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339 上马新武器

      曼纳海姆很快就接到了铁路桥被摧毁,补给线路被迫中断的消息。对于刚刚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他来说,这不亚于晴天霹雳。
    芬兰国内的军事工业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武器弹药的补充完全依赖俄国驻军当年的存货。问题是,赫尔辛基的红海军投降之前就摧毁了绝大部分军火库,如果不是德国远征军将战场上缴获的俄国军火移交一批给白军,真心是没办法打仗了。
    饶是如此,那点存货对于一只十万人的军队来说,只能算杯水车薪,眼下正是大战在即的时候,后方的运输线路又被截断了,这真心是要了亲命。以至于曼纳海姆不得不立刻修订进攻计划,等待后方的补给和物资运送到之后,再发动进攻。
    当务之急是立刻抢修桥梁,并搞清楚俄国人是怎么混进来的。
    “乘飞机空运,然后发动突然袭击?”听到这个答案之后,曼纳海姆脸上露出了怪异的神色,他都不得不佩服能想出这个作战计划的人。太有创造力了,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曼纳海姆只要一想到自己空旷的后方,就不由得感到头疼,本来零散的赤卫队散兵游勇就够让后方的守备部队头疼的了,现在还要提防人家用飞机骚扰,以飞机的机动性,简直是防不胜防。
    想来想去,他也又只有一个办法:“芬兰需要组建自己的空军!”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向斯温胡武德打了电报,“不是将来而是现在,最好是马上。我们必须用飞机来保卫芬兰的天空,只有将俄国人的飞机赶走了,我们才能全心全意的打击**的残余势力,才能收复芬兰全部的国土!”
    一开始,斯温胡武德对于曼纳海姆的要求并不以为意,觉得这个老头纯粹就是瞎折腾,以当前临时政府的财政能力,维持一只十几万人的军队就紧巴巴的了,现在竟然还要烧钱玩空军,尼玛,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是吧!
    促使斯温胡武德改变初衷的是志愿军空军,当苏霍伊和他的小伙子们一次又一次飞临赫尔辛基上空,不止一次的向总理府丢下炸弹或者扫射的时候,当斯温胡武德一次又一次狼狈的逃进防空洞,甚至一连屁股都来不急擦,丢人现眼了一回之后,他开始同意曼纳海姆的意见了。
    “我们需要空军!我们也要朝俄国人头上丢炸弹,让他们尝尝上厕所都不得安宁的滋味!”
    可见斯温胡武德被苏霍伊折腾得是多么崩溃,但是买飞机发展空军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一躇而就的事儿,要不要培养飞行员,要不要建立后勤和维修体系,这些都是麻烦事儿。不客气地说,空军对于小国来说就是一种奢侈品。
    对于斯温胡武德这样的政客来说,更容易接受的办法是让德国空军上前助阵,让外援帮着解决燃眉之急。于是乎芬兰的天空中就出现了有趣的一幕,驾驶着飞机相互搏杀都是外国人,土生土长的芬兰人只能站在泥地上仰起脖子看着外援们打得火热,最多也就是挥舞着拳头或者步枪为自己的盟友呐喊助威。
    随着德国空军进入战场,苏霍伊的小伙子们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至少是再也不能肆无忌惮的去轰炸芬兰总理府的厕所。不过本来轰炸赫尔辛基更多的也只是一种战略性的考虑,志愿军空军更多的将目标对准了赫尔辛基—谢列兹尼奥沃一段的铁路线,尤其是拉伊波至谢列兹尼奥沃这一段,因为距离前线较近,战斗机有足够的燃油为轰炸机护航,志愿军空军将这一段是折腾得天翻地覆。
    这么说吧,在当地赤卫队和游击队的配合下,一旦有列车通过,几分钟之后苏霍伊的小伙子们就会升空,然后沿着铁路线搜索,发现列车之后进行反复的扫射和轰炸,直到列车变成一堆堆冒着浓烟和烈火的废铁为之。
    而德国远征军的空军每每只能在苏霍伊的小伙子们拍拍屁股走人之后,才讪讪来迟,除了欣赏俄国飞行员的战果之外,他们没有什么能做的。
    德国人也试图进行反击,毕竟维堡一线的志愿军和芬兰赤卫队也得依靠彼得格勒的军事援助,他们也准备如法炮制去攻击俄国人的后勤补给线。但比较悲剧的是,每当他们的飞机升空,游击队就会立刻联系苏霍伊的小伙子们,而且在维堡前线二十四小时都保持有空中观察哨,只要有德国飞机靠近,会立刻报警。
    所以德国飞行员一般都很郁闷,一般没等他们靠近维堡,就会受到苏霍伊的小伙子们热情的欢迎,要么只能仓促扔掉炸弹迎战,要么就只能赶紧掉头逃跑。寥寥几次能偷袭得手,也不一定能遇上满载军火的俄国列车,跟志愿军比起来效率低了不止一个层次。
    “空军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叶戈罗夫后来回忆道,“通过抗德援芬战争,通过志愿军空军的战斗,让我清楚的了解到了一点,没有战斗机将敌人的飞机赶走,地面上的战斗将会多么的被动!”
