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43页

      然后……也没轮到胡才人,皇帝来了她的清凉殿。
    卫嘉树:又要损失一枚药丸了。
    她努力扬起笑容迎接皇帝,“新人才入宫,皇上怎的来了嫔妾这里?”
    宣承熠审视地打量着她的脸蛋,数秒钟后,才笑着打趣:“朕这不是怕你吃醋么!”
    卫嘉树听出了皇帝话语里的探究之意,笑靥不由更加甜美:“嫔妾自是盼着皇上常来,却也不好吃新妹妹们的醋。”
    宣承熠淡淡“嗯”了一声,“朕知道你贤惠大度!”
    卫嘉树:狗皇帝真是愈发不好伺候了!
    她立刻嗔瞪了皇帝一眼,“皇上来了嫔妾这里,怎的竟不高兴了?您若是心里还惦记着姝色绝丽的胡才人,就只管回去翻牌子就是了!”
    宣承熠终于“噗嗤”笑了,“你呀,终究还是小心眼儿了!”
    卫嘉树:可算是哄好了!
    宣承熠忽的又问:“胡氏长得很美吗?”
    卫嘉树笑着打趣道:“嫔妾今日去丽妃娘娘那儿瞧见了,端的是娇媚动人!”
    宣承熠忽的附耳在她耳畔吹了一口热气:“还能有你动人?”
    卫嘉树:这么快就要开车了?
    卫嘉树娇柔一笑,“皇上容嫔妾去沐浴更衣。”
    宣承熠眼底的神采忽的黯淡了几分,但他还是点了点头,“去吧,别让朕等太久。”
    沐浴自然是要的,但更要紧的是赶紧吃药啊!
    第201章 贤嫔来提亲
    也不晓得狗皇帝是不是故意的,一口气在她的清凉殿留宿了三个晚上,然后歇息了两日,才翻了其余三个新人的牌子。
    这也着实叫后宫新人旧人们见识到了卫良嫔是何等得宠,哪怕美艳如胡才人,亦不能动摇其恩宠。
    只不过,添了新人之后,却少不得动摇了其他旧人的恩宠。
    比如说,慧嫔。
    新人入宫前,慧嫔顾氏是仅次于卫嘉树的得宠嫔妃。
    但新人一入宫,慧嫔的侍寝次数直线下降。
    一整个九月里,卫嘉树六次侍寝,其次是新晋的胡才人,侍寝了足足四次,再次是顾才人、刘采女和姜采女,分别也有两次之多,而慧嫔只侍寝了一回。
    更令慧嫔糟心的是,她费尽心机才安排入宫的小妹顾燕羽,不但没有得到皇上的另眼相看,甚至还被那狐媚子胡氏压了一头!
    “奴婢听说,慧嫔嘴上都起了火泡呢。”宫女青罗附耳禀报。
    卫嘉树吃着蜜桔,忍不住笑了,这个慧嫔啊,就是太能钻营了。
    英落姑姑笑道:“倒也不怪慧嫔生气,胡才人自承宠之后,就多去鸾华殿请安。”
    是了,慧嫔跟贵妃的宿怨可不浅呢。
    胡才人如此巴结贵妃,慧嫔可不就是要气坏了吗?
    正在此时,路惟忠快步跑了进来,他躬身见了一礼,满脸堆笑地道:“娘娘,奴婢回来了。”
    卫嘉树连忙放下手中还没吃完的蜜桔,昨儿是路惟忠旬休之日,卫嘉树便做了一回黑心老板,叫路惟忠加班去了。
    嗯,毕竟路惟忠的私人小宅子似乎在四九城里,如今住在行宫,只一日的休假,就算是起码来回便要大半日。所以,卫嘉树给了路惟忠一些“加班费”,额,也就是赏银,又叫他带上些宫里特产的好东西——比如说贴着上用鹅黄签子的上等绸缎、刻着内廷造办处印记的首饰,以及太医局调配的丸药。
    绸缎首饰是赐给陆姨娘和星隅的,丸药是给瘸了的卫渣爹的——毕竟她也得做做样子。
    做宠妃的这两年,卫嘉树这是第一次主动跟卫家联系。
    路惟忠道:“娘娘请放心,公子如今转学新理科,读书勤勉,学业有成,卫老爷他……已经能扶着拐杖走路了。”
    卫嘉树淡淡嗯了一声,“我叫你转达的话,你可都转告了?”
    路惟忠连忙点头:“奴婢跟老大人说了,男子先立业后成家,公子既然转学新理学颇有成效,就更应该专心读书,考中举人再谈婚事不迟。卫老爷他……当时脸色有些不悦,约莫是老人家盼着抱孙子吧。但卫老爷还是应允了。”
    卫嘉树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她还真担心卫勋不管不顾,非要给星隅娶妻呢。
    路惟忠又低声道:“奴婢还私底下打听过了,最近这一年半载,时常有媒人登临卫府,都是给小公子说亲的。其中有官宦之家,不过官职都不高,另外还有好几家皇商世家,想要把女儿许给小公子为妻呢。”
    “皇商?”卫嘉树脸色一变,“难不成是吴家?!”
    路惟忠急忙摇头:“那倒不是,是为皇家打理香皂生意的曹家,还有制水泥崔家。”
    香皂水泥,都是宣太祖苏出来的东西。但以皇家的身份,总不好亲自下场做生意,所以宣太祖就把这些“专利”交给了一些商贾经营,按照每年的营业额,需向皇帝缴纳一定比例的“专利费”。
    所以这些个皇商,无不赚了个盆满钵满。
    擦,以卫勋的德性,保不齐还真打算把星隅卖给这些个皇商做女婿呢!!
    路惟忠道:“曹家和崔家都许诺了不菲的嫁妆呢,动辄是良田千顷,而且还可以日后充作祭田!”
    充作祭田?这根直接给卫勋挥霍没什么区别!
    卫嘉树脸色黑漆漆的,幸好老娘早早打了预防针,要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