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页

      “也是过来看宅基地的?有看上眼的吗?”
    冒氏笑着上前回道:
    “是,看天气暖和了,想着是该赶紧盖房了,不然过段时间地里忙起来,人就不好请了。在杜大娘家住习惯了,您就给我在她家附近画上一片吧!”
    富村长表示惊讶,毕竟那地界可不是多好的地方,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哪里都有江湖。别看一个小小的,贫穷的崆山村也是一样。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而杜老太太附近的,都是处在比较弱势的群体。富村长也不好多说,反正人家乐意,自己说多也不好。
    “嗯,那附近地方不小,你挑上一片,明天衙门人过来,正好一起测量了吧!外围相比内围会便宜一些。一亩宅基地三两银子。”
    “那行,我们今天把地方选好先。对了种的地村里还有卖的吗?”
    富村长叹了口气:
    “哎,咱们村地不多,出产也不好,就这,大家也是不舍得卖的。但是可以自己开荒,三年不需要交税,你要是实在想种地,就自己开荒。虽然辛苦点,但好歹能得点粮。”
    冒氏有点遗憾的带着几人回家。
    文曦不解道:
    “娘,为啥非的有地呀?”
    “娘小时候,村里老人就常说,庄稼才是百姓的根本。有了田地,这心里才会稳当。”
    文曦不禁撇嘴:
    “娘,咱想办法赚多多的钱,买多多的粮食不就行了?而且就咱们家这情况,谁能受得了种地的苦呀?”
    冒氏心想也是,看来赚银子已经迫在眉睫了,总不能天天坐吃山空吧?现在不算文曦那里的,家里全部的银子也只有一百多两银子而已。等房子一盖,就捉襟见肘了。
    冒氏几人选的地方,正好挨着杜老太太,虽然是邻居,但是其实距离还是很远的。比较靠近山脚地方。
    衙差过来量出一块地,大小有两亩半左右。
    量完了冒氏正好和大家一起去县里定契约。
    而香叶带着文曦找到方强家里,想打听一个盖房子的人,因为村里会盖房子的已经被顾家其他人定了。自己家要是排队等着,可能就赶上人家地里活开始了。
    方强不知所措的看了一眼香叶,搞得旁边得方雅忍不住捂脸,悄悄在背后狠狠扭了自己傻大哥一下。
    方强疼的差点跳起来,下一秒又怕在香叶面前丢脸,唏嘘的忍了下来,但是好歹是回魂了。
    低着头吭哧半天,回道: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附近杨柳村的,就是干泥瓦匠的,活干的利索,人……人也好。我,那个,明天就带,带他过来。”
    听他说完,香叶才替他松了口气,那个费劲呀!自己就搞不懂了,是自己长得太丑了还是太漂亮了,为啥每次这个傻大个看见自己就如此……傻气。
    文曦现在已经和方雅蹲在墙根看上戏了,文曦甚至从荷包里掏出一把炒花生塞方雅手里。两人你一颗我一颗,非常和谐。
    冒氏回来后,拿出地契,几人轮流欣赏了个遍。得知这么大片地方竟然才花了6两,加上过红契,共话了7两银子。
    天呐,才7两,放现代,自己就能当地产界的扛把子了。
    而关于建房子,几人有了不同意见,准确的说,是文曦和冒氏意见相左。因为这倒霉孩子啥都想插手。
    第四十五章 盖房子喽!
    冒氏想法是家里银子不多了,就盖几间土坯房就行了。
    而文曦的想法是盖砖瓦房。
    娘两个争讨半天,最后决定,盖两间砖瓦房,其他的都盖土坯房。当然附加条件是房屋设计必须交给文曦,而冒氏的条件是所有费用下来不得超过40两银子。
    一场谈判下来,文曦一身汗,而香叶和顾盛墨已经磕完了一碗瓜子。
    拿出一张上次赶集给小弟买的练字用的纸,然后从泥灶里抽出一根小树枝,开始自己的房屋设计。
    要是自己有足够的银子,一定设计一款四合院。
    但由于预算实在羞涩,所以文曦决定设计一款紧凑型豪宅。顾名思义就是砖瓦房不要投入太多银子。
    脑子里自然的就出来一种结构,就是小时候奶奶家的房子。自己在现代虽然几乎生活在南方,但其实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寒暑假几乎都要回奶奶家,所以也算是比较了解北方人的各种生活习惯吧!
    奶奶家的房子是那种只有前门和后门的那种格局。打开前门就是堂屋,也当厨房用。所有的灶台都在那里,然后每个房间的门都开在堂屋里,而不是院子外面。
    每个灶台几乎都连着房间里的火炕。当然有的人家房间多,并不需要那么多灶台,就只需要留个灶口就行了。
    本以为方强的朋友会是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小伙,结果确是个中年汉子。人都称呼他圆子。
    整个北疆的房屋基本上都是一个格局,所以圆子根本就没有问主家这个。倒是文曦主动拿着图纸找到他。
    “小姑娘,你要按着这个造房子?”
    “嗯,是啊!咳咳我画工不太好,呵呵,您要是看不懂,我可以再给你分析分析。”
    圆子摆摆手:
    “不是,不是,画的很仔细,我就是比较好奇你为啥喜欢这样的房子?”
    文曦神秘的笑笑:
    “这房子的妙处您很快就知道了。”
    --