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213节

      “嗯,全色的技巧你都懂了,无非是多试色几次,你慢慢来,不用急。”
    向南点了点头,想了想,又说道,“全色之后的接笔,也由你自己来做。”
    “老师,接笔……”
    这一下,康正勇确实有些方,他都不了解这幅古画的作者高翔的画风,怎么接笔?
    “我说了,我不急,你慢慢来。”
    向南瞥了康正勇一眼,慢吞吞地说道,“不了解作者,那就去查资料,不懂画风,那就多看他的作品,多了解一下这些作品诞生的背景。”
    “还是不懂的话,那就临摹他的作品,等你什么时候能做到以假乱真,那就可以开始接笔了。”
    康正勇:“……”
    临摹到可以以假乱真?
    我这是一辈子都要跟一幅画较劲到底了吗?
    向南倒是没有管他具体怎么做。
    身为老师,给学生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就可以了,至于具体怎么实施,那就看学生自己怎么选择了。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适用的方法也不会一样。
    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将康正勇扔在一边,向南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前,准备开始修复古陶瓷。
    上次从闫思远那里,一次性拿来了十五件古董文物,其中有十二件都是古陶瓷器物,只有三件是残损的古书画。
    到现在,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大部分残损的古陶瓷器物都修复完了,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实际上,闫思远的这一批残损古董文物,总共也才一百来件,向南前前后后修复的,加上这十五件在内,都已经修复了四分之一的量了。
    更何况,这一百来件残损古董文物,其实还有一部分并不是古陶瓷和古书画。
    这么一算的话,闫思远那里,实际上也没多少残损的古陶瓷和古书画了。
    想到这里,向南也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闫思远这个收藏家的家里,也快没有“余粮”了啊。
    ……
    第二天,康正勇还是坐在窗户边上,拿着调色盘,在小心翼翼地调制着颜料。
    那幅高翔的《山水》立轴图,依旧贴在纸墙上,至今还没有全色。
    康正勇也是憋了一股劲,想要努力做出至少“三面光”的效果来。
    这对于他来说,也算得上是一道关卡了。
    过了,也许他的修复水平从此就上了一个新台阶;没过,那他依旧还是在原地踏步。
    眼看着文物修复工作室的装修,在一天一天地完善着,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要开业了。
    如果到了那时候,他还是初级修复师的水平,那他在工作室里,也就只能做做烧水、扫地的活了,对老师向南想有多大的帮助,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康正勇心里也很急。
    康正勇坐在那边调制颜料,向南也安静地坐在工作台前,手里把玩着一件有些残损古陶瓷器物。
    这件古陶瓷器物,论市场价值,算不上太贵重,是一只清代雍正朝斗彩团凤纹高足杯。
    在前些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只口径为8.9cm的清代雍正年间的斗彩团凤纹高足杯,其最终的成交价为28.75万元。
    这种价格的陶瓷器物,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艺术品市场里,确实算不得太贵重。
    但向南脸上的表情依旧显得很郑重,对于文物,在他看来并无贵贱之分,都值得他珍而重之。
    他要做的,并不是为文物标价,而是将文物修复,让那一段历史延续。
    当然,如今还要再加上一点——
    他得修复得慢一点,要不然,他得“断供”了啊!
    第269章 这次恐怕要糟
    斗彩又称逗彩,它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
    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的烧制相比较单一的釉下彩或者单一的釉上彩而言,是比较复杂的。
    它需要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再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
    明代成化斗彩,以其秀雅精细而闻名于世,后世各朝官窑竞相追仿,以清代雍正年间的官窑仿品最为精妙,“于形似之外,更求神肖”。
    雍正皇帝对仿成窑的重视,使得雍正斗彩器独步于清代,其中又以小件器风格最为俏丽典雅。
    向南手上正在把玩的这件斗彩团凤纹高足杯,器形小巧可爱,比例匀称,在成化斗彩高足杯的基础上显有创新,器型新颖,纹样别致。
    高足杯的外壁上,装饰有斗彩团凤纹,整器的纹饰描绘细致,釉彩莹润,可以称得上是雍正斗彩官仿官之佳作。
    当然,向南在观察这件高足杯时,除了品鉴它的艺术之美外,还在思考如何将它完美修复。
    这件高足杯,并没有裂成碎片,而是在口沿处缺了一大块,就如同被人咬了一口一般,整个器型完全被破坏了。
    要将它配补完整,其实也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仿釉。
