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573 小国的悲哀

      瑞典对苏联傻眼,实际上李晓峰对瑞典也有点没辙。以李晓峰的脾气来说,对瑞典这次的搞法时相当不满意的,因为某仙人觉得苏联成立以来基本上就没招惹过瑞典,大家是井水不犯河水,在他看来彼得大帝那个时代的破事跟现在没有一毛钱关系,瑞典不说做苏联的好邻居,至少也不应该主动跟苏联找麻烦不是?
    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前苏联都没有得罪过你丫的瑞典,这次你却主动跳出来找麻烦,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以某仙人以前的尿性,说不得就要招呼一下瑞典人,让瑞典人尝尝俄罗斯熊掌的厉害。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政坛磨练,某仙人也不是当年的二愣子了,什么逞一时之气的蠢事他是不干了。而现在真的去敲打瑞典,怎么看都没好处不是。
    首先,当前苏联真心是对瑞典没啥念想,瑞典的国土战略意义不大,不像挪威那样能够直面大西洋,是苏联迫切需要的出海口,瑞典这地方就算抢下来也依然是在波罗的海这个澡盆里折腾,拿下丹麦之后,瑞典对于苏联一点儿意义都没有了。
    其次,敲打瑞典也起不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瑞典早已不是当年的北欧霸主了,愣被教训成了中立国,敲打他除了让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紧张之外,毫无意义。一个弄不好还会降这些国家逼到英美那边去,实在是不合算。
    最后,当前的国际形势也不允许苏联随便浪费力量了,二战胜利的果实太大了,大得已经超出了苏联的消化能力,再不管不顾的大吃大嚼,真心是会噎死的。反正苏联在西欧这一块该有的已经全都有了,搞瑞典没意义哈。
    但是话又说回来,瑞典的搞法实在太具有挑衅意味了,不教训一下又说不过去。让李晓峰忍下这口气也太蛋疼。反正此时的瑞典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心是让人腻味。
    就在李晓峰考虑着怎么收拾瑞典才能恰到好处时,意外情况又发生了。前面说过,英美这一票是窜通好了要给苏联上眼药的,但是法国这一票实在不给力,小小一个丹麦问题都搞不掂。真心是让英美大失所望。
    眼瞧着丹麦问题从一开始的雷声大雨点小渐渐变得雷声都有气无力之后,英美是坐不住了。按照这种节奏下去,苏联根本就是毫发无伤啊!不光是毫发无伤,甚至都没能达到分散苏联注意力的作用,这怎么行呢?
    所以,英国人赶紧的上场了,丘吉尔担心再晚两天,丹麦这档事就一点浪花都没有了,乘着现在这一头还有点说头,赶紧的开始搞巴勒斯坦和伊朗吧!
    英国人首先选择在巴勒斯坦动手,毕竟跟伊朗不太一样,巴勒斯坦算是英国的自留地,在这里搞事英国完全占据上风。不过说起中东这一块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土耳其。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牛逼的时候,中东这一块,包括埃及和北非都属于土鸡的地盘。只不过在苏莱曼大帝的辉煌之后,土鸡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19世纪中期,偌大的帝国已经呈现出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非那一票被英法收拾得服服帖帖,埃及更是直接被英国人划为了保护国。中东那一块,阿拉伯人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部族势力比土耳其政府更能掌控当地的地方政权。
    而等到了一战爆发,尤其是土耳其正式加入德奥集团之后,中东这一块的形式就变得相当的复杂了,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虽然宗教信仰上高度一致,但是真心是尿不到一个壶里。跟随着先知一起奠定ysl教义的阿拉伯人在经过最初的辉煌之后,很快又变成了烂泥,反而让土耳其这个外来人执掌了ysl世界的牛耳。不过这也留下了隐患,奥斯曼土耳其在军事上自然是没话说,但是在宗教上要矮阿拉伯人一头。