    和叶戈罗夫看中制空权相比,图哈切夫斯基对空军的火力支援能力印象更深刻,他在战斗总结中写道:“我萌发了一种奇思妙想,飞机高度的机动性实在太适合扮演飞行炮兵的角色了……试想一下,前线部队一个电报,或者朝电话喊几句之后,呼啸而来的空中猎杀者就笔直的俯冲下来,用机枪和炸弹将当面之敌打得稀里哗啦,这样的战斗模式能极大提高火力支援的效力,跟传统的炮兵相比,飞行炮兵速度快、火力猛、反应及时……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有一支这样的空中炮兵了!”
    如果让李晓峰知道,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已经打算将未来的空军变成陆军老大哥的苍蝇拍和犁地铲,他恐怕是会吐血的。作为一个穿越众,某人知道空军能做的事情更多。
    不过当时的某仙人更关心技术问题,首先是这个时代的飞机太差了,不管是速度、机动性、航程和载弹量都不尽如人意。战斗机还好一点,至少能玩玩狗斗。轰炸机简直是惨不忍睹,几百公斤的载弹量和几百公里的航程,再加上那让人蛋碎的速度,简直就是飞行靶标。
    很有必要研发更强大的动力,几十上百马力的发动机真心是不能干什么。新式航空炸弹也必须加紧研发,几十公斤的炸弹和几公斤的装药量,能干什么?对稍微坚固一点的工事都没辙!图哈切夫斯基所谓的空中支援,更像是骚扰。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迫切的,虽然德国空军的战果有限,但防空作战也已经迫在眉睫。最需要的是发现敌机的手段,仅靠目视和土得掉渣的听音器来发现敌机,实在是不靠谱。如果没有芬兰赤卫队和游击队的配合,面对德国空军的骚扰和袭击,志愿军也不比芬兰白军强多少。
    某仙人就不止一次的想到,要是有雷达该多好,那能省多少事儿。不过无线电大发展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儿,现在提雷达还太早,无线电更多的还是被用在通信上,至于探测功能?嘿,顶多就是简陋的无线电测向而已。
    某仙人也想过从聚宝盆里兑换雷达,不过那高昂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哪怕是又升了一级的他,也只能干看着。
    “等等再说吧!反正这年头大家都彼此彼此。”李晓峰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不过雷达虽然没戏,但高射机枪某仙人还是能搞定的,其实给pk机枪换一个高平两用枪架就ok了,只不过pk机枪威力太小,火力也太单薄,用于野战防空只能说还凑合。
    “前线部队迫切需要一种大口径,能对低空飞机产生足够威胁的高射机枪!”李晓峰很严肃地对费德洛夫和捷格加廖夫讲到。
    在某仙人看来,就这个问题向导师大人求助是没有意义的,对俄国来说,能将沙皇时代的武器规规矩矩的生产出来就不容易了。根本就没有创新的可能,也只有北方工业公司暂时能满足这个需求。有了生产pk机枪的经验,它们将更容易制造新式大口径机枪。
    “这不太可能!”费德洛夫第一个就打碎了某人的美梦,他毫不客气地说道:“我们的设计团队正在进行自动步枪的最后攻关,没有多余的能力关注另一种新武器,而且就算能设计出这种新式大口径机枪,北方工业也没有能力生产,解决pk机枪的生产问题,就已经足够头疼了!”
    捷格加廖夫和西蒙诺夫也道:“是的,以我们当前的能力完全不足以再设计性武器了,就算设计好了,也无法投入生产。之前您要求的反器材步枪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我们已经无法再兼顾其他了。”
    李晓峰无语了,不打仗不知道,一开战真心是什么都缺。要打飞 机、要打坦克还要打碉堡,对于缺乏火炮的志愿军来讲,真心是什么都缺。
    就比如这个反器材步枪,之前李晓峰觉得红鹰团的火力已经很凶悍了,但是上了战场才知道,还是有短板的。对付软目标,红鹰团现有的火力确实很强悍了。但是对于硬目标,尤其是有装甲防护的目标,红鹰团现有的火力有些难以为继。
    对付芬兰白军那艘巡逻炮舰的时候,这个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了,缺乏反装甲能力是红鹰团当前最大的短板。而很快,随着白军开始大规模装备坦克和装甲车,不补不上这个短板,恐怕会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回来之后,某仙人立刻就找到了捷格加廖夫,让这位未来的大师赶紧设计一种反装甲的武器,反坦克枪就挺好,具体的要求是在100米内击穿至少25毫米厚的装甲钢。具体的形制类似于二十多年后的捷格加廖夫反坦克步枪就可以了。
    本来这厮还以为有大师在,搞一个简单的反坦克枪不过是小菜一碟,后来他才发现想得太简单了。设计一款武器哪有那么轻松,捷格加廖夫前前后后折腾了大半个月,图纸画了一堆堆,但就没有一个满意的。后来还是他实在忍不住了,帮着拷贝了一下ptrd-41的结构,才推进了研制步伐。
    现在出现在绘图板上的ptrd-18跟ptrd-41有了不小的差别,虽然依然是单发射击,但是带有一个可拆卸弹夹,弹容量五发。装填机构类似于莫辛纳干,打一枪之后旋转后拉枪机,然后上膛再次击发。
    虽然跟半自动的西蒙诺夫反坦克步枪相比射速慢不少,但这个年月也够用。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枪机的强度问题,毕竟莫辛纳干的结构适合发射7.62x54弹,对于威力接近20毫米“炮”的14.5x114mm弹来说,有点水土不服。
    不过李晓峰相信以捷格加廖夫的能力,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他只想说服几位大师赶紧设计一种大口径高射机枪。不过这一回任由他说得天花乱坠,大师们也不上当,谁让他们手头上的活计就够大跃进一回的,再上新任务非得脑淤血不可。
    最后这货只能无奈的放弃了让几位大师重新设计新武器的想法,虽然他觉得山寨和盗版太掉节操,但这个节骨眼上,掉也就掉吧!