    单一的高温釉下彩或单一的低温釉上彩,实际上并不难仿釉,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就要复杂得多了。
    尤其是,这件斗彩团凤纹高足杯,颜色靓丽,不仅有青花的天青色,还有柠檬黄、石榴红等多种颜色混杂,光是调制颜料,就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先不管它,把前面几道工序慢慢做完再说。”
    观察了片刻,向南还是决定先动手配补高足杯的残缺部位,至于仿釉,等到了那一步再说好了。
    斗彩瓷器,向南修复得并不算多,如今碰到了一件,自然喜不自禁。
    最重要的是,斗彩仿釉,很消耗时间的呀,这一件斗彩团凤纹高足杯,可以玩几天了。
    心里这么想着,向南手里的动作也不慢,将高足杯细细地清洗了一遍,便开始准备配补残缺的部位。
    由于这件高足杯,并没有残片,只是口沿处缺了一个大口子,因此拼对粘接这一步,就省略掉了。
    在古陶瓷修复中,一般都采用石膏配补法和复合材料配补法。
    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配补材料硬化时间短,在考古性修复和展览性修复中,使用较多。
    而在商业修复中,往往采用硬度更高、契合性更好的陶补、瓷补,以及插接这三种方法。
    陶补和瓷补,就是用陶土或瓷土做原料,按照器物的残缺部位制作出坯胎,再烧制成所需的陶片或瓷片,然后直接粘接到器物上。
    插接,则是一种二合一的修复方法。
    它是把两件或多件品种、纹饰相同的器物,各取其完整的部位,采用各种手法将它们拼成一件完整的器物。
    制模套模,是陶补和瓷补的基本操作,在这一道工序上,向南是轻车熟路,很快就用瓷土制作出了和高足杯缺口差不多大小的瓷土坯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地域的不同,瓷土也分很多种的,不同的瓷土,烧制出来的坯胎胎质、颜色并不一样。
    因此,瓷土的选择很重要,尽量选择待修复器物所使用的瓷土来制作坯胎,以保证烧制出来的瓷片的胎质和颜色与原器物一致。
    这件清代雍正年间的仿成化斗彩团凤纹高足杯,属于官窑作品,也就是出产于西江省景市官窑。
    据清代督陶官唐英在《陶冶图说》中所述,色纯质细的瓷土,是来自于徽州祁门县,西江省饶州府属内的高岭、玉红、箭滩等数种瓷土在当时只能做粗器或者“参和”祁门来的瓷泥进行制造。
    因此,向南很容易就可以挑选出合适的瓷土,来制作高足杯残缺部位的瓷土坯胎。
    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制作出来的瓷土坯胎,可以略比高足杯残缺部位大一点,厚一点,即便烧制出来的瓷片大了厚了,那也可以磨掉一些。
    但如果做小了,那就没得补了。
    坯胎做好之后,向南便将它放进修复室角落里的一个八角形的小型电窑炉里,插好电源,设置好温度,便摁下了启动键。
    这种小型电窑炉,是城市里很多陶艺馆的标配,价格也不贵,几千块钱。
    自从决定开设文物修复工作室之后,向南便在网上订购了一台,这样一来,陶补、瓷补所需的陶片和瓷片,都可以自己烧制了。
    方便得很。
    坯胎的烧制需要一段时间,向南也没坐在那儿干等着,顺手拿起另一件前些天没修复完的古陶瓷,继续低头忙活了起来。
    向南在忙,另一边的康正勇也在忙。
    在调色、试色,试色、调色中反反复复了无数次之后,康正勇总算是调制出了和《山水》立轴图底色相接近,但又略略有些浅的颜色,正式开始了全色工作。
    这只是第一步,实际上,每一个残损之处的底色,由于年深日久等各方面原因,实际上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康正勇还要一遍一遍加深颜色或减淡颜色,之前调制出来的,只能算是基准色而已。
    两个人在同一间修复室里,各自安静地忙碌着,一直忙到太阳西斜,康正勇忽然长舒了一口气。
    向南听到响动,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
    “怎么?全色完成了?”
    “花了两天时间,总算完成了。”
    康正勇点了点头,有些忐忑地说道,
    “老师,您帮我看看?”
    两天时间完成全色,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这还是因为这幅古画残损之处并不多,如果再残缺得厉害一些,花上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来全色,也不过分。
    “好,我来看看。”
    向南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一旁的毛巾擦了擦手,这才站了起来,来到了这幅古画的面前,仔细地察看了起来。
    看到向南左看看,右看看,还站在椅子上从画面的上方往下看,康正勇一脸紧张。
    这一次全色,他可以说是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调色试色也是最多的一次,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只是,老师向南自身的水平太高,自己跟他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他所感觉的良好,在老师的眼里,会不会破绽百出?
    要是达不到老师所说的“至少三面光”的要求,那岂不是辜负了老师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