫,侧耳倾听。
    李斯眼里充满了不服气,但心里却感到十分好奇。他曾数次主张急并六国,速速攻灭韩国,自认为得计,但却始终得不到秦国朝臣的一致赞同。或者说,他没有完全说服秦王嬴政。
    那么,魏缭会提出什么样的灭国方略?
    魏缭眯着眼睛,似乎在闭目养神,又似乎在观察着嬴政的神态。
    大殿里鸦雀无声,静得针落可闻,只有明亮的青铜灯上,摇曳着些许灯花。
    不知不觉,大殿中已经有了暮色。
    “大王,秦国东出,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成就亘古之业,臣有上中下三策。”
    魏缭的眼睛缓缓睁开,露出了三根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