    某仙人问道:“那有了完善的设计,能不能想办法投入生产呢?”
    费德洛夫叹了口气,他也看出来了,某人今天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了,翻看手里的工作册思考了良久,他终于回答道:“如果确实有完善的设计,我可以想办法挤出一点生产能力……”
    他还没说完,某仙人就兴奋了,转身跑出了会议室,没多久之后,这货就带着一摞图纸回来了。
    “这是我在业余时间设计的一种新式高射机枪,你们看看行不行!”某仙人没羞没臊地说道。
    其实他所谓的新设计根本就是山寨dshk,而且是当着设计师捷格加廖夫的面盗版,真心是有够无耻的。
    作为苏联第一种大口径重机枪,dshk是捷格加廖夫在dp机枪的基础上放大而来的。1931年被红军采用,最开始命名为dk机枪,也就是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的意思。不过原版的dk机枪使用鼓形弹夹供弹,每个弹鼓只能装三十发枪弹,而且弹鼓又大又重,战斗射速是相当悲剧。
    这种蛋疼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38年,另一位著名的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了一种鼓形弹链供弹机构,该机构可以很容易地装置在dk机枪上,代替原来的弹匣供弹机构。这样就能增加机枪的实际射速。
    1939年2月经过这种改进后的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正式被苏联红军采用,并重新命名为dshk-38,或只简称为dshk,即“捷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径机枪”的缩写。国内有时会音译为“德什卡”机枪。
    说实话,捷格加廖夫确实是一代枪械大师,但是这位设计的机枪在供弹具选择真心是让人蛋疼,dp机枪的大盘子、ptrd-41的小单发,在加上dshk的鼓形弹匣,就没有一个好用的。每每他老人家设计出来的武器,总要被后来人插一腿,改改供弹方式之后就跟大师一起共享命名权了。
    当然,跟某仙人的无耻盗版起来,为捷格加廖夫改供弹具的大师还是值得肯定和佩服的,至少人家是在发明创造,也解决了实际使用中的问题。而某仙人是不光盗版了d大师的枪还盗版了s大师的供弹具,更可气的还腆着脸说是自己发明的,让我们一起鄙视他吧!
    “这枪看上去还可行!”
    详细的检查和审视了图纸之后,费德洛夫给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不过他也实话实说:“但具体怎么样,还得看样枪出来之后的实际情况。”
    李晓峰很期待地问道:“那样枪什么时候能生产出来呢?”
    费德洛夫啧了一声,他很想说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之后,不过看着某仙人期待的样子,他只能苦笑一声,回答道:“我只能说尽快,争取十天之内吧!”
    这么长的时间,李晓峰是不满意的,不过他好歹也知道大师们也不容易,每天要忙着审阅图纸,指导工艺,有时候都忙得顾不上睡觉。人家能挤出时间弄他临时插队的dshk就很不容易了。
    告别了两位大师,李晓峰还算比较满意地回到了志愿军司令部,随着补给困难,曼纳海姆不得不再次暂停了进攻,这让叶戈罗夫和图哈切夫斯基又轻松了不少,很多时候都能听到他们在办公室里开玩笑。
    但是今天,李晓峰走进办公室的时候,这两位的脸色可不是太好看,“发生什么事儿了?”某仙人很疑惑地问道。
    那两位同时叹了口气,将一封电报递给了他,某仙人急匆匆地扫了一眼之后,露出了惊愕的表情,很不可思议地问道:“不会吧?”
    叶戈罗夫和图哈切夫斯基顿时一起摇头,用哭笑不得的表情说道:“我们也觉得奇葩,你说他们是不是脑子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