    实际上从头衔上就能看出区别来,穆罕穆德去世之后,阿拉伯帝国的掌舵人的头衔是哈里发,这个词儿的意思其实是******教徒的总代理的意思,也就是整个******世界的带头大哥。但是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干掉之后,哈里发就是个笑话了。一直等到奥斯曼土耳其崛起,******世界才引来第二次辉煌,当然,这就跟阿拉伯人没多少关系了。而奥斯曼土耳其的老大是没有哈里发头衔的,包括所谓的苏莱曼大帝在内的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者,其正规头衔都是苏丹。
    苏丹可是差了哈里发一大截,更多的只具有世俗意义,翻译成总督或者统治者都行。显而易见的,阿拉伯人在精神上时自认为高出土耳其人一等的,尤其是在阿拉伯半岛上还有先知穆罕穆德的后裔,自然的是更加看不起土耳其人了。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改变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是******世界的统治者。
    反正在一战之前的状况是,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虚与委蛇,土耳其给那些拥有宗教特权的阿拉伯部族领袖一定的自治权,但是这些部族必须承认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权,也就是这么将就着。
    只不过一战的爆发让阿拉伯人看到了摆脱土耳其的希望,这就有了后来阿拉伯人跟英法眉来眼去,在中东后院起义造反的故事(劳伦斯就参合到这个事儿里去了)。按照英国最初的许诺,是要给予这些阿拉伯部族独立的主权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英国人最擅长的就是说话不算数了,搞定了同盟国之后,英国人就反悔了(对此劳伦斯是相当气愤的),也就是说一战后,阿拉伯人只赢得了有限的独立,顶头老板不过是从土耳其人换成了英国人和法国人而已。
    自然的,阿拉伯人是不满意的,一大批阿拉伯有识之士就投入新一轮赢得独立的努力,而此时,英国人为了制衡阿拉伯的反抗,就想出了老办法——分而治之。也就是给阿拉伯人找麻烦,英国人选择的是犹太人,搞出了那个恶心的贝尔福宣言。
    历史上这个搞法还是挺有用的,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几次中东战争。当然,二战结束之后,英国人的控制力下降,美国和苏联取代了其原本的领导地位,直接导致英国人失去了对犹太人的控制。而为了维护石油利益,英国和法国最初站在了阿拉伯联盟这边,结果惨遭美苏吊打。
    不过在这个时空,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犹太人在一战之后就基本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早早在东普鲁士建国的他们比历史上强大得多,这也直接导致巴勒斯坦地区的力量对比被完全改写,有了东欧分基地的犹太人比历史上强大得多,在巴勒斯坦地区吊打了阿拉伯人。
    而这个结果对英国是相当的不利,英国人希望的是平衡,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斗得旗鼓相当,他好渔翁得利。但现在完全是一边倒,尤其是二战胜利之后,苏联第一个跳出来表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很显然犹太人已经完全倒向了苏联,而这就意味着英国的中东政策彻底的破产了。
    自然的英国人不干了,此时阿伯丁还没有发现油田,而爪哇的油气田又在二战中损毁严重,一瞬间大英帝国的石油安全变得一点儿保障都没有了。后世的****都知道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都是满世界的找石油渠道。英国自然是更加明白这个道理,而中东的石油资源就不用废话了,可以说英国要想重新回血,就必然要抓紧中东。很自然,不管是为了讨好阿拉伯人,还是搞石油,还是反击苏联,英国于情于理都要敲打犹太人,这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在苏联表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之后,英国也立刻就表示反对:“犹太人的生存状况已经大大获得了改观,而且业已在东普鲁士定居的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返回巴勒斯坦……犹太人大量涌入巴勒斯塔只会增加地区的动荡和冲突。所以英国政府认为此时不宜谈什么犹太复国,犹太人应该更加克制!”
