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6页

      皇后与临澜王就是被几个皇子斗下来的。
    据说当年皇后被陷害用巫蛊之术诅咒先皇,在证据确凿之下, 皇帝只能被逼废了皇后,而后身为太子的临澜王也被废了。
    但皇帝十分疼爱临澜王, 所以就算废了太子,却也还是封了太子为临澜王,赐给了他最富饶的领地。
    可临澜王还来不及带着自己被废的母亲离开京城, 前往领地生活,先皇突然就病倒了,这时各位皇子的斗争也都浮上了水面。
    而就在先皇临终之前,他突然查清, 除了六皇子之外,其他几位皇子与其母亲都有掺和陷害皇后与临澜王之事,便在临死之前将那些皇子与其母亲都处死了。
    最后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先皇只能将皇位传给了六皇子,并嘱托六皇子一定要将当年巫蛊案子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可先皇撒手人寰后,登基为帝的六皇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帝因察觉到临澜王有反心,不但没有为他澄清真相,还不愿放他回封地,而是将他圈禁在了京城。
    六皇子作为主角,从他的视角来看,他做的也确实算不上错,放临澜王去封地显然就是放虎归山,他好不容易登基为帝,又怎么会犯这种愚蠢的错误
    而且临澜王还要比他名声言顺多了,母族也十分强大。
    能坐上那个位置的人,哪能一件坏事,一件亏心事都没做过,所以六皇子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但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就做得很微妙了。
    而且所有皇子都在斗,六皇子就真的什么都没做,白捡了一个便宜吗?
    如果他真的什么都没做,为什么会在太子还没废的时候跟李清碧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所以苏绵绵更倾向于,六皇子也做了什么,但藏得很深,没有人查到他身上,所以登基后他才会那么果断直接圈禁了临澜王。
    实际上京里像苏绵绵这么想的人不是没有,所以人们才对临澜王讳莫如深,谈都不敢谈论他,生怕惹了现在的皇帝陛下的眼,更别说是去找他了。
    也是因此,苏绵绵提起要去看这位临澜王的时候,两小的才这么震惊。
    “李清碧”身为皇后却偷偷跑去见临澜王,这跟背叛皇帝陛下有什么区别?
    可苏绵绵却不怎么在意两小的那剧烈的心理活动,执意要去见一见那位传说中芝兰玉树的临澜王。
    她想看看,这个临澜王是不是比现在这个狗皇帝更适合做大盛的皇帝,如果是的话,她就很可能跟临澜王合作了。
    “不用那么害怕,我只是过去跟临澜王说几句话而已。”
    苏绵绵带头走在了前面,红鸢与阿桂又不能不跟,便只能胆战心惊的跟了上去,而布日固德压根就没有其他想法,一门心思跟着苏绵绵,他那两个亲信又一门心思的跟着他,倒是比红鸢和阿桂果断多了。
    一行六人没一会儿就来到了临澜王府外。
    临澜王既然是被圈禁的,那肯定是不能自由出入王府的,就是想要来看望临澜王的人都不能想来就来,必须得先求得皇帝的旨意,而临澜王府门前也有着很严密的守卫,所以苏绵绵一行人当然不能大喇喇的进去。
    不过苏绵绵压根就没想要就这么进去。
    到了地方后,苏绵绵便跟身边的两个人说:“我自己进去,你们在这等着。”
    还不等两人反应过来,苏绵绵便朝旁边走了,显然是不想走寻常路,准备翻墙进去。
    布日固德吩咐身边的两个亲信保护红鸢与阿桂,立刻跟了上了苏绵绵,要与苏绵绵一起进去,苏绵绵看了布日固德一眼,没说什么,直接就原地跳得老高,跳进去了里面。
    布日固德武功不俗,很快也跟着跳了进去。
    两人落在了里面的房顶上,脚步跟猫儿似的几乎没有什么声音,没过一会儿,苏绵绵就利用神识作弊,找了想找的人。
    临澜王的母亲先皇后与先皇一片情深,在先皇去世后便也跟着去了,那时候临澜王还小,并未成亲,也没有子嗣,所以现在王府里只有临澜王一个主人,王府中其他的人,便都是负责监视和照顾临澜王的下人。
    苏绵绵直接用神识弄晕了那些看着临澜王的人,才带着布日固德跳了下去,来到了临澜王身后。
    临澜王原本正在自家院子里的池塘边钓鱼,突然就见身边的人都昏迷倒下了,立刻警惕的转过身,接着便看见两个人出现在面前。
    临澜王临危不惧的抬起头来看向两人:“皇嫂?”
    临澜王跟李清碧一样大,如今不过是个才十八岁的小少年,但他一直被圈在王府中不得出去,便被养得格外的阴郁,苍白瘦弱。
    可他外形虽弱,气势却一点也不弱,而且看其长相,竟比那狗皇帝还要好看几分,气质也十分出众。
    显然,临澜王被先皇教得非常出色,不然那狗皇帝也不会这么警惕他,将人圈禁在这里,还派那么多人看着他。
    “皇嫂为何这般打扮来看我?”
    临澜王是被当今皇帝圈禁在此地的,当然对当今皇帝没有丝毫好感,他甚至就连皇帝身边的人也深恶痛绝,但因为苏绵绵今天这般打扮太奇怪了,身边还带了个外邦男子,是以这一时间临澜王倒是顾不上讨厌这突然做未出阁少女打扮的皇嫂了,好奇还占了上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