    这一番声明几乎是全盘否定了之前的贝尔福宣言,也宣告了英国的犹太人政策进行全面的调整。并且这还不是最厉害的,作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人想在巴勒斯坦搞事实在太容易了,二战结束之后,没有了纳粹的牵制,英国人完全可以腾出手来消灭巴勒斯坦当地的犹太民兵。实际上英国人也是这么做的。
    五月十五日,也就是纳粹投降的第六天,根据丘吉尔的命令,皇家空军的一只空降兵部队就被紧急部署到了巴勒斯坦,紧接着相当数量的英军离开法国转道前往埃及西奈半岛。这些动作很明确的表示出了英国的强硬态度。
    这是英国人的态度,再看看犹太那边。按照本.古里安的设想,二战之后东普鲁士基本国家策略还是避免直接卷入大国争端,确保东普鲁士的安全并积极的在巴勒斯坦重新建立犹太家园。应该说这样的国家策略对苏联并不是特别有利的,毕竟二战中苏联为了东普鲁士还是付出良多的,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援,东普鲁士是肯定顶不住纳粹的狂攻的。而现在犹太人竟然又一次准备过河拆桥,真心是孰不可忍。
    只不过本.古里安的设想很好,但是国际形势变化之快,实在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战后他首先访问了美国,一方面是寻求美国的犹太财团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变相的向美国示好,避免东普鲁士被美国人打上亲苏联的标签,那就很麻烦了。
    只不过本.古里安的美国之行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杜鲁门对他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哪怕是他一再解释东普鲁士同苏联并不是同盟关系,杜鲁门对他也是很冷淡,甚至不是看在犹太财团的面子恐怕都不想见他。
    当然,杜鲁门的冷淡也是可以理解的,二战中东普鲁士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实在太紧密了,二战之后,苏联又第一个站出来帮犹太人说话,你说你们之间没什么,谁信?
    不过最主要的还不是这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杜鲁门准备深化英美关系,自打苏联展示了自己的核肌肉之后,美国是有些惴惴不安的。是的,美国也有核武器,在这个方面两国差距不大,但是美国当时也没有洲际导弹,站在美洲大陆上是没办法朝苏联扔原子弹的。
    也就是说要想保持对苏联的核威慑,美国人就离不开欧洲大陆,只有在欧洲大陆上b29之类的轰炸机才能往苏联的核心区域扔原子弹。但是,这面临问题,美国在欧洲是没有领土的,也就是说想要用核武器威胁苏联就必须在欧洲有军事基地。
    和历史上不同,美国没有分到一寸德国占领区,不能直接在德国驻军,之前杜鲁门也探了探法国的口风,试图说服法国人向美国开放部分空军基地。但是骄傲的戴高乐直接就一口拒绝了,对戴高乐来说让美军驻扎在法国本土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几乎是等于宣布法国是二流国家,打死他都不可能同意。
    可能有同志要说了,法国不同意没关系,不是还有比利时和荷兰吗?这两个小国没道理拒绝美国的好意吧?对他们来说美军驻扎在他们的国土上可以有效的避免苏联威胁。
    这话倒是没错,美国也同比利时和荷兰达成了相关的协议,准备直接协防两国。但是这依然存在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比利时和荷兰离苏联红军太近了。这两国几乎是顶在了抗击苏联的第一线,以红空军和红军装甲部队的能力,杀过来就是几个小时的事儿,如果在这里部署核武器,很有可能在苏联发起第一波攻势时,这些核武器就被打掉了,如此一来威胁性是大大降低。
    反正美国人在欧洲这一票找了一圈,适合部署核武器的地点是少之又少,也就是法国、意大利和英国有这个条件,而这其中法国是已经明确表示反对,至于意大利,面条倒是没种也没资格反对,但是将核武器部署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处于南欧的意大利离苏联腹地太远了,b29之类的轰炸机从意大利起飞要穿越中东欧一票国家才能抵达苏联上空,在此期间被拦截实在是太容易了。
    也就是说,适合部署核武器的也就仅仅只有英国了,首先两国关系密切,其次大不列颠悬在海外不容易遭到苏联直接攻击,而且英国同苏联也是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在英国部署核武器属于上上之选。
    当然,这里头也还有问题,那就是要想在英国部署核武器必须得英国人同意才行,以丘吉尔那个老狐狸的尿性,肯定要乘机敲诈美国一笔,而丘吉尔的要求也很简单,希望美国尊重英国在中东的根本利益。
    说白了,老烟鬼的要求就是确保英国对中东的控制。这个要求很高吗?应该说是相当高的,石油的重要性就不要说了,虽然美国人并不缺石油,但是很希望控制住阀门,控制住了石油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的经济命脉,就等于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大权。丘吉尔指望用核武器的部署权去换石油大权,实话实说这真心是将美国人当成了二百五。
    按照杜鲁门的想法,这尼玛就是敲诈,怎么能同意,中东这块肥肉美国早就想插一脚了,你英国还想吃独食,美死你了。不过就在杜鲁门想要拒绝丘吉尔的要求时,出现了一个变数。之前脑淤血昏迷过去的罗斯福终于苏醒了,虽然老总统从之前的截瘫变成了半身不遂,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老总统的思维能力,虽然在他醒过来听到医生关于他病情的描述之后的第一时间就立刻辞职,名正言顺的将总统宝座让给了杜鲁门,但是他的意见还是很有力度的。
    当时罗斯福就告诉杜鲁门:“答应英国人的要求!”
    当时杜鲁门被吓了一跳,以为老总统这是还没有清醒,但是罗斯福后面给出的理由实在是让他无法拒绝:“从未来的情况看,深化英美关系共同对抗苏联是必然,只有借助英国这块跳板,我们才能名正言顺的干涉欧洲事务。能够在英国部署核武器将使我们拥有对苏联的核优势,迫使苏联放弃进一步扩张的打算。其次,有了英国的配合,我们整合西欧势力会方便很多,老欧洲还是有很多好办法的。最后,暂时站在英国这边并不妨碍我们今后对中东施加影响力!”
    前面两条好处杜鲁门倒是认同,但是第三点他是实在想不通,不得不说这位副总统和罗斯福在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上还是有差距的。
    罗斯福很平静地告诉他:“英国人的想法一点儿也不难猜测,他们肯定想要控制中东的石油权力,从而影响世界的经济。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是恕我直言,如果是二战之前的英国,确实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现在的英国已经不具备这个能力了。英国的国力已经不具备单独控制中东的能力,他们现在就像一个苟延馋喘的老头子,不服老还妄图像年轻人一样去战斗,这可能吗?我的朋友,我可以断定,没有我们的支持,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或者是他们联手,都不可能在中东站稳脚跟,俄国人可以空出一只手打败他们。所以你不妨口头上答应英国,然后站在一边看戏,等俄国人教训完了他们,英国人就会乖乖的求我们出手相助,那个时候可以名正言顺的干预中东事务将英国人挤到一边去。而且先让英国和苏联互相消耗一阵不是很好吗?”
    杜鲁门是眼前一亮,不得不佩服罗斯福的老谋深算,按照罗斯福的办法,美国几乎是坐等着拿好处。自然的,杜鲁门不可能对本.古里安有好脸色,他可是很清楚英国人的计划,那就是要拿犹太人开刀,这时候他怎么会冒着得罪英国人的风险跟犹太人眉来眼去?哪怕是有犹太财团在里头发力也不行!
    你还别说,杜鲁门的这一番态度让丘吉尔是大喜过望,老烟鬼第一次觉得没有罗斯福的美国更可爱了。按照这种节奏走下去,美国将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到时候说不定英国还可以暗中吸美国的血恢复元气呢!
    当然,我们都知道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真正被玩弄的是丘吉尔,他根本不知道罗斯福已经看穿了一切。
    只不过,这一切给本.古里安吓坏了,他自然是不知道美国人真实打算,他以为美国人完全站在了英国那一边,这意味着东普鲁士如果还执行之前的“中立”国策,很有可能是既得罪了苏联又没办法讨好美国,最后两头不讨好。这些年的国际政坛混下来,本.古里安也是人精,他太清楚小国的悲哀了,如果不能左右逢源,那也得抱紧一条大粗腿,如果弄得天怒人怨,大流氓分分钟就会教你做人的。
    所以一看在美国打不开局面,本.古里安也是足够机灵,专机都不返回柯尼斯堡直接就飞到了莫斯科,直接就去找犹太人民的老朋友李晓峰,态度诚恳的希望发展超越一般意义的全天候伙伴关系。
    李晓峰对此怎么看呢?之前他可是一直盯着犹太人的动作,毕竟这关系到未来苏联对中东的布局。此外他也想看看犹太人是不是真的有那么聪明。结果呢?结果他发现在政治上犹太人真心是不够聪明,根本就没有看穿这一切的本质问题,换做他是本.古里安才不会屁颠屁颠的去美国找不自在,美国的国家利益就决定了,暂时他不可能给犹